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和阳光、空气一样,是组成生命的重要要素。对于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喝不上一口干净的水,也许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可是,对于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民,却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每天,家住陕西省志丹县阳畔村的村民,都要赶着毛驴驮着木桶,前往远在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拉水。阳畔村地处黄土高原,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当地一年四季极度缺水,只能用这种驴驮的方式保证生活用水。因此,驮水成了村里每家每户一项繁重的劳动。在阳畔村,村民几乎家家养驴,目的就是为了用来驮水。
水质极差,拉回来的水里不仅有杂草和驴粪,村民只是用滤网把拉回来的水简单过滤一下。就是这样的水,村民往回拉得并不轻而易举。遇到雨雪天气,驴子走在泥路上,经常会发生意外。村民李大爷家的驴,就在春节前的雪天里掉下悬崖摔死了。年过七旬的他,只好自己担着扁担去挑水。
虽说驴驮肩挑吃水困难,可阳畔村毕竟还有一个水井;而在可心村,十几户村民只能靠山脚下的一个水坑取水。今年春天,当地雨水不是很充足,坑里的水越来越少,大家只好排队来舀水。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同样靠山脚下的水坑吃水的村民,已经几乎找不到可以带回家的水了。遇到大旱之年,村民们只有苦苦等待等待小水坑里能蓄起一点儿水。
正是因为吃水极度困难,当地村民一直有水比油金贵的说法。十来天甚至个把月不洗一次脸,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在当地村民中,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极度缺水留下的痕迹,能够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面对严重缺水,村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很多村民家中,都建起了蓄水窖,在雨季收集雨水,蓄在水窖里留着用。这样的水,经过简单过滤和澄清之后,村民便要喝下去,水的味道自然不怎么好。
水,生命之源,而在西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千百年来,喝一碗干净的凉水也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缺水,给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不便,也阻碍了他们的生产发展。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多旱少雨的地区。从2007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始有组织地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难问题。但是,全县80%的地区缺水,缺水人口达34000人以上,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吃水问题,资金成为最大的瓶颈。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地采取了打深井、建“小高抽”的方法。就是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打深机井,然后再用长输管线把水抽到高处,输送到村民家中。吃到自来水的村民,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
今年开春以后,县里的工作人员来到常年用驴驮水的阳畔村。听说今年年底前,大家就能告别用驴驮水的历史,吃上干净便捷的自来水。但是,由于一些村子地势较高,即便打深井也很难见到水,这成为当地解决饮水问题过程中的又一个难题。
建集雨窖,是针对西北地区降雨期比较集中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取水措施。集丰水期之雨,解枯水期之渴。曾经每天到山脚下挑水的李老汉,现在也吃上了水窖的自来水。到2009年底以前,志丹县像李老汉这样的恶缺水户,将全部彻底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从2007年以来,志丹县已经筹集各类资金1700多万元,打了25眼深井,建了615口水窖,解决了1.27万人的饮水问题。去年,这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100个安全饮水示范县之一。但是,当地后来发现,对一些农村地区,就近打深井和建水窖还远远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难题。在永宁镇土门村,有些人腿关节和指关节在慢慢变粗变硬,而且牙齿还变黄、脱落。他们不仅干不了重活,还深受关节剧痛的折磨。氟骨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那么,一个地方的水质出现了问题,即便打井打出水来,也绝不能再饮用了。这种水质有严重问题地区的人口,占陕西省农村总人口数的24%以上。寻找达标水源,实施移民搬迁,成为解决高氟区农民饮水问题的首选办法。志丹县枣湾村,是一个移民新村,所有的村民都是从高氟区搬迁而来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所吃的水,已经是经过检验完全合格的放心水了。据了解,近两年来,陕西全省共筹措资金15.5亿元,解决了3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复杂,目前,陕西全省仍有1300万人处于缺水状况,这成为现阶段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不久,陕西省在铜川市召开全省农村饮水工程现场会,会议对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之首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5年内全面解决缺水地区农民吃水难”的战略目标。
目前,全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郑重提出,今年要投入资金,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西部地区老百姓将彻底告别缺水的日子。
每天,家住陕西省志丹县阳畔村的村民,都要赶着毛驴驮着木桶,前往远在几公里外的山沟里拉水。阳畔村地处黄土高原,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当地一年四季极度缺水,只能用这种驴驮的方式保证生活用水。因此,驮水成了村里每家每户一项繁重的劳动。在阳畔村,村民几乎家家养驴,目的就是为了用来驮水。
水质极差,拉回来的水里不仅有杂草和驴粪,村民只是用滤网把拉回来的水简单过滤一下。就是这样的水,村民往回拉得并不轻而易举。遇到雨雪天气,驴子走在泥路上,经常会发生意外。村民李大爷家的驴,就在春节前的雪天里掉下悬崖摔死了。年过七旬的他,只好自己担着扁担去挑水。
虽说驴驮肩挑吃水困难,可阳畔村毕竟还有一个水井;而在可心村,十几户村民只能靠山脚下的一个水坑取水。今年春天,当地雨水不是很充足,坑里的水越来越少,大家只好排队来舀水。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同样靠山脚下的水坑吃水的村民,已经几乎找不到可以带回家的水了。遇到大旱之年,村民们只有苦苦等待等待小水坑里能蓄起一点儿水。
正是因为吃水极度困难,当地村民一直有水比油金贵的说法。十来天甚至个把月不洗一次脸,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在当地村民中,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极度缺水留下的痕迹,能够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面对严重缺水,村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很多村民家中,都建起了蓄水窖,在雨季收集雨水,蓄在水窖里留着用。这样的水,经过简单过滤和澄清之后,村民便要喝下去,水的味道自然不怎么好。
水,生命之源,而在西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千百年来,喝一碗干净的凉水也成了人们的一种奢望。缺水,给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不便,也阻碍了他们的生产发展。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多旱少雨的地区。从2007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始有组织地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难问题。但是,全县80%的地区缺水,缺水人口达34000人以上,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吃水问题,资金成为最大的瓶颈。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地采取了打深井、建“小高抽”的方法。就是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打深机井,然后再用长输管线把水抽到高处,输送到村民家中。吃到自来水的村民,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
今年开春以后,县里的工作人员来到常年用驴驮水的阳畔村。听说今年年底前,大家就能告别用驴驮水的历史,吃上干净便捷的自来水。但是,由于一些村子地势较高,即便打深井也很难见到水,这成为当地解决饮水问题过程中的又一个难题。
建集雨窖,是针对西北地区降雨期比较集中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取水措施。集丰水期之雨,解枯水期之渴。曾经每天到山脚下挑水的李老汉,现在也吃上了水窖的自来水。到2009年底以前,志丹县像李老汉这样的恶缺水户,将全部彻底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从2007年以来,志丹县已经筹集各类资金1700多万元,打了25眼深井,建了615口水窖,解决了1.27万人的饮水问题。去年,这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100个安全饮水示范县之一。但是,当地后来发现,对一些农村地区,就近打深井和建水窖还远远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难题。在永宁镇土门村,有些人腿关节和指关节在慢慢变粗变硬,而且牙齿还变黄、脱落。他们不仅干不了重活,还深受关节剧痛的折磨。氟骨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那么,一个地方的水质出现了问题,即便打井打出水来,也绝不能再饮用了。这种水质有严重问题地区的人口,占陕西省农村总人口数的24%以上。寻找达标水源,实施移民搬迁,成为解决高氟区农民饮水问题的首选办法。志丹县枣湾村,是一个移民新村,所有的村民都是从高氟区搬迁而来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所吃的水,已经是经过检验完全合格的放心水了。据了解,近两年来,陕西全省共筹措资金15.5亿元,解决了3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复杂,目前,陕西全省仍有1300万人处于缺水状况,这成为现阶段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不久,陕西省在铜川市召开全省农村饮水工程现场会,会议对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之首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5年内全面解决缺水地区农民吃水难”的战略目标。
目前,全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郑重提出,今年要投入资金,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西部地区老百姓将彻底告别缺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