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源性晕厥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该病的发作,其中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心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SRAHP)、心理弹性(CD-RISC)及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生活质量状况;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心源性晕厥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该病的发作,其中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为:心脏传导或心脏起搏发生障碍,导致出现异常性心脏过缓或过速,从而致使心肌无效收缩增加而出现心搏出量下降,最终引起脑缺血而出现晕厥。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短暂、突然性意识丧失,虽然是一过性症状,但可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预后差,严重者极易造成猝死。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多数心源性晕厥患者经临床抢救成功后生活质量不佳,尤其是接受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手术本身对其产生一定创伤,术后需卧床休息制动,而且起搏器的植入严重影响其生理功能,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加之存在疾病随时复发风险,进一步增加其心理压力。中心医院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心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2组,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患者分组后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抢救、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每月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病情,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
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由本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其他小组成员包括心血管科专科医师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1名;全组成员充分讨论,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并确定执行方法;在专科医师协助下,小组长负责延续性护理的推进和监督,并及时推进护理评估工作,就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与专科医师沟通解决,责任护士及护士负责延续性护理工作的执行。
出院前准备:出院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讲解延续性护理执行方法,建立联系方式,如QQ、微信、电子邮件、电话等;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了解记录患者出院时病情恢复情况,是否植入心脏起搏器、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发放给患者护理计划表、健康手册;嘱患者出院后按照约定时间与护理人员保持联系,确保联系方式畅通。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第一、走访:出院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走访患者,之后每月1次走访,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及行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对不合理饮食、用药等情况给予纠正,为患者测量血压、心律、心率、脉搏等,评估其身体状况;第二、健康宣教:定期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发病原因、病情识别要点、晕厥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自我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提高疾病认知及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指导患者避免危险因素;对植入起搏器者,则要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测试;嘱患者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健康宣教主要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进行,对可操作手机微信或QQ者电话随访之余也通过微信群或QQ推送相关视频、电子文档;第三、答疑解惑:安排专人负责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就患者提出的问题、疑惑等进行解答,涉及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则及时与专科医师沟通解答;第四、心理辅导: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存在严重恐惧、焦虑者给予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出院前)及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来院复检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录入版本为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用(x±s)表示SRAHP评分、CD-RISC评分等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判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SRAHP)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RAHP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SRAHP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心理弹性(CD-RISC)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D-RISC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SF-36得分,干预前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及心理弹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护理对提高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心理状态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发现,多数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健康行为与疾病的恢复状况密切相关,比较注重合理饮食、健康责任效能高者其营养效能更强,其健康行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更加积极的正面作用,而且其运动责任心更重,更有信心将运动纳入日常生活中,从而维持并促进身体健康、保持愉悦心情。鉴于此,在延续性护理中除了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干预外,尤其注重患者自我病情监测、病情识别、自我管理等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在患者自我病情识别方面,除了教会患者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感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之外,还注重增强患者对自我病情的感知能力、识别能力及自我抢救能力,一旦出现心律过快或有晕厥先兆,则立即采取平卧体位,以最大限度缓解病情。同时,延续性护理中比较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干预,通过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以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并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心理弹性。研究资料显示:延续性护理通过持续性干预手段对患者产生持久影响,不但可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多种问题和困惑,对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这与延续性护理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心理弹性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提高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參考文献:
[1]张大鹏.研究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233-235.
关键词: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生活质量状况;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心源性晕厥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该病的发作,其中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为:心脏传导或心脏起搏发生障碍,导致出现异常性心脏过缓或过速,从而致使心肌无效收缩增加而出现心搏出量下降,最终引起脑缺血而出现晕厥。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短暂、突然性意识丧失,虽然是一过性症状,但可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预后差,严重者极易造成猝死。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多数心源性晕厥患者经临床抢救成功后生活质量不佳,尤其是接受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手术本身对其产生一定创伤,术后需卧床休息制动,而且起搏器的植入严重影响其生理功能,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加之存在疾病随时复发风险,进一步增加其心理压力。中心医院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心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2组,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患者分组后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抢救、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每月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病情,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
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由本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其他小组成员包括心血管科专科医师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1名;全组成员充分讨论,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并确定执行方法;在专科医师协助下,小组长负责延续性护理的推进和监督,并及时推进护理评估工作,就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与专科医师沟通解决,责任护士及护士负责延续性护理工作的执行。
出院前准备:出院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讲解延续性护理执行方法,建立联系方式,如QQ、微信、电子邮件、电话等;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了解记录患者出院时病情恢复情况,是否植入心脏起搏器、有无药物过敏史等;发放给患者护理计划表、健康手册;嘱患者出院后按照约定时间与护理人员保持联系,确保联系方式畅通。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第一、走访:出院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走访患者,之后每月1次走访,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及行为、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对不合理饮食、用药等情况给予纠正,为患者测量血压、心律、心率、脉搏等,评估其身体状况;第二、健康宣教:定期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发病原因、病情识别要点、晕厥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自我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提高疾病认知及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指导患者避免危险因素;对植入起搏器者,则要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测试;嘱患者定期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健康宣教主要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进行,对可操作手机微信或QQ者电话随访之余也通过微信群或QQ推送相关视频、电子文档;第三、答疑解惑:安排专人负责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就患者提出的问题、疑惑等进行解答,涉及专科知识的护理人员则及时与专科医师沟通解答;第四、心理辅导: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存在严重恐惧、焦虑者给予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出院前)及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来院复检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录入版本为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用(x±s)表示SRAHP评分、CD-RISC评分等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判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SRAHP)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RAHP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SRAHP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心理弹性(CD-RISC)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CD-RISC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SF-36得分,干预前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基本相当(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及心理弹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延续性护理对提高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心理状态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发现,多数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健康行为与疾病的恢复状况密切相关,比较注重合理饮食、健康责任效能高者其营养效能更强,其健康行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更加积极的正面作用,而且其运动责任心更重,更有信心将运动纳入日常生活中,从而维持并促进身体健康、保持愉悦心情。鉴于此,在延续性护理中除了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干预外,尤其注重患者自我病情监测、病情识别、自我管理等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在患者自我病情识别方面,除了教会患者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感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之外,还注重增强患者对自我病情的感知能力、识别能力及自我抢救能力,一旦出现心律过快或有晕厥先兆,则立即采取平卧体位,以最大限度缓解病情。同时,延续性护理中比较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干预,通过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以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并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心理弹性。研究资料显示:延续性护理通过持续性干预手段对患者产生持久影响,不但可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多种问题和困惑,对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这与延续性护理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其心理弹性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提高心律失常伴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參考文献:
[1]张大鹏.研究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