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三段式教学法,能让《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两者的结合,给文言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三段武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我校在教学改革的路上摸索了许多年,从洋思教学法到诱思探究教学法,始终没能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情的路,直到2008年引入三段式教学法后,很多传统教学中的“顽疾”,得到了医治,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这学期我在借鉴上学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新的教改理念注入到“三段式教学法”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两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些起色。以下就以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中的文言文《兰亭集序》的教学为例,在总结反思中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教学实录:(教改实践)
(一)预习展示
课前布置预习: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文学常识,相关知识,翻译,
导人:唐太宗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你看了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在这里,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导入后,进入预习展示:
有学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展示如下:
1、王羲之生平逸事简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在楷书和行书方面成就最高,尤其是行书,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宋代米芾誉为“天下行书第一”。其书法率性而为,洒脱奔放,飘逸遒劲,一气呵成,真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这些线条也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再现。
2、学生补充: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3、文体简介:序是一种文体。“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韵内容。作为书序,如《腾王阁序》《(指南录>后序
4、学生展示生字词注音
癸(gu Y)丑修楔(x 1)流觞(sh a ng)曲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 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教师补充展示备课资料:
1、东床快婿:《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袒腹东床”的美谈。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x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知道了袒腹而食的人就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成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袒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袒”。
2、兰亭三绝
君民碑: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故此碑被称为“君民碑”。
父子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王献之顺手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此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祖孙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为国内绝无仅有的国宝。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合作学习,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
2、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感情Fh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了解作者感情南乐转悲的原因以及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2、启发学生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结合历史人物,谈谈自己的人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文意,学生质疑释疑(文章的翻译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参考书、互相解答,自主完成)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个别词句学生解释不准确的,教师订正,如:①游目骋怀(开怀)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面对、引申阅读)
教师补充: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被称为“干支”纪年、纪月、纪时法。)
“一死生与齐彭觞”:语出《庄子?齐物论》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认为寿命长短相对,故而否定了寿夭的区别,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区别。
2、分析第一段:
小组讨论回答:这一段以“信可乐也。”作结,有哪些可乐之事?
教师整理板书:
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可乐也
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可乐也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可乐也
天朗气清,日暖风和 四可乐也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可乐也
教师:良辰,美景,赏心,佳事,四美齐臻——信可乐也。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作者用简洁雅致、妙趣天成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溪流,清澈明朗;激湍,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清流而赋诗。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三)练习反馈阶段
教师展示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文言重点实词):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②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j i满、周,一周年)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专心致志(极、尽)
④列座其次(旁边)
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
2、背诵,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采用激励机制:谁最先背出,奖励《读者》一本,同时小组加分)
【关键词】三段武教学法 文言文教学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我校在教学改革的路上摸索了许多年,从洋思教学法到诱思探究教学法,始终没能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情的路,直到2008年引入三段式教学法后,很多传统教学中的“顽疾”,得到了医治,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这学期我在借鉴上学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新的教改理念注入到“三段式教学法”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两者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些起色。以下就以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中的文言文《兰亭集序》的教学为例,在总结反思中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教学实录:(教改实践)
(一)预习展示
课前布置预习: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文学常识,相关知识,翻译,
导人:唐太宗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你看了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的佳品,它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三百二十五字,文词优美,言简意深。在这里,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导入后,进入预习展示:
有学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展示如下:
1、王羲之生平逸事简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在楷书和行书方面成就最高,尤其是行书,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宋代米芾誉为“天下行书第一”。其书法率性而为,洒脱奔放,飘逸遒劲,一气呵成,真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这些线条也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再现。
2、学生补充: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3、文体简介:序是一种文体。“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韵内容。作为书序,如《腾王阁序》《(指南录>后序
4、学生展示生字词注音
癸(gu Y)丑修楔(x 1)流觞(sh a ng)曲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 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教师补充展示备课资料:
1、东床快婿:《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袒腹东床”的美谈。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x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知道了袒腹而食的人就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成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袒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袒”。
2、兰亭三绝
君民碑: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故此碑被称为“君民碑”。
父子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王献之顺手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此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祖孙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为国内绝无仅有的国宝。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合作学习,掌握重要实词:修、期、致、次
2、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感情Fh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了解作者感情南乐转悲的原因以及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2、启发学生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结合历史人物,谈谈自己的人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文意,学生质疑释疑(文章的翻译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参考书、互相解答,自主完成)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个别词句学生解释不准确的,教师订正,如:①游目骋怀(开怀)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面对、引申阅读)
教师补充: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被称为“干支”纪年、纪月、纪时法。)
“一死生与齐彭觞”:语出《庄子?齐物论》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认为寿命长短相对,故而否定了寿夭的区别,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区别。
2、分析第一段:
小组讨论回答:这一段以“信可乐也。”作结,有哪些可乐之事?
教师整理板书:
名士济济,聚首兰亭一可乐也
山环水绕,境界清幽二可乐也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三可乐也
天朗气清,日暖风和 四可乐也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可乐也
教师:良辰,美景,赏心,佳事,四美齐臻——信可乐也。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作者用简洁雅致、妙趣天成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溪流,清澈明朗;激湍,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清流而赋诗。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三)练习反馈阶段
教师展示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文言重点实词):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邹忌修八尺有余(高)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②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j i满、周,一周年)
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专心致志(极、尽)
④列座其次(旁边)
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
2、背诵,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采用激励机制:谁最先背出,奖励《读者》一本,同时小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