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为教学行为,把适应当前教学目的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多角度全方位地体现初中物理的教育精髓.教师要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富有成效.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笔者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在初中物理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1 利用认识解决物理问题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在知识第一次呈现时就能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共鸣.在多种感观的意识里,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感悟新知、体验探究的乐趣、交流成功的经历.学生从动心、动手、动脑的过程就已经完成了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蜕变.建立问题情境和难度要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经历、思维能力、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如果学生善于思考,自身又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与提出有代表性的物理问题,这样就会养成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本着遵循物理课改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进而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生活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时设问,先让学生看看杆秤,然后用两个不一样的秤砣称同一个书包,学生发现用不一样的秤砣秤出的书包质量是不一样的,然后请学生讨论一下,小贩子在什么情况下用大的秤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的秤砣?其中蕴藏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呢?学生会感觉到,称量物体的质量是一个亲身体验过的普通问题,但其中的秘密却没有仔细思考过,面对这样的场景,很有必要去探索.以上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2 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教师在备课时以过程、方法为主线,将知识与情感有机地渗透在其中,以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物理过程的探索实践与亲身体验作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教学目的, 研究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应在学生熟练掌握定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先以学习目标为指导,巩固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引用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解题模式,使学生学有所用,达到熟练应用.制定课堂活动原则:(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意识,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这样可以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如在电阻的串并联教学中,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分电阻,可以让二十个同学到讲台前分成两组,每组交错站着(两组相当于电阻的串联),另让两名同学同时快速从队伍中穿过.然后让队伍变成两组并列站着(相当于电阻的并联),再让两名同学从中穿过.提问:哪次穿越容易些?学生答:两组并列站着时穿越容易些.引导学生分析:两个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一个电阻大,两个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横积面积,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一分电阻小.
3 开放性思维的创造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立的,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实践性、参与性和思维开放性.
3.1 逆向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每一道试题能从多方面考虑,思维的开阔性包括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和理论,从多方面设想,探求这种方法或理论适用的各种问题,扩大它的应用范围.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是为了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学生进行物理解题方法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从各个方面降低和消除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消极态度,由浅入深,转变成爱好学物理的兴趣.
如运用钢丝钳夹住工件,静止在空中,当握力加大,那么钳口和工件的摩擦力将如何变化.往往学生会填写增大.但是物理教师可以进行逆向思维的引导.反问学生摩擦力如何产生以及其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增大会使得物体上升.于是学生会明白这道题的考查目的,选择不变.这种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令学生懂得运用知识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要一味地套用公式和按照思维定式来解题,相反更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发现问题的实质来培养解题的能力.
3.2 探究式教学是转变教学方式的亮点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着力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把科学家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成为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初中物理重在让学生感知各种物理以丰富的探究感知教学、浓厚的生活背景等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充实和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激愤,从优化的教学方式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材内容,更深刻地把握物理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
如在“摩擦起电”的教学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感受体验摩擦起电.用小刀削铅笔,小刀上会附有细木屑;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次,头发会随笔杆飘起来.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既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4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物理情境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劣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问题,用得好,有利于教学,用得不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用它来服务于现在的教学.
如对于凸透镜成像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运用Flash做成课件,对于实验情况采用媒体动画进行演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主动探究总结物距变化时成像的变化,这样不断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积极性.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了积极的心态也就有了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动力.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概括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创新,使学生阶段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展示其生命价值的芳草地.
1 利用认识解决物理问题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在知识第一次呈现时就能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共鸣.在多种感观的意识里,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感悟新知、体验探究的乐趣、交流成功的经历.学生从动心、动手、动脑的过程就已经完成了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蜕变.建立问题情境和难度要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经历、思维能力、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如果学生善于思考,自身又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与提出有代表性的物理问题,这样就会养成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本着遵循物理课改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进而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生活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时设问,先让学生看看杆秤,然后用两个不一样的秤砣称同一个书包,学生发现用不一样的秤砣秤出的书包质量是不一样的,然后请学生讨论一下,小贩子在什么情况下用大的秤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的秤砣?其中蕴藏的物理原理是什么呢?学生会感觉到,称量物体的质量是一个亲身体验过的普通问题,但其中的秘密却没有仔细思考过,面对这样的场景,很有必要去探索.以上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2 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教师在备课时以过程、方法为主线,将知识与情感有机地渗透在其中,以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物理过程的探索实践与亲身体验作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教学目的, 研究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应在学生熟练掌握定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先以学习目标为指导,巩固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引用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解题模式,使学生学有所用,达到熟练应用.制定课堂活动原则:(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意识,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这样可以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如在电阻的串并联教学中,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分电阻,可以让二十个同学到讲台前分成两组,每组交错站着(两组相当于电阻的串联),另让两名同学同时快速从队伍中穿过.然后让队伍变成两组并列站着(相当于电阻的并联),再让两名同学从中穿过.提问:哪次穿越容易些?学生答:两组并列站着时穿越容易些.引导学生分析:两个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一个电阻大,两个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横积面积,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一分电阻小.
3 开放性思维的创造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立的,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实践性、参与性和思维开放性.
3.1 逆向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每一道试题能从多方面考虑,思维的开阔性包括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和理论,从多方面设想,探求这种方法或理论适用的各种问题,扩大它的应用范围.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是为了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学生进行物理解题方法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从各个方面降低和消除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消极态度,由浅入深,转变成爱好学物理的兴趣.
如运用钢丝钳夹住工件,静止在空中,当握力加大,那么钳口和工件的摩擦力将如何变化.往往学生会填写增大.但是物理教师可以进行逆向思维的引导.反问学生摩擦力如何产生以及其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增大会使得物体上升.于是学生会明白这道题的考查目的,选择不变.这种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令学生懂得运用知识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要一味地套用公式和按照思维定式来解题,相反更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发现问题的实质来培养解题的能力.
3.2 探究式教学是转变教学方式的亮点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着力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把科学家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使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成为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初中物理重在让学生感知各种物理以丰富的探究感知教学、浓厚的生活背景等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充实和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富有激愤,从优化的教学方式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材内容,更深刻地把握物理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
如在“摩擦起电”的教学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感受体验摩擦起电.用小刀削铅笔,小刀上会附有细木屑;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几次,头发会随笔杆飘起来.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既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4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物理情境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劣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问题,用得好,有利于教学,用得不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用它来服务于现在的教学.
如对于凸透镜成像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运用Flash做成课件,对于实验情况采用媒体动画进行演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主动探究总结物距变化时成像的变化,这样不断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积极性.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在一定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有了积极的心态也就有了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动力.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概括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创新,使学生阶段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展示其生命价值的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