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教 为深度而学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未知而教,为深度而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必然选择。要实施深度学习,就要完美结合学生立场和学科特点,不断深化语文教学内容,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概念内容,并批判性地认知所学的知识与思想,将其融入或渗透到自己已学习的知识框架中,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学改进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探究,以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实践;深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77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之间存在相对的关系,人们通常都是采用对比的方式分析和研究深度学习的内涵。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处于初期的学习阶段时,都会进入浅层学习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无须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利用反复记忆、机械记忆的方式即可加工和处理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在简单理解的情况下内化所学知识。但学生并未在脑海中深度处理这些知识,因而记忆的时间较短,理解的程度也较低。如果进行深度学习可推动学生的不断发展,同步实现并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借助深度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吸收和理解语文知识,并不断思考和分析,将其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表层知识外,还应当分析其中的思想情感,有效记忆和理解知识概念,长期记忆语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与语境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深度学习是区域课堂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属于肤浅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方式被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实不断改进了教育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就算最好的初中语文公开课课堂教学都与标准要求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太过于肤浅,教学肤浅只能对思维及内容的表面进行教学,不能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思维,使得语文教学的意义不大。
   语文课堂教学中“肤浅”的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肤浅,第二方面是学习活动形式的肤浅,第三方面是语文学习结果的肤浅。从第一方面来说,教学内容上的肤浅体现在学习活动相对很局限,只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对考试需要的技巧进行机械训练,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文本策略进行反思,以及对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关注都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第二方面学习活动形式上的肤浅主要是指在课堂活跃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教师的倾听活动都是比较肤浅的。第三方面是语文学习结果的肤浅,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后,学生的閱读水平并没有很大提高,遇到相对复杂的文本出现茫然无措的表现。
   (二)在区域课改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改革文本化不断探索
   教学和学习的核心是问题、提问和解答。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我们发现,问题的肤浅是导致语文课堂肤浅的主要原因,问题太过于肤浅,对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问题缺乏相应的结构。教师的提问以及提问的方法很大程度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提问方法,才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语文教学效率。由此可见,优质的问题,巧妙地提问以及解答才是课堂改革的关键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问题的设计进行精心的研究,问题需要与教学目标紧紧相扣,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段回答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对于提问来说,必须明确内容的关注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语文文本并且进行探究讨论。提问还需要遵循学生的阅读和认知规律,问题要具有逻辑性。提问还要与语文教学目标相关联,让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使课堂不再沉闷,教师的提问水平提高后,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措施,对深度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深度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在完成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革,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使得新课改能够在基层落实。有的语文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出现了一些错误,导致学生并没有理解深度学习的真正内涵,远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促进深度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对表面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上,还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深度学习并不是一味增加学习难度,不是越深刻就是深度学习,而是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以及欣赏能力,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反思和评判环节,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阅读质量得到提高,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推进的重要原则与策略
   为了使得深度学习区域改革能够顺利地进行,要对深度学习推进的重要原则和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构建普适性强、操作简单、容易改进、便捷推广的深度学习策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深度学习,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本阅读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提高,对部分教师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设计必须要遵循教学目标,尽可能采取简约的方式,教学手段也需要以简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心倾听学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语文文本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与取舍,重视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的、含义深远且精妙的词语、段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细细品味,探究他们包含的意义,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耐心倾听。如在第二段开头作者这样写道:“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先引导朗读体会,接着引导自主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看树叶飘落是趣事吗?作者为何‘又’要坐在屋里独自看树叶飘落?”从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与秋天落叶飘零的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的心情:暂时不能接受自己残疾的现实,心中非常悲凉的情境。再通过分析这种寄意于物、借景抒情写作手法,表达并抒发作者的萧瑟之意。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细致分析与深度阅读,体会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探究语言中包含的深层、丰富意蕴及作者的心理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从而构建具有普适性强、操作简单、容易改进,便捷推广特点的更多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二)深化教研成果推广的策论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改革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要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可以将语文课程教学深度学习的研究纳入全县课堂教学改革体系中,引导初中语文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进行思考和实践。校长以及骨干教师作为核心组成人员,让他们带动全校的语文教师对深度学习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对所有教师进行分工合作,不断改进教研组活动,不断提升深度学习成果的推广,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以及方式进行重新规划的路径分析
   首先,要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的改进不仅仅要对新内容进行改进,还需要对复习内容教学资源进行改进,对初中语文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其次,需要开展磨课活动,对教师的上课方式,上课内容教师必须要进行多次的上课,不断提升教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一课三上的方式进行课堂研训活动,通过不断地多次训练提升教师教學水平。再次,培训课程内容需要进行重构。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改为对语文课本的解读方法,对教师的阅读认知方式进行重新构建,不断提升教师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理解文本。最后,需要赋予教师新的角色任务。如组建语文研发小组,优质资源开发小组,并且小组内人人都有自身的任务和责任,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把握实现深度学习的条件
   深度学习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且有意义地自主参加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和激发以前的学习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度学习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沟通和合作,能够很好地抓住教学的内容关键,能够找到学科知识体系,将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更多应用。在深度学习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根据语文深度学习改革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丰富并且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倾听,学生能够深度表达自身的想法,最终达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为了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从构建普适性强、操作简单、容易改进、便捷推广的深度学习策略,深化教研成果推广的策略,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以及方式进行重新规划,把握实现深度学习的条件等方面,展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
  [2]唐胜.初中语文教学中古代散文深度阅读的教学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广大教师应当根据21世纪对于人才的相关要求,从远处入眼、从技术入手,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期,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能够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际思考与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探究教师如何优化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无须使用任何计算工具,只是凭借记忆与思维迅速计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尤其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关键所在。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注重口算,加强估算,引导算法多样化,倡导算法优化。”由此得知,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尤为必要。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培养低段小学生口算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旨在引导学生明白算理,提升数学学
期刊
摘 要:当前,以新高考、新教材为代表的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是一线物理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广大物理教师要更新思想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措施,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科教学目标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学科是新课改下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衔接高中教育的必修性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成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实际出发来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热情,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基础上来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力争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实效性;方法
期刊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科学指引下,为行之有效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实效,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物理素养,教师应该采用高效且科学化的物理教学手段,行之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學实效,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物理认知能力,切实培育学生的探究素养。为此,教师应该把握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高效的优化对策,切实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变革,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多思路和学习的便利,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愿。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49-02  DOI:10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师总是希望能够达到简洁、高效的课堂营造效果,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本文研究寻求教师精心备课的路径,并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尝试和教育策略,高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的教育课堂能够达到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总结出初中语文高效率课堂的构建路径,从而能够为初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主要是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教学活动,而数学教学评价则属于保证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属于一项推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特殊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教学导向,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对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评价,无法展现出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小学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写作属于难点与重点内容,学生经常会出现缺乏写作素材与写作思路狭窄的问题,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所以,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与理念,积极引入“大阅读+微写作”的写作教学模式,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对阅读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归纳,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够写出更优质的文章。  关键词:写作;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进入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显著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过于注重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参与度不平衡,关系不协调;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更多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合作学习的过程等,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