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在于兴趣培养。从巧设导入、直观激趣、课堂小故事、竞争激励、运用结课艺术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兴趣;培养
  
  在整个社会提倡知识第一,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大环境中,怎样培养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工作重点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型、高素质学生是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使“教、填、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 “引导、发现、思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脑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的能力等。而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在于兴趣培养。
  
  1 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及弊端
  
  长期以来,生物课程和教学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即老师“填鸭式”教,学生被动学,偏重科学知识的分量,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和实践,在技能培养上也多在模仿,缺乏创新,学生科学意识淡薄。传统生物实验本身带有验证性,即教师教好一个知识点,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的观察来补充和验证知识点。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做实验只是走过程而已。所以传统的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应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破茧而出,创新教学方式。
  
  2 生物教学中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动力。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主动的、多方面的,兴趣具有统一性;兴趣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目的[1]。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生物学的学习转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趋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2.1 巧设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好引导方法,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2]。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题的内容中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题设计得比较“新奇”,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例如:如生物化学讲糖类代谢时提出“我们发现一些老人因没有吃早饭,在晨练过程中脸色苍白晕倒之后,吃一块水果糖就可以挽救他的生命,这是怎么回事?”或“吃斋念佛的人只吃素,不吃荤,为什么也有不少胖子?”微生物学引出微生物概念时提出“吃剩的馒头放久了会怎样?肉放久了又会怎样?是什么东西在作怪?二者一样吗?”等等。在遗传课讲“染色体变异”时,教师可以问: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产生自己的后代,马生马,驴生驴,但谁能想到马和驴的爱情结晶——骡子为什么不能产生自己的后代呢?在植物生理课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问:既然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为什么晚上睡觉时最好把植物搬出卧室?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我们是应当提倡“早练”还是“晚练”?通过趣味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直观激趣,化静为动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那样直接、具体、完整。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植物叶的形态时,带领学生到植物园,结合实际,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对其讲解,效果会很好。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时,让学生自制模型,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五边形、长方形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并涂上不同颜色来代表四种碱基,相互连接,制成若干个含不同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制成双链DNA模型,学生很容易理解其双螺旋结构;在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利用角色扮演法,由每位学生扮演一条姊妹染色单体,并让带有相同字母卡片的学生手挽手站在一起,代表复制后的染色体。8位同学可以任意站在一个模拟细胞的圆圈(可预先在地上用粉笔画出)中,再形象的表现出有丝分裂的前期(散乱)-中期(排队于赤道板)-后期(手臂分开,着丝点分裂)-末期(分家)的染色体变化行为。在具体操作时还可以考虑学生人数的变化、选择穿相同颜色服装、同一性别以及高矮相近的学生扮演复制后的姊妹染色单体等,使活动更形象。教师在活动的每一环节要给予总结并让学生展开讨论[3]。另外,学生对幻灯、投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更感兴趣,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3 课堂小故事,出奇制胜
  好奇心人皆有之。我们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生物课程中,有些内容是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的,如果教师能使教学内容故事化,传奇化,形式多样地进行教学,学生就能够容易接受,并能持续保持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讲这样的故事:“在农村,存放甘薯种薯时都用一种深达十几米的地窖。有一年,小强的爸爸下窖放种薯,迟迟不见上来。小亮的爸爸下去查看,也没了回应。接着,小丽的爸爸又下去查看,还没等下到深处,发现两个人倒在了地窖里,他赶紧爬了上来,找人救命。”讲完后,再接着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丽的爸爸应该怎样做?”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竞争激励,为兴趣加分
  一般来说,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机制。竞赛可以刺激大脑的活动,竞赛造成热烈气氛。例如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竞赛,最先完成的小组将获得奖品,最后完成的小组将受到惩罚。教师首先用鼓动性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兴奋度。如“你们对自己小组有信心吗?”“谁将成为可爱的 ‘七仔’(奖品)的主人?”教师并在进行过程中喊“加油”烘托气氛。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得当,强化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2.5 运用结课艺术,保持恒远的学习兴趣
  好的结课可以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常见的结课方法通常有归纳总结、讨论比较、达标巩固等,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有效方式,如设置悬念等。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冶情励志。例如在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微生物生长规律——生长曲线进行讲解后,提出“生长曲线的得出是有前提的,前提之一是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那么什么条件是适宜条件?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它的生长?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控制它的生长?留待下一节课学习。”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期待下一节课早点到来。
  2.6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感情投资
  人们对真理执着追求背后,都有一股浓厚深沉的情感在支撑,只是这种情感往往不为人们所觉察。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古人说“亲其师,受其教”,就是说教师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特别喜欢某个学科,不为别的,就因为该科任课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循循善诱,热情辅导,经常给他们正面的鼓励,因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所教的学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兴奋的情绪、热情的关注、勃勃的生气,殷切的期望都会转化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由此看出,教师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对祖国、对事业乃至对学生热爱的情感都给学生以熏陶,并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4,5]。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情培养,做到事事处处关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谈心,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向学生讲述生物领域中的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来帮助他们解答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样做,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这位老师,进而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激发起学习兴趣,主动而积极地进行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当然,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 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肖聪利,彭燕,孙金鹏.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大学化学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3):
  [2]张霞.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68
  [3]李绣兰.“细胞增殖”一节教学中“创新支点”的设计[J]. 生物学教学.2008,(7):21-23
  [4]王兰贞.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178
  [5]王娟.浅议教学中的情感投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2):80
其他文献
摘 要: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工作,我们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职工素质,弄清育人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加强领导力度,使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后勤;服务育人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期刊
摘 要:针对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提高,本文在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专题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职业能力;调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贸易额在逐年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两部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和《进入黑夜漫长旅程》中的典型女性爱碧和玛丽作对比分析。尽管爱碧和玛丽这两位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命运,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爱碧和玛丽在异化、母亲形象、悲剧命运等方面有着及其鲜明的对比。通过分析剧中两位悲剧女性人物来展现现代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中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人的无从寄托和无所归属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典型女性;异化;母亲;悲剧    尤金奥尼尔(1
期刊
摘 要:19世纪初期,具有历史开拓性的教育巨著《普通教育学》问世,然而问世之初却被科学教育学之父自讽为“可怜的教育学”。历尽二百余年的沧桑,回头再次审视伟人与他的思想时,人们看到了 “惨淡”,也看到了 “繁荣”。我们不能否认,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依旧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这在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学与教学法和课程体系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不禁也促使人们去思考所走过的教育历程中的对与
期刊
摘 要:针对期中阶段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期中低谷现象,以及由此导致不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将其定义为“期中困境”,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审视该现象的多方面成因,并对相应的干预措施尤其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建议。  关键词:期中困境;课堂教学;干预    一. 什么是“期中困境”?    作为高等学校的任课教师,我们发现,众多大学生在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常会出现以下现象:  在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介绍其预防与治疗方法,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在指导运动训练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运动;肌肉酸痛;机制;预防;治疗    1前 言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指机体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后,特别是强度突然增加或进行新的不习惯的练习之后,一段时间内所出现的肌肉酸痛现象。它不同于急性软组织
期刊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手段的优化。其做法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具体情况而进行设计,创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授课者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式,一堂课成功与否与授课者对课堂设计得好坏有直接关系;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授课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如果能做到每
期刊
摘 要:全纳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中获得适合其并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性学习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它的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我们将通过对两者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价值定位方面作出分析比较,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全纳教育;开展;实施     前言    全纳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
期刊
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从整体上看是较好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等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加以考察,部分教师的素质是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如有一些教师终身从教的事业心、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下降,部分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一代的教师中,一些人重智轻德,政治意识淡薄;少数教师行为不正,道德水准下降。部分教师即使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教育观念落后,应试教育大行其
期刊
摘 要:数控机床加工不仅要保证加工产品的精度,也要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和充分的发挥,提高加工效率。因此选择正确的加工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