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课堂是小学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改下,我国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的,这不仅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做好了铺垫。小学品德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构建起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品行教养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标准的底线,同时也关键所在。针对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是小学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教师就应该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规律,从他们现实生活的层面去构建内容,使教学能够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内心,发挥其德育的重要功能。接下来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巧设活动中培养品德
小学品德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直接参与进行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整个参与过程的寓教于活动性,这就要求广大小学品德教学要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适宜的活动,从而以活动培养品德。例如《我和大师交朋友》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名人猜一猜”和“大师知多少”这两个小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接着通过爱迪生妈妈得急性阑尾炎的故事,引发学生的爱心,尤其是其中医生说:“孩子你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一句话,更能够激起学生心中的潜在的美好品德。然后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大师故事,并要求他们介绍故事的名称、主人公、事件经过等。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关于“大师天生是天才吗?”的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以事实说服对方。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将课堂主题定位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中。
二、开展延伸中激发品德
小学品德课堂更多的是反映学生对于实际的需要,因此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以一些具体的活动作为支撑,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驱动,可以达到情感的维系和心灵的体验的目的。为了使品德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开展和设计好后续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我们的社区》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社区,并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接着对社区的周边环境,如邮局、公园、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邀请学校附近社区的工作人员,讲解社区的功能室职能,如党建室、文化活动室、劳动保障服务室、计生服务室等等。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陪同或小组的形式参观一下社区的活动,并记录在相应的社区服务卡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画了个句号,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尤其是一些帮扶助残的活动中,以身临其境直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互,从而使学生敬老爱老、关爱的想法油然而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品行教养的延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将品德教育带出课堂,将品德教育扩展到课堂之外,从而辐射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所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总结归纳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导行今后的实际生活,从而让有效的课外延伸唤醒学生的品德,让品德能够激励自己、别人。
三、亲身体验中升华品德
良好的品德总是从接受开始,逐渐成为品德的传递者,而品德课堂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更应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并将美好品德传承的态度付诸于行动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例如《我长大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一名学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通过对比小时候与现在的变化,激起学生的回忆。接着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小活动来感受成长与变化,如栽一株花,通过亲身体验的一个小活动和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境,如第一天上学等等。这样学生不仅通过亲身体验得到了品德的升华,同时通过回想自己的经历、回忆能够将记忆中美好的场景进行回放。教师再适时以孩子是家长的最爱,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够给家长帶来无尽的欢乐进行过渡,就可以让学生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由亲身体验入手升华自己的品行教养,从而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父母。
四、生活实践中历练品德
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还有赖于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生活中,由生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品德。例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实物,如树叶、花、石头、水等等让学生进行观看,接着通过对比樟树叶、枫树叶、柳叶等树叶让学生对这些实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进行描述,从而感知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最后,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调查活动,自主选择调查的种类,并对这些实物进行统计。这样通过一个生活小实践,不仅让学生达到了锻炼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最终将其内化到自己的品行教养体系中。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关心他人,进而从中培养他们的品德。
五、思想引领中表达品德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家庭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与其他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从自己的思想入手,以自己的身先垂范引领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出对这些学生的关爱,达到良好的品行教养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品行教养是一种精神,只有学生在感受到良好品行的同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能够去良好的品行关爱别人。因此,在小学品德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更加真实、丰富的活动情景和课后延伸去引领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体验中从认知到践行,进而感受到良好的品行教养对他们的益处。
一、巧设活动中培养品德
小学品德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直接参与进行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整个参与过程的寓教于活动性,这就要求广大小学品德教学要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适宜的活动,从而以活动培养品德。例如《我和大师交朋友》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名人猜一猜”和“大师知多少”这两个小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接着通过爱迪生妈妈得急性阑尾炎的故事,引发学生的爱心,尤其是其中医生说:“孩子你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一句话,更能够激起学生心中的潜在的美好品德。然后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大师故事,并要求他们介绍故事的名称、主人公、事件经过等。教师可以举办一场关于“大师天生是天才吗?”的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以事实说服对方。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将课堂主题定位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中。
二、开展延伸中激发品德
小学品德课堂更多的是反映学生对于实际的需要,因此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以一些具体的活动作为支撑,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驱动,可以达到情感的维系和心灵的体验的目的。为了使品德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开展和设计好后续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我们的社区》一课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社区,并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接着对社区的周边环境,如邮局、公园、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邀请学校附近社区的工作人员,讲解社区的功能室职能,如党建室、文化活动室、劳动保障服务室、计生服务室等等。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陪同或小组的形式参观一下社区的活动,并记录在相应的社区服务卡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画了个句号,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尤其是一些帮扶助残的活动中,以身临其境直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互,从而使学生敬老爱老、关爱的想法油然而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品行教养的延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将品德教育带出课堂,将品德教育扩展到课堂之外,从而辐射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所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总结归纳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导行今后的实际生活,从而让有效的课外延伸唤醒学生的品德,让品德能够激励自己、别人。
三、亲身体验中升华品德
良好的品德总是从接受开始,逐渐成为品德的传递者,而品德课堂作为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更应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并将美好品德传承的态度付诸于行动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例如《我长大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一名学生展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通过对比小时候与现在的变化,激起学生的回忆。接着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小活动来感受成长与变化,如栽一株花,通过亲身体验的一个小活动和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情境,如第一天上学等等。这样学生不仅通过亲身体验得到了品德的升华,同时通过回想自己的经历、回忆能够将记忆中美好的场景进行回放。教师再适时以孩子是家长的最爱,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能够给家长帶来无尽的欢乐进行过渡,就可以让学生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由亲身体验入手升华自己的品行教养,从而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父母。
四、生活实践中历练品德
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还有赖于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生活中,由生活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品德。例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实物,如树叶、花、石头、水等等让学生进行观看,接着通过对比樟树叶、枫树叶、柳叶等树叶让学生对这些实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进行描述,从而感知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最后,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调查活动,自主选择调查的种类,并对这些实物进行统计。这样通过一个生活小实践,不仅让学生达到了锻炼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最终将其内化到自己的品行教养体系中。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关心他人,进而从中培养他们的品德。
五、思想引领中表达品德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家庭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与其他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从自己的思想入手,以自己的身先垂范引领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出对这些学生的关爱,达到良好的品行教养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品行教养是一种精神,只有学生在感受到良好品行的同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能够去良好的品行关爱别人。因此,在小学品德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更加真实、丰富的活动情景和课后延伸去引领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体验中从认知到践行,进而感受到良好的品行教养对他们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