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凉山州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为期一周,时间不长,但感受颇深。
关于新课程改革,我早有耳闻,可并未真正接触,这次听了专家们的讲解后,才发现自己对此仅是些肤浅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此,专家们反复强调,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心里想,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面对这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学生能适应吗?是否会影响成绩?一旦弄砸了,怎么办?诸多问题,都成了我心中的忧虑。对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心里也没底,可面对当前滚滚而来的课改大潮,如果还一味拘泥于旧模式,恐怕是行不通的。
新学期开始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准备尝试一下。记得在上《春》这课时,导入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些关于“春”的成语,学生们争先恐后:“春风得意”、“春风满面”、“春光明媚”、“春华秋实”、“妙手回春”、“春意盎然”……没想到他们能说出这么多,看来平时我确实低估了他们的能力。见他们有如此大的兴趣,我临时改变教法,让他们自己说说心目中最美的春天,这下课堂热闹了。有同学说“我喜欢春风图,因为她象妈妈的手,象妈妈的眼睛,带着温暖”。有的说“我喜欢春雨图,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有的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摆动的柳枝就象翩翩起舞的少女”。还有的说这五幅图都喜欢,因为让人想起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课堂气氛一下转变了,学生们都有话可说,而且说的还不错。看着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心甘情愿地放下了备得很详的教案。接下来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好,充满感情,仿佛他们都进入了一种很美的境界。表面看起来这节课很乱,可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也很轻松,一改以前的死气沉沉。回想以前的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唱独角戏,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很少,结果是老师很累,学生也不轻松。课后小结时,我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他们回答说,我记住了雪莱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知道了许多春的成语和诗句。”“我敢发言了。”“我知道一生之计在于勤。”……这节课我讲得并不多,可学生知识并没有少掌握。这样看来,我们以前太吝啬课堂时间了,不敢大胆地放手,总以为学生都是无知的,总想把肚里的知识一古脑儿灌给学生,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通过这堂课,我深深意识到,课改要求师生角色转变,老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用一颗无知的心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从学生那里寻求答案。老师角色变了,学生地位才能有所改变。
转变观念,这样我才开始真正关注我的学生,经常有意外的收获。七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课前我作了安排,让学生准备演一个小节目。基本内容讲完后,几个“演员”上台了。
精彩片段:
“ 我以前写的诗,全村全乡全县都有名儿,可好了!现在大字不识一个,唉!”〈作痛苦状〉————仲永
“读书有什么用?人生最重要的是money。”——老方
“大数学家华罗庚说: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大发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王安石
仲永爷爷痛斥仲永的父亲:“你这个不孝子,不让我孙子好好读书,你看人家种的土豆,这么大个儿(夸张),再看咱们的这么小(夸张),现在谁不奔小康啊!没文化行吗?”……
学生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非常。在一片笑声和掌声中,这堂课结束了。
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看老师愿不愿开发,敢不敢开发,会不会开发,是否给学生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间。做一个“大方”的老师,特别是在课堂上,善于、更要敢于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放飞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中乐、乐中学。
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它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个深入课堂,植根教学的教师来说,最主要的不是对新课改的强调,阐释,而是实实在在地对新课改的实施,把新课改的理念,精神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感到新课程改革也并非那么令人畏惧,关键是要转变我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以前,包括我周围的同行们大都这样认为,我们地处边远山区,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都远不及别的地方,新课改恐怕很难进行。但我想,实施新课改,也许我们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不实施,我们将永远落后于别人,况且我们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前面有了范例,可以避免走一定的弯路。不管怎么样,这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我们不应该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单纯的“教书匠”,为教书而教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后来,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了,有学生写到:“老师,上昨天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老师,希望你以后多给我们说话的机会。”“老师,我现在更喜欢学语文了。”“老师,看见你笑了,我们都很高兴。”看到这一切,我把喜悦埋藏心底,因为我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
关于新课程改革,我早有耳闻,可并未真正接触,这次听了专家们的讲解后,才发现自己对此仅是些肤浅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换师生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此,专家们反复强调,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心里想,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面对这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学生能适应吗?是否会影响成绩?一旦弄砸了,怎么办?诸多问题,都成了我心中的忧虑。对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心里也没底,可面对当前滚滚而来的课改大潮,如果还一味拘泥于旧模式,恐怕是行不通的。
新学期开始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准备尝试一下。记得在上《春》这课时,导入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些关于“春”的成语,学生们争先恐后:“春风得意”、“春风满面”、“春光明媚”、“春华秋实”、“妙手回春”、“春意盎然”……没想到他们能说出这么多,看来平时我确实低估了他们的能力。见他们有如此大的兴趣,我临时改变教法,让他们自己说说心目中最美的春天,这下课堂热闹了。有同学说“我喜欢春风图,因为她象妈妈的手,象妈妈的眼睛,带着温暖”。有的说“我喜欢春雨图,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有的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摆动的柳枝就象翩翩起舞的少女”。还有的说这五幅图都喜欢,因为让人想起一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课堂气氛一下转变了,学生们都有话可说,而且说的还不错。看着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心甘情愿地放下了备得很详的教案。接下来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好,充满感情,仿佛他们都进入了一种很美的境界。表面看起来这节课很乱,可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也很轻松,一改以前的死气沉沉。回想以前的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唱独角戏,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很少,结果是老师很累,学生也不轻松。课后小结时,我问学生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他们回答说,我记住了雪莱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知道了许多春的成语和诗句。”“我敢发言了。”“我知道一生之计在于勤。”……这节课我讲得并不多,可学生知识并没有少掌握。这样看来,我们以前太吝啬课堂时间了,不敢大胆地放手,总以为学生都是无知的,总想把肚里的知识一古脑儿灌给学生,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通过这堂课,我深深意识到,课改要求师生角色转变,老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用一颗无知的心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从学生那里寻求答案。老师角色变了,学生地位才能有所改变。
转变观念,这样我才开始真正关注我的学生,经常有意外的收获。七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课前我作了安排,让学生准备演一个小节目。基本内容讲完后,几个“演员”上台了。
精彩片段:
“ 我以前写的诗,全村全乡全县都有名儿,可好了!现在大字不识一个,唉!”〈作痛苦状〉————仲永
“读书有什么用?人生最重要的是money。”——老方
“大数学家华罗庚说: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大发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王安石
仲永爷爷痛斥仲永的父亲:“你这个不孝子,不让我孙子好好读书,你看人家种的土豆,这么大个儿(夸张),再看咱们的这么小(夸张),现在谁不奔小康啊!没文化行吗?”……
学生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非常。在一片笑声和掌声中,这堂课结束了。
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看老师愿不愿开发,敢不敢开发,会不会开发,是否给学生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间。做一个“大方”的老师,特别是在课堂上,善于、更要敢于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放飞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中乐、乐中学。
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它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个深入课堂,植根教学的教师来说,最主要的不是对新课改的强调,阐释,而是实实在在地对新课改的实施,把新课改的理念,精神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感到新课程改革也并非那么令人畏惧,关键是要转变我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以前,包括我周围的同行们大都这样认为,我们地处边远山区,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都远不及别的地方,新课改恐怕很难进行。但我想,实施新课改,也许我们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不实施,我们将永远落后于别人,况且我们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前面有了范例,可以避免走一定的弯路。不管怎么样,这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我们不应该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单纯的“教书匠”,为教书而教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后来,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了,有学生写到:“老师,上昨天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老师,希望你以后多给我们说话的机会。”“老师,我现在更喜欢学语文了。”“老师,看见你笑了,我们都很高兴。”看到这一切,我把喜悦埋藏心底,因为我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