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曲人物画以中国舞台戏曲为题材,戏中有画,画中有戏,以戏入画,凝固住戏曲舞台的风华绝代,透过纸背重回如痴如醉的精彩瞬间。所以,在彰显传统气质的高档酒店墙壁上,在渲染国学气氛的高端沙龙空间里,往往都会挂几幅中国戏曲人物画,或浓墨油彩或清淡水墨,或写实或写意。
不过从画的品质层面来看,这些作品可就良莠不齐了。有的戏曲人物像画花了的熊猫脸,大块的油彩堆上去,毫无层次,艳俗得让人不忍直视;有的乍一看不赖,这个关云长那个曹操,像是有那么回事儿,可耐不住细品,只觉画中人像是失了魂全不带劲儿。
一般而言,画儿画得不灵没有市场,可实话实说,现在有市场的画也未必是好画。之前就有某位艺术发烧友,拿来在米国备受推崇的画家曹勇的作品给圈内几位资深艺评家品评,这位被称作“当今美国最伟大的华裔画家”的表现东西方山川风景或是幻想派的画作,被这几个内行人士们分别看完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字的评价:“行(hang第二声)!”
这让笔者又一次深思感叹,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什么样的只能算作庸俗无才的低水平“行画”呢?具体表现在戏剧人物画的鉴赏中,是否又有什么更可行的办法?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还是首先来看看大师们创作过的戏曲人物画都有些什么样的共性吧。
第一个要谈的当然是关良,酷爱观看京剧演出的他将戏剧人物画发扬光大,开一代之先风。他的戏剧人物画,不重写实不拘笔墨,构图童真别有风趣,其画中人物一瞥一影,流露出的都是戏台上的感觉。而另外两位戏剧人物画高手韩羽和马得,则各有风味。韩羽的笔墨更加古朴简练抽象,人物线条硬朗,造型扁胖,颇有“蜡笔小新”画风,在可爱中传达出戏剧人物的朴拙;而马得则线条爽朗,更有洋味,细长的人物造型中,提炼出人物精气。不过三人的戏曲人物画皆有共通之处——构思取材多在于表现戏剧的剧中情节,定格摄人心魄的瞬间。
而在戏曲画上深受关良影响的林风眠,在戏曲人物表现中则更加注重表现其自由的时空观念,戏曲画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故事情节,也不是唱腔韵味,而是在这最国粹的艺术中,他所理解的以立体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在《霸王别姬》与《宇宙锋》中,他将形体拼贴的游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加重的色彩下,前景人物像剪纸一样贴于画面,背景则从一片空白发展到填满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这些大眼、尖鼻、倒挂眉和无花的油彩带有原始的象征意味,提供了一个动荡不安的艺术氛围,而人物走场与变换身姿也使人想到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戏曲画对脸谱、行头、身段、动作、表情、唱腔、招式等元素的关注,戏剧人物画出现了新的形式灵感和表现性,在写实和写意方面都有了新突破。
在写实风格方面,陈逸鸣创作的戏剧人物画,以深厚的写实功底与工笔画的缜密再现了戏剧的一招一式。他的京剧人物服装借鉴工笔画手法,刻画得缜密细致,相比于上衣的繁缛,他用大块的白色着墨水袖,显得很简洁,画面对比产生疏密的节奏感,中国传统的装饰细节与西方绘画的笔触光影,彰显着另一个层面的“中西合璧”。而近来颇被看好的年轻画家米巧铭,则以她过度虚化的背景与服饰,与画中人物清晰玲珑的面容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来诠释自己对京剧人物的独特理解。
在写意方面,管齐骏将中国戏剧的情节与角色打乱,突出强调表演程式与色彩,强调画面的装饰效果与声响。比如,他的水墨作品《凯旋》并不是某个戏曲中的特定情节的再现,而是借古代角色演绎当下人物的梦,作家王小鹰曾这样评价他的画:“浓郁的国粹情结与前卫的现代艺术手法嫁接……以西洋画的写实功力描绘古典戏曲的写意精神;借古典戏曲人物为载体,传达出艺术家自己心里面的故事。”他的戏曲人物画也因此在某些艺评中被定性为“划分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分水岭”。
而专注于水彩的画家周刚则在他的《西湖戏文》系列,将红、黄、蓝、绿色大幅度地应用到戏剧画面中,在画面里,他模糊掉人物的眼睛和眉目,“把这些混在一起是希望表达那种整体状态,人与传说、故事、久远的声音,那些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就在我们生活的场景里”。
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总结以上名家之作的特点都会发现,这些画作虽以戏剧人物为主要表现题材,功夫却在题材之外,无不以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风格,呈现出他们来自心灵的表达。这大概就是好画在精神上的共通之处。
在就戏曲人物画的经典之作进行梳理后,对于如何评价它的高低优劣,读者可能已经有了点基本的感觉。接下来,我们看看在画家和评论家眼里,他们怎样看待戏剧人物画的创作,好画与行画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戏曲人物画艺术家
管齐骏
戏曲人物画里的行画,很多都是画工、画匠拿着照片,对着照片作画,没有自己的构图、思路和想法的,还有一种类型,看着像年画,画得很细腻,但却非常刻板。在创作方式上,有很多行画都是油画的形式,画面比较呆板传统。而较少以非油画方式作画的,比如以水墨作画,最好的也不过是模仿关良一派,看似飘逸,却跳不出这个固定框子,没有新突破。
我是采用国画手法画油画的,与西方油画重光影相比,东方国画在画法上更偏重结构、多采用竖构图,用这种方式画戏剧人物,会长于展示舞台空间。我创作的时候,常常把有对比的画面放在一起,比如把男性的花脸和花旦放在一起,把中国山水、书法元素组合起来做背景等等。
在程序上,我一般是先创作再拟题,中间会根据自己的灵感有一些随意的增补,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为活泼生动。在色彩运用上,之前我是以灰、蓝色调为主,现在更多的采用红、黑、金、石青、石绿等中国传统的颜色。
目前,我正在创作的画是以屈原的《天问》为主题的,我将画面的本身落到社会和哲学的层面,借屈原向人类社会、宇宙和自然发问。而戏剧人物则作为其中一个表达思想的元素——戏剧所象征的面具、虚假与包装,与人作为社会人的部分刚好相对应。
作家 戏剧爱好者 王小鹰
我从小就喜欢看戏,不过对戏曲人物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管齐骏老师的画,非常被打动。管老师绘制中国古典戏曲的方式很有特色,一般的戏曲人物画多用油画笔墨,会有点速写的样子,但管老师却是用传统国画的线条、用抽象的方式绘制古典戏曲人物,他以这种方式代表着自己,表现着自己的人生观。这跟我创作小说《假面吟》的想法很相近——以戏剧为载体,表现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同的是我用文字,他用笔墨,我们探讨的都是戏剧假面之下的真实。
如果单谈画的鉴赏,我认为技巧只是一方面,好的画更应该是表面(画所画的对象)与内心精神的结合,是技巧和观念、思想境界的结合。另外,好的画还应该是有美感的,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 油画艺术家
王占欣
与风景画、一般人物画相比,戏曲画具有较高的门槛,因为经常接触到戏曲的画家不多,对戏曲题材真正感兴趣的画家也比较少。所以说这对搞创作的画家来讲,既是一个“冷门”,也是一个挑战,好的戏曲画要具备深入的戏曲文化积淀、要具有独特的角度、要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和高超的绘画技法。
我199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学习舞台美术设计,与戏曲结缘已有二十年。看演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只要有好的演出,我就会去观看、学习、收集资料,之后还会整理思路,理清我创作的方向。在我的作品当中既有梅兰芳这样大师级的表演艺术家,也有我身边的表演系的同事和学生,他们活跃在舞台上的同时也呈现在我的作品中。
我创作戏曲题材油画的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古典主义的手法描绘戏曲装扮及服装的精美,体现了戏曲人物形象及服饰唯美、细腻精美的审美特质。而随着我阅历的不断增长,我的思考点逐步转入剧场后台,试图寻找一些独特、无人涉足的领域,那就是我的候场、歇场系列油画。
我的这些作品中,主要是在具象的造型语汇当中提炼抽象元素,画面突出光与色。后台的人物及现场感受是神秘的,幽暗的光线下给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戏曲人物服饰、色彩也不是在白光下的一览无余,厚重浓郁的色彩、拉长的投影、服装上面闪烁的亮点、各种造型的舞台布景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展示在我眼前的戏曲焕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光彩。
在对戏曲的热情逐渐升温的同时,我关注到也意识到梅兰芳大师在戏曲中的艺术成就及爱国的情操,他的艺德令我敬佩,于是认真读了不同版本的有关梅兰芳大师的传记、著述,下一个阶段我会将我心中的梅兰芳展示给观众。
由戏曲画衍生开去,我认为一般的好画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①欣赏价值:好的绘画作品首先应该是创作,必须有其独到之处,能够传达出最为深层、独特的审美感受。它一定是能够触动人心的。
②研究价值:好画一定画得好,它的技法、色彩、构图等应符合审美的规律;好画的内容寓意深刻、具备独有的精神内涵。就西方绘画而言,无论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还是印象主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③艺术价值:我认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应该是在思想内涵或是绘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无论是在题材、角度、观念、表现形式还是材料的表现上,创造出独特的面貌,并具有代表性。
④收藏价值:在具备研究价值的同时,好画也就产生了收藏价值,它是可以拿到美术馆或博物馆去展示的。
而在研究性临摹之外的复制品,都可以被称之为行画,目前的行画以临摹世界名画居多,它们大概有以下共性:
①
行画是在名画的基础上,抓住流行趋势进行的所谓创作,其风格、色彩和面貌追随眼下流行的审美情趣并且带有模式化的特点:色彩鲜艳、亮丽,迎合市场需求。这样的作品往往只是形似,甚至连形似也不能达到,照葫芦画瓢,肌肉骨骼含糊,也缺乏质感,好画则多是先有观念构思,再通过采风速写、摄影(现代画家做法),然后倾其心血,以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表现于画布之上。
②
行画的产量非常大。比如有些画家以流水作业的方式生产画作,就属于行画范畴。更有一些产业加工性质的流水线生产美术产品,有的会有多人“合作”,每个人都绘制自己熟练的部分,最后合成一幅作品。有的甚至使用现代喷绘技术加手绘等制作方法。目前中国的最大的行画基地是深圳的大芬村,厦门的乌石铺、福建莆田和青岛、北京等地也有行画制作作坊。为降低商品的成本,行画画布一般是化纤混纺品或质量较差的亚麻布,而好的画作,质量较好的亚麻布是必须的。
③
行画类似装饰用品,它的装饰性会高过于艺术性。一般家庭、各种公众场合都可以拿来布置环境、定时更换,属于装饰品和重复消费品。
水彩画艺术家
周 刚
绘画是彻底的感情事业,你必须真切地将情感注入,才能够获得感人的作品,好的作品应该是,以生命投入来将作品唤出。行画取的仅仅是画面的形式、色彩,其灵魂并不在画面之中,作者并未带着灵魂作画,作画时其情感也飘忽在画外。
我以为一幅好的作品它应该是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要有良好的功底,这个功底包括造型能力,色彩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者鉴别能力与创作激情。其二,是良好的文化背景,这个背景是指你的文化出处,你的思想渊源,以及因此所铸成的你的思想的深度。其三,要有时代精神,你所创作和表达的必须是代表这个时代之生息的,而不是生硬地表达以前和未来,你真切地表达鲜活的当下,并带有自己明确的判断与主张。其四,是要有国际观和历史观,我们的创作,理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理应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仅就绘画谈绘画问题,仅就想表达的这个主题,来谈这个主题的问题,我们应该站在国际艺术的角度,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面对我们的创作。
而不好的画,比如行画,从技法上来讲,大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媚俗者,它是不带灵魂,不带主见的,别人要什么给什么,掏空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其技法有的时候会很流畅,但因为流畅却不加思考,他的技法会变得油滑甚至低俗。另一种是技术本身很拙劣却又带着这种拙劣的技术硬凑上去的媚俗,给人的感觉是,行也是我,不行也是我,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自知其不行,却装作行,另一种根本不知道自己不行,以为自己就行。他们跟随着所谓的潮流浑浑噩噩地走着、画着。
从感情的表达上来讲,我们所创作的作品一定是要感人的作品,这种感人作品的前提首先是要感动自己。当一个画家不带着深深的情感去创作,不可想象其创作作品的后果。艺术作品中,有隔岸相望的惆怅,有远离家乡的别绪,有掘井者的干渴,有远行者的迷茫,有劳动者的尊严,有突破思想围栏的怒放,有生命成长的渴望。如果我们的作品中没有这样的情与思,其作品的形式,仅仅是形式而已。
不过从画的品质层面来看,这些作品可就良莠不齐了。有的戏曲人物像画花了的熊猫脸,大块的油彩堆上去,毫无层次,艳俗得让人不忍直视;有的乍一看不赖,这个关云长那个曹操,像是有那么回事儿,可耐不住细品,只觉画中人像是失了魂全不带劲儿。
一般而言,画儿画得不灵没有市场,可实话实说,现在有市场的画也未必是好画。之前就有某位艺术发烧友,拿来在米国备受推崇的画家曹勇的作品给圈内几位资深艺评家品评,这位被称作“当今美国最伟大的华裔画家”的表现东西方山川风景或是幻想派的画作,被这几个内行人士们分别看完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字的评价:“行(hang第二声)!”
这让笔者又一次深思感叹,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什么样的只能算作庸俗无才的低水平“行画”呢?具体表现在戏剧人物画的鉴赏中,是否又有什么更可行的办法?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还是首先来看看大师们创作过的戏曲人物画都有些什么样的共性吧。
第一个要谈的当然是关良,酷爱观看京剧演出的他将戏剧人物画发扬光大,开一代之先风。他的戏剧人物画,不重写实不拘笔墨,构图童真别有风趣,其画中人物一瞥一影,流露出的都是戏台上的感觉。而另外两位戏剧人物画高手韩羽和马得,则各有风味。韩羽的笔墨更加古朴简练抽象,人物线条硬朗,造型扁胖,颇有“蜡笔小新”画风,在可爱中传达出戏剧人物的朴拙;而马得则线条爽朗,更有洋味,细长的人物造型中,提炼出人物精气。不过三人的戏曲人物画皆有共通之处——构思取材多在于表现戏剧的剧中情节,定格摄人心魄的瞬间。
而在戏曲画上深受关良影响的林风眠,在戏曲人物表现中则更加注重表现其自由的时空观念,戏曲画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故事情节,也不是唱腔韵味,而是在这最国粹的艺术中,他所理解的以立体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在《霸王别姬》与《宇宙锋》中,他将形体拼贴的游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加重的色彩下,前景人物像剪纸一样贴于画面,背景则从一片空白发展到填满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这些大眼、尖鼻、倒挂眉和无花的油彩带有原始的象征意味,提供了一个动荡不安的艺术氛围,而人物走场与变换身姿也使人想到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戏曲画对脸谱、行头、身段、动作、表情、唱腔、招式等元素的关注,戏剧人物画出现了新的形式灵感和表现性,在写实和写意方面都有了新突破。
在写实风格方面,陈逸鸣创作的戏剧人物画,以深厚的写实功底与工笔画的缜密再现了戏剧的一招一式。他的京剧人物服装借鉴工笔画手法,刻画得缜密细致,相比于上衣的繁缛,他用大块的白色着墨水袖,显得很简洁,画面对比产生疏密的节奏感,中国传统的装饰细节与西方绘画的笔触光影,彰显着另一个层面的“中西合璧”。而近来颇被看好的年轻画家米巧铭,则以她过度虚化的背景与服饰,与画中人物清晰玲珑的面容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来诠释自己对京剧人物的独特理解。
在写意方面,管齐骏将中国戏剧的情节与角色打乱,突出强调表演程式与色彩,强调画面的装饰效果与声响。比如,他的水墨作品《凯旋》并不是某个戏曲中的特定情节的再现,而是借古代角色演绎当下人物的梦,作家王小鹰曾这样评价他的画:“浓郁的国粹情结与前卫的现代艺术手法嫁接……以西洋画的写实功力描绘古典戏曲的写意精神;借古典戏曲人物为载体,传达出艺术家自己心里面的故事。”他的戏曲人物画也因此在某些艺评中被定性为“划分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分水岭”。
而专注于水彩的画家周刚则在他的《西湖戏文》系列,将红、黄、蓝、绿色大幅度地应用到戏剧画面中,在画面里,他模糊掉人物的眼睛和眉目,“把这些混在一起是希望表达那种整体状态,人与传说、故事、久远的声音,那些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就在我们生活的场景里”。
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总结以上名家之作的特点都会发现,这些画作虽以戏剧人物为主要表现题材,功夫却在题材之外,无不以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风格,呈现出他们来自心灵的表达。这大概就是好画在精神上的共通之处。
在就戏曲人物画的经典之作进行梳理后,对于如何评价它的高低优劣,读者可能已经有了点基本的感觉。接下来,我们看看在画家和评论家眼里,他们怎样看待戏剧人物画的创作,好画与行画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戏曲人物画艺术家
管齐骏
戏曲人物画里的行画,很多都是画工、画匠拿着照片,对着照片作画,没有自己的构图、思路和想法的,还有一种类型,看着像年画,画得很细腻,但却非常刻板。在创作方式上,有很多行画都是油画的形式,画面比较呆板传统。而较少以非油画方式作画的,比如以水墨作画,最好的也不过是模仿关良一派,看似飘逸,却跳不出这个固定框子,没有新突破。
我是采用国画手法画油画的,与西方油画重光影相比,东方国画在画法上更偏重结构、多采用竖构图,用这种方式画戏剧人物,会长于展示舞台空间。我创作的时候,常常把有对比的画面放在一起,比如把男性的花脸和花旦放在一起,把中国山水、书法元素组合起来做背景等等。
在程序上,我一般是先创作再拟题,中间会根据自己的灵感有一些随意的增补,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为活泼生动。在色彩运用上,之前我是以灰、蓝色调为主,现在更多的采用红、黑、金、石青、石绿等中国传统的颜色。
目前,我正在创作的画是以屈原的《天问》为主题的,我将画面的本身落到社会和哲学的层面,借屈原向人类社会、宇宙和自然发问。而戏剧人物则作为其中一个表达思想的元素——戏剧所象征的面具、虚假与包装,与人作为社会人的部分刚好相对应。
作家 戏剧爱好者 王小鹰
我从小就喜欢看戏,不过对戏曲人物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管齐骏老师的画,非常被打动。管老师绘制中国古典戏曲的方式很有特色,一般的戏曲人物画多用油画笔墨,会有点速写的样子,但管老师却是用传统国画的线条、用抽象的方式绘制古典戏曲人物,他以这种方式代表着自己,表现着自己的人生观。这跟我创作小说《假面吟》的想法很相近——以戏剧为载体,表现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不同的是我用文字,他用笔墨,我们探讨的都是戏剧假面之下的真实。
如果单谈画的鉴赏,我认为技巧只是一方面,好的画更应该是表面(画所画的对象)与内心精神的结合,是技巧和观念、思想境界的结合。另外,好的画还应该是有美感的,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 油画艺术家
王占欣
与风景画、一般人物画相比,戏曲画具有较高的门槛,因为经常接触到戏曲的画家不多,对戏曲题材真正感兴趣的画家也比较少。所以说这对搞创作的画家来讲,既是一个“冷门”,也是一个挑战,好的戏曲画要具备深入的戏曲文化积淀、要具有独特的角度、要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和高超的绘画技法。
我199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学习舞台美术设计,与戏曲结缘已有二十年。看演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只要有好的演出,我就会去观看、学习、收集资料,之后还会整理思路,理清我创作的方向。在我的作品当中既有梅兰芳这样大师级的表演艺术家,也有我身边的表演系的同事和学生,他们活跃在舞台上的同时也呈现在我的作品中。
我创作戏曲题材油画的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古典主义的手法描绘戏曲装扮及服装的精美,体现了戏曲人物形象及服饰唯美、细腻精美的审美特质。而随着我阅历的不断增长,我的思考点逐步转入剧场后台,试图寻找一些独特、无人涉足的领域,那就是我的候场、歇场系列油画。
我的这些作品中,主要是在具象的造型语汇当中提炼抽象元素,画面突出光与色。后台的人物及现场感受是神秘的,幽暗的光线下给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戏曲人物服饰、色彩也不是在白光下的一览无余,厚重浓郁的色彩、拉长的投影、服装上面闪烁的亮点、各种造型的舞台布景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展示在我眼前的戏曲焕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光彩。
在对戏曲的热情逐渐升温的同时,我关注到也意识到梅兰芳大师在戏曲中的艺术成就及爱国的情操,他的艺德令我敬佩,于是认真读了不同版本的有关梅兰芳大师的传记、著述,下一个阶段我会将我心中的梅兰芳展示给观众。
由戏曲画衍生开去,我认为一般的好画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①欣赏价值:好的绘画作品首先应该是创作,必须有其独到之处,能够传达出最为深层、独特的审美感受。它一定是能够触动人心的。
②研究价值:好画一定画得好,它的技法、色彩、构图等应符合审美的规律;好画的内容寓意深刻、具备独有的精神内涵。就西方绘画而言,无论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还是印象主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③艺术价值:我认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应该是在思想内涵或是绘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无论是在题材、角度、观念、表现形式还是材料的表现上,创造出独特的面貌,并具有代表性。
④收藏价值:在具备研究价值的同时,好画也就产生了收藏价值,它是可以拿到美术馆或博物馆去展示的。
而在研究性临摹之外的复制品,都可以被称之为行画,目前的行画以临摹世界名画居多,它们大概有以下共性:
①
行画是在名画的基础上,抓住流行趋势进行的所谓创作,其风格、色彩和面貌追随眼下流行的审美情趣并且带有模式化的特点:色彩鲜艳、亮丽,迎合市场需求。这样的作品往往只是形似,甚至连形似也不能达到,照葫芦画瓢,肌肉骨骼含糊,也缺乏质感,好画则多是先有观念构思,再通过采风速写、摄影(现代画家做法),然后倾其心血,以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表现于画布之上。
②
行画的产量非常大。比如有些画家以流水作业的方式生产画作,就属于行画范畴。更有一些产业加工性质的流水线生产美术产品,有的会有多人“合作”,每个人都绘制自己熟练的部分,最后合成一幅作品。有的甚至使用现代喷绘技术加手绘等制作方法。目前中国的最大的行画基地是深圳的大芬村,厦门的乌石铺、福建莆田和青岛、北京等地也有行画制作作坊。为降低商品的成本,行画画布一般是化纤混纺品或质量较差的亚麻布,而好的画作,质量较好的亚麻布是必须的。
③
行画类似装饰用品,它的装饰性会高过于艺术性。一般家庭、各种公众场合都可以拿来布置环境、定时更换,属于装饰品和重复消费品。
水彩画艺术家
周 刚
绘画是彻底的感情事业,你必须真切地将情感注入,才能够获得感人的作品,好的作品应该是,以生命投入来将作品唤出。行画取的仅仅是画面的形式、色彩,其灵魂并不在画面之中,作者并未带着灵魂作画,作画时其情感也飘忽在画外。
我以为一幅好的作品它应该是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要有良好的功底,这个功底包括造型能力,色彩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者鉴别能力与创作激情。其二,是良好的文化背景,这个背景是指你的文化出处,你的思想渊源,以及因此所铸成的你的思想的深度。其三,要有时代精神,你所创作和表达的必须是代表这个时代之生息的,而不是生硬地表达以前和未来,你真切地表达鲜活的当下,并带有自己明确的判断与主张。其四,是要有国际观和历史观,我们的创作,理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理应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仅就绘画谈绘画问题,仅就想表达的这个主题,来谈这个主题的问题,我们应该站在国际艺术的角度,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面对我们的创作。
而不好的画,比如行画,从技法上来讲,大体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媚俗者,它是不带灵魂,不带主见的,别人要什么给什么,掏空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其技法有的时候会很流畅,但因为流畅却不加思考,他的技法会变得油滑甚至低俗。另一种是技术本身很拙劣却又带着这种拙劣的技术硬凑上去的媚俗,给人的感觉是,行也是我,不行也是我,这样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自知其不行,却装作行,另一种根本不知道自己不行,以为自己就行。他们跟随着所谓的潮流浑浑噩噩地走着、画着。
从感情的表达上来讲,我们所创作的作品一定是要感人的作品,这种感人作品的前提首先是要感动自己。当一个画家不带着深深的情感去创作,不可想象其创作作品的后果。艺术作品中,有隔岸相望的惆怅,有远离家乡的别绪,有掘井者的干渴,有远行者的迷茫,有劳动者的尊严,有突破思想围栏的怒放,有生命成长的渴望。如果我们的作品中没有这样的情与思,其作品的形式,仅仅是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