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韵警世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野归鸦点点去,
  晚风稻香淡淡来。
  菏塘蜻蜓畏夕照?
  断楼夜酌动地哀。
  夕照苍凉,远山含黛,天低鸦归,村树炊烟。有断壁残垣,于苍穹之下,冲天迎残照,矗地恸悲歌。圆明园的西洋楼以西式的残存,火炬一样煊着中华民族的羞红,浸辱于斯。
  我之所以义写圆叫园,首先是因为它曾足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园林,万园之园。其次因为它是侵略者的罪证。再其次是因为我收藏的两尊铜炉,曾是圆明园的旧物。
  庚寅年端午后,友人张珂来京,让一八卦纹饰铜炉,工艺精湛,造型高妙,色如青铜,气象高贵,款识“袖云居”,当是圆明园高贵处所用。已著录于拙作《钟鼎茗香Ⅱ》一书之中。友人杨坦阅书之后,称是几年前他让出去的,我急言愿闻其详。杨先生道:“我是在英国一小镇的拍卖会上看到的。那时,我不懂铜炉,看图录附张照片:在烧毁的圆明园背景前,站一英国军士,脚前摆着许多铜器,其中,此炉招人,很是漂亮,又是圆明园的东西。我就毫不犹豫买了下来。不久就让出了。”再问能找到那本图录否?至今,杨先生还在努力着。
  万园之园中的石头与木头
  遥想当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六下江南,喜其秀美、敛其帛财之际,仿江南园林之俊形,摹江南气象之盛景,临西洋建筑之奇俏,集西洋万园之坚重,斥天下之劳力,举倾国之钱粮,造成这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实是当时环宇之首园。然而,正当清廷享用踌躇之际,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了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树倒猢狲散,北京城便一任鬼子烧杀掳掠,圆明园于这一场兵火之中涅槃。典雅的中式建筑,因为木质结构,全部化为灰烬。大水法,西洋楼,因为石质结构,留下了断垣残壁。之后,圆明园改称为遗址,成了历来爱国主义教育的红场。
  历史的残酷在于客观,在于存在,更在于惊醒国人。
  什么八国联军,什么帝国列强,本都是些偏僻的弹丸小国,在盛世中国时,连进贡的资格我们都要审审的。以不到万人的军队,却把泱泱大清打服了,签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是痛。可还要永远地去想。
  近来,南京的友好城市,日本的名古屋突然变脸:市长河村隆之否认日军侵华时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市立即停止了与日本的一切活动。那天,我在和几位友人正于“荣斋”品茗,是西康五十年代的茶马古道砖茶,以我旧藏战国青铜釜煮烹,正品得人道,忽闻此信,皆大怒:真是荒唐至极,可恶至极……
  只要一提起国耻,中国人必定首恨:日本鬼子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南一北,都是京城。强盗的选择,极是毒辣。
  而今,西洋楼,这夕照残楼的巴洛克式建筑,遗存凄孤,固然可恼,但这种石质建筑物,却留给了我们思考。并不只因为它美或是丑,而因为它是石质的,而不是木质的。
  于是乎,消失成就过去,遗存即为现实。国人在叹惋之际,既刻骨铭心于国耻,又不得不承认巴洛克建筑艺术的魅力。
  东西方文化之巨大差异,竟无意中又被验证一回,只是被验证得太过于残酷。
  “山高水长”与中国的海权意识
  “山高水长”,原出自唐代文豪刘禹锡《望赋》一文,“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写的是东都洛阳到龙门一带的景致。刘禹锡仰观龙门石窟之神圣壮伟,远望对面之香山高耸入云,俯看川上之伊水滔滔,感天地之悠悠,仰苍山之高峻,叹伊水之浩浩,于龙门作此文章,成千古流芳。
  我珍藏的鬲式炉,皮色红润如瓷釉,精铜妙工官家器,篆书精刻四字:“山高水长”。著录于《钟鼎茗香I》书中。此炉之款,正是取刘禹锡《望赋》文章高义,造此文房首器,为中外名炉,世称“山高水长炉”。自书问世以来,虽多有中外友人询赏请让,出价之高,令人咋舌。只是如此高器,珍尤不及,焉能割爱?基于对圆明园的叹惋,基于对只与我差一字的刘禹锡的崇敬,基于对“山高水长炉”的至爱,我定制了~张古琴,命名为“山高水长琴”,并以炉款原篆字铭于琴腹,成就琴炉伴侣,也算是一美于世了。
  圆明园中有一别院,乾隆皇帝取名为“山高水长院”,亦称“西苑”,为其藏书、读书、演习射箭的地方。乾隆每去,多寓此处,文房之中,当置此器。于沉烟袅袅之间,读书,赋诗,作画,抚琴,写文章,必也会“红袖添香夜读书”吧?看官,“山高水长院”中置此“山高水长炉”,岂不正是皇上的气派?此器为纽约佳士得拍回。后经询查,亦是英国征来。
  咋这么好东西都会跑到英国去呢?
  乾隆盛世,国富民强,宫中一切用度,必是华贵的了,外邦自然都是来进贡的。而清中以后,国力渐衰。尤以晚清政府的赢弱、国力的衰退、理念的落后,自然界凌强欺弱、弱肉强食的规律,导致了圆明园的烧毁,晚清政府的覆灭。如果,我们清朝的皇帝们不闭关自守,而改革开放,留下“六君子”等人的头颅,把北洋水师的领导与舰艇强大起来,必不会有“甲午海战”的国耻,中国的海军如今必是强大的。
  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以“海权”的强大为强大的。美国的航空母舰,游弋于全球海洋,称霸世界。英国敢于去南美拿下马尔维纳斯岛,不也是仗着航母。我国南宋强大的海军,横扫辽金五十万水师,开辟东南的海上贸易,称霸百年。明朝郑和六下西洋,浩荡于世界……可见,中国也曾是海权强国。
  美国的马汉先生缔造了“海权理论”,是美英日强国扩张的国策。晚清的魏源、林则徐等也倡海权,并著《海国图志》,却被农耕文化的帝后们封杀了,中国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遇。为什么中国人的海权意识、海洋主权,总是忽高忽低、忽强忽弱呢?而这种状态下的中国,“甲午海战”的失败,“圆明园”的被毁,是必然的肯定。
  所有的新生事物,总是以突破旧锢而诞生而成长。总是以少数人伊始,而后广而大之。然,到一定极限时节,当年之新生,成为现时之故旧,又由新生事物取而代之。于是,中华民国取代了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民国,才使得我们这个国家有了如今的空前强大。去年,中国公称已在造航母了,当国人们奔走相庆之际,西方人开始不安起来。尽管他们一直就享受着来自中国的利益。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哲学规律,不就是历史的规律?
  历史便是在如此更替中前进。尽管这种更替极为残酷和漫长。
  我渴望我们的国家一如我这尊宣炉的款识一样,永远的“山高水长”。
其他文献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古代医药图书,大多上承清内府藏本菁华,就文字而言,已有汉文、满文及蒙文等中医占籍,藏品堪称丰富齐备。因历年久藏官阙之中,为皇室秘籍或海内孤本,迄今尚未世人所知。2000年,故宫博物院与海南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其中包括中医古籍善本数十种。  明万历刻本《种杏仙方》一书为清宫秘藏珍本医籍,因版本稀有,故传本甚少。现《故宫珍本丛刊》收入其中,通览其书,所载病例皆为
期刊
1 河南郑州老奶奶庙  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二七区文化旅游局  发掘领队:张松林  遗址揭露面积50平方米,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  发掘单位:福
期刊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不同材料铸成的活宁,以这些活字印成书,就是活字本。不同活字本之间的区分是根据它们所用的不同材料。据文献记载,金属活宁曾有铜、锡、铅,非金属的有术、瓷,泥等等。  铅活字现在最普遍,这百多年间印的书都是铅印的。但是有许多人一直以为,现代印刷用的活字,是19世纪时,西洋传教士飘洋过海带到中国来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从文献上看,我国明朝弘治末年就已铸铅为字。清道光问的文献也记载有人
期刊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个著名的青瓷体系,宋代以来七、八个世纪生产长盛不衰。南宋龙泉窑青瓷更以其典雅的造型、精巧的装饰和如美玉般的釉色而闻名于世。  20世纪70年代,紧水滩工程考古队对龙泉东区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大规模发掘,揭示了大批窑场遗址,获得了异常丰富的遗物标本、器物资料和作坊遗存遗迹,本文结合浙江省考古所编《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和纪年墓出七的南宋龙泉窑瓷器,试就南宋龙泉窑青瓷的产品类型、历史
期刊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上博将举办一系列特别展览和学术活动。《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作为首场展出,将在“五一”前夕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为期两个月。在展览闭幕时,还将举办历史上首次关于中国竹刻艺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制作竹器和雕刻竹器的传统,但只有在中国,竹刻才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独立艺术。中国是产:竹的大国,更是竹文化的大国,竹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都占有重要
期刊
1989年,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从山东省邹平县宛城镇靳承福手中征集到《二如亭群芳谱》一套四函。每函七册,内容完整,品相上佳。宛城镇与王象晋故乡桓台县新城镇仅相隔十几里。  王象晋(L561~1653),字荩臣、子进、三晋,康侯,号康宇,自号名农居士,山东桓台(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万历四十一年(1613)任翰林、御史等职,与其兄王象乾皆为东林党人。因触怒阉
期刊
蓝瑛(1585~1664),明末清初画家。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何为蓝瑛“晚期”呢?前辈学者把蓝瑛按照其绘画风格的转变以年龄为分界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50岁之前的早期,画风以临仿前人诸家名作为主,个人风格并不明显;二是50-60岁的中期,除临摹前人技法之外,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三是60岁以后的晚期,是蓝瑛绘画艺术生涯
期刊
广州的象牙雕刻艺术古老而年轻。从原始朴素的单线阴刻、浅浮雕到精细繁褥、玲珑剔透的镂空雕,从素雅单一的色泽到嵌刻染色的五彩缤纷,这一步步的发展,都一一记录着中国牙雕技艺不断丰富和前进的足迹。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同时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甚至成了一些人表示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的“道具”。当时的人们常常会见到这
期刊
上了四惠桥,车行京哈高速,飞驰五十分钟,通州区都县镇靛庄,掩映的村落間座落着一座宽敞大院。  “漷”字,称“huo”,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中,只有“北京通州县名”一条。熊松涛家三代人就生活在这里。  如今,这里是“熊氏珐琅”的工厂和工作室。  “现在还是有点冷,要是到了春夏,山青水秀,花红柳绿,别提多漂亮了,比城里好得多。”司机老陈得意地说:“我家就住在后面的村里。从小就在这个珐琅厂子里上班,我们
期刊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绘画是不可磨灭的,在古老的艺术舞台上展现出不同于男性绘画艺术的独特身姿。遗憾的是,古代女性绘画艺术从未曾受到与男性绘画同等的待遇,无论是在古代画史抑或画论中,想要寻觅有关女性绘画的踪迹犹如大海捞针。古代女性画家在中国画的历史上始终扮演着一个极为尴尬的角色,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画嫘,舜妹。画始于嫘,故曰画嫘。”这种把绘画的始祖追溯到一位女神身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