【摘 要】
:
盛唐诗人辈出,但女性诗人居然是晚唐时期最多; 唐朝女性诗人作品中的最高频词是“相思”,最高频的字是“风”与“人”; 古代女诗人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文人朋友圈”; 如果用折线来直观展示词人的一生, 宋朝的词人中,只有一生布衣“梅妻鹤子”的林逋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线条是一条水平线,引人唏嘘; 词人爱用意象,辛弃疾常用的是“酒”“月”,而晏几道常用的是“小楼”…… 从数据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唐诗人辈出,但女性诗人居然是晚唐时期最多;
唐朝女性诗人作品中的最高频词是“相思”,最高频的字是“风”与“人”;
古代女诗人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文人朋友圈”;
如果用折线来直观展示词人的一生,
宋朝的词人中,只有一生布衣“梅妻鹤子”的林逋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线条是一条水平线,引人唏嘘;
词人爱用意象,辛弃疾常用的是“酒”“月”,而晏几道常用的是“小楼”……
从数据的角度解读唐诗宋词,居然能得出超乎想象的结论。这是我所在的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高考的改革,语文科在命题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尤其诗歌的考查形式更是来了一个新的突破。九十年代语文高考诗歌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1世纪以来则以主观题为主,难度加大了。从整体上看,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以及具体的各份试题分析得出,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内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高考考查的是古典诗歌,作为现当代的学生解读古代诗人的诗词,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我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受业、解惑”,即传授礼仪道德、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呢?音乐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音乐之美,人皆爱赏,例如孔子,人们总是把他想象成一个不苟言笑,终日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了刘邦,分析者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抉择的错误,是项羽由辉煌走向人生末路的转折点。而我却认为,项羽放走刘邦正是他智仁义勇的表现。 项羽当时要完成的是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秦患未除,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轻易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破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的登门谢罪,项羽最终放弃了剿灭刘邦的打算。应当说,这不是项羽的盲目,而是他经过深思熟
前言:语文这一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是一种基础性学科,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分析和解读课文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受到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的影响,初中语文在教学当中方法体现出一定的弊端,直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了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入手,对语文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幸福教育密切相关。专业成长起来的教师总能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感悟,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一、民主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方润土 教育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墨守成规或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激励思考,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应
仲诗文,70后,四川省苍溪人,现居惠州。诗歌见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二十一世纪诗歌精选》等选本。 奔跑 是春天,把漫山遍野的野花开成了亮晶晶的星星 是春天,催促着树木尽快长出迎接王的眼神 勤劳的人,把河水运到山上,请你们继续勤劳下去 善良的人,把赶路人请到家中,请你们继续善良下去 昧着良心数钱的人,请你们不要在春天发出响声 是春天,让好人更好,让坏人看起
高效课堂有两个维度——高产与低耗。创造生成要有空间,体验展示要有情境,目标定位找准核心,问题设置体现价值,拓展延伸回归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要求。 一、创造生成要信心 语文高效课堂尤其不能“强加”,如果教师总想把预设的教学内容一字不漏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成”,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那就会无形中缩小课堂空间,使知识内容达成受制。 在《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笔者曾给学生设
新课改催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向探索,导学案运用虽然并非独创,但科学运用充分发挥其制导作用,一样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激发效应。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按照一般教学程序执行教程,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教学任务,而导学案有集中优化教学资源的功能,自然成为课堂教学重要载体和媒介。教师科学预设导学案,可以将教与学进行合理调控,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这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之初,天性都是一样的,善良的。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遭遇是独一无二的,所受的教育不同,社会影响不同,形成的习惯不同,因而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气质、品德也就不同。这样,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绝不雷同,这就是“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编者按:李露,“学霸”一枚(本刊2012年12月(上)报道),爱好广泛,古筝九级,合唱团、广播台都有她活跃的身影。学习中,她常常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也许是外在表现的相似,也许是内在结构的相近,又或许是核心理念的匹配。李露记录下了自己的发现,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点心得。 从蚂蚁搬家到大规模集成电路 我作为一个工科生,电子、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是必修课程。计算机微处理器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并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