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历年的中考阅卷中总是因一个同样的问题而感叹,这就是考生卷面潦草、默写因错别字、不规范字而失分严重。阅卷教师常为学生常用字写错、看不清字迹笔画而头痛,弄得神不清、气不爽,慨叹学生写字背书之功是每况愈下!一个连字都写不端正、写不准确的学生谈何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书写现状的确令人堪忧!
教育部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后来又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正确书写汉字,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应该说,教育领域的决策者们给予了写字教学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材编写者也在教材中体现了这一点。人教版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生词“读一读,写一写”练习,语文版每册都有两个单元安排了一课时的写字知识介绍和训练,还配备了专门的写作练习本,第一册第三单元后的综合练习,主题就是“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可为什么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在高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口号的课堂,学生的写字这种基本语文素养仍然一如既往,毫无起色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因此,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正确给学习带来的影响,针对错别字满天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尴尬,笔者在此呼吁:中小学教师有必要更多的关注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字习惯,提高中小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笔者认为,错别字、不规范字虽有它滋生的土壤和环境,但只要我们引起重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那么,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正确、写工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汉字文化,从情感上熏陶学生
教师可通过专题讲座或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我国悠久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的读音、表意功能及造型艺术包孕着丰厚的文化内蕴,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规畴的认可,日本的文字就曾受到汉字文化的影响。通过这些教化,激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珍爱之情。另外,教师还可讲讲汉字因多音多义而引发的一些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尊重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感受汉字文化,从行为上陶冶学生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仔细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读准字音。多作笔记。做到细看书、勤写字。“字者,人之衣冠也。”衣冠不整不悦目,写字不正不怡情。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写字,把写好字当作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和必备技能。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好汉字的环境,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如示范、展示、默写和写字比赛,书法知识讲座、书法作品观摩、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等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的学识修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当动手板书,以正确、认真的书写作学生的表率,用自己良好的书写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热爱汉字甚至热爱语文的美好情感。
三、传承汉字文化,在环境中锻炼学生
规范写字,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媒体或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等现象明辨是非,敢于纠正。在纠正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教师在教育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高频率的使用现代媒体的同时,更应加强写字教学,确保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不应苛求整齐划一,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通过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
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写字纳入考试范畴,除默写名句和作文部分对卷面以及错别字扣分作了特别要求外,还增加了一道3分左右的汉字书写考查题,旨在引起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规范写字,写好汉字,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然而,现状仍不容乐观。作为中小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有效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搞好写字教学,将是我们的一线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永久性的目标和任务。
单位:湖南郴州市北湖区教育局
教育部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后来又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正确书写汉字,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应该说,教育领域的决策者们给予了写字教学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材编写者也在教材中体现了这一点。人教版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生词“读一读,写一写”练习,语文版每册都有两个单元安排了一课时的写字知识介绍和训练,还配备了专门的写作练习本,第一册第三单元后的综合练习,主题就是“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可为什么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在高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口号的课堂,学生的写字这种基本语文素养仍然一如既往,毫无起色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因此,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正确给学习带来的影响,针对错别字满天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尴尬,笔者在此呼吁:中小学教师有必要更多的关注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字习惯,提高中小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笔者认为,错别字、不规范字虽有它滋生的土壤和环境,但只要我们引起重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那么,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正确、写工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汉字文化,从情感上熏陶学生
教师可通过专题讲座或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我国悠久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的读音、表意功能及造型艺术包孕着丰厚的文化内蕴,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规畴的认可,日本的文字就曾受到汉字文化的影响。通过这些教化,激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珍爱之情。另外,教师还可讲讲汉字因多音多义而引发的一些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尊重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感受汉字文化,从行为上陶冶学生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仔细认清字形,了解字义,读准字音。多作笔记。做到细看书、勤写字。“字者,人之衣冠也。”衣冠不整不悦目,写字不正不怡情。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写字,把写好字当作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和必备技能。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好汉字的环境,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如示范、展示、默写和写字比赛,书法知识讲座、书法作品观摩、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等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的学识修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当动手板书,以正确、认真的书写作学生的表率,用自己良好的书写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热爱汉字甚至热爱语文的美好情感。
三、传承汉字文化,在环境中锻炼学生
规范写字,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媒体或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等现象明辨是非,敢于纠正。在纠正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教师在教育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高频率的使用现代媒体的同时,更应加强写字教学,确保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字教学中,我们不应苛求整齐划一,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审美情趣,通过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
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写字纳入考试范畴,除默写名句和作文部分对卷面以及错别字扣分作了特别要求外,还增加了一道3分左右的汉字书写考查题,旨在引起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规范写字,写好汉字,已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然而,现状仍不容乐观。作为中小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有效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搞好写字教学,将是我们的一线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永久性的目标和任务。
单位:湖南郴州市北湖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