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生命的历程,探究疾病的本质和防治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阐述生命的本质,过量摄入的缺电子物质还原血氧是疾病的本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阐释富含电子植物的防治疾病原理。
  关键词:核聚变 叶绿体 线粒体 生长特性 富含光电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4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93-01
  天文学家研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银河系一角塌陷形成了太阳系,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几乎可以说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
  太阳内核聚变产生了诞生生命的各种元素,几亿年前,地球上刚出现的生命就是原核生物,是碳,氢,氧等元素合成的。植物的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古代蓝藻,某些古代真核生物靠吞噬其他生物维生,它们吞下的某些蓝藻没有被消化,反而依靠吞噬者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在长期共生过程中,古代蓝藻形成叶绿体,植物也由此而产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动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太阳光电子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叶绿素实际上存在于所有能营造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动物细胞内富含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所以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叶绿体、线粒体和蓝菌的结构是相似的,它们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不同生物的不同组织中线粒体数量的差异是巨大的。动物有的细胞拥有多达数千个的线粒体(如肝脏细胞中有1000-2000个线粒体),而一些细胞则只有一个线粒体(如皮肤细胞中有1个线粒体)。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线粒体。一般来说,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取决于该细胞的代谢水平,代谢活动越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越多。线粒体分布方向与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肾脏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在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部;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随着细胞逐渐成熟,线粒体会由在细胞周边分布发展成均匀分布。线粒体在细胞质中能以微管为导轨、由马达蛋白提供动力向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
  已知有的植物一个细胞含有数千个以上叶绿体的例子,以及仅有一个叶绿体的例子。和动物细胞一样,叶绿体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
  线粒体、叶绿体在形态,染色反应、化学组成、物理性质、活动状态、遗传体系等方面,都很像细菌,所以人们推测线粒体、叶绿体起源于内共生。按照这种观点,需氧细菌、厌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以后,有可能在长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今天的线粒体、叶绿体。在进化过程中好氧细菌、厌氧细菌逐步丧失了独立性,并将大量遗传信息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的部位,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在有氧呼吸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将能量释放后,可产生30-32分子ATP。如果细胞所在环境缺氧,则会转而进行无氧呼吸。此时,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便不再进入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而是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被NADH还原成乙醇或乳酸等发酵产物),但不产生ATP。所以在无氧呼吸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只能在第一阶段产生2分子ATP。氧气是含有多余电子的无机物,如果血液中的氧气被缺电子的物质还原,机体的内环境缺氧,必然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这样我们发现血液中的氧气被缺电子的物质还原应该是疾病的本质。接受太阳光照射时间短的植物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缺乏电子的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还原机体内的氧气,使机体细胞处在缺氧环境中,机体细胞会转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或乳酸等缺电子物质。根据机体摄入缺电子物质的多少而产生程度不同的损害。
  机体细胞处在缺氧环境中,糖在细胞内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受阻会形成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受限,机体需动员大量脂肪酸,肝脏氧化脂肪酸生成的酮体超过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以致血液内堆集过高浓度的酮体形成酮血症,脂肪消耗的增多和合成的减少而消瘦,糖代谢的受限而有明显的饥饿感,免疫力的低下导致外邪易于侵入,正邪相争而有口干口苦。最终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受阻而出现多种病态表现。
  如果缺电子物质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该畸变分子由于自己缺少电子,又要去夺取邻近分子的电子,又使邻近分子也发生畸变而致癌。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形成大量畸变的蛋白分子,这些畸变的蛋白分子繁殖复制时,基因突变,形成大量癌细胞,最后出现癌症。
  多年的临床证明:多年生植物特别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多是一种富含光电子物质,人体适量多次摄入富含光电子物质后,由于富含光电子物质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大量电子,减少了缺电子物质对血氧的还原,相对提高了血氧的浓度,细胞内线粒体能够正常运行,减少甚至可以阻断了疾病的发生。富含光电子物质同样可以阻断了癌症的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被抑制或治愈。另外,富含光电子的物质通过调节因恶性肿瘤引起的体内的酸碱失衡及氧化还原状况失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简言之就是富含光电子物质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细胞转移更能从根本上预防癌症的发生,换言之富含光电子物质不是杀死癌细胞,而是最终将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癌症尚且如此,那么很多慢性病也就不再是终身疾病了。   机体感染性疾病,由于病毒、细菌代谢过程中释放氢气,氢气是缺电子的物质,还原了血液中的氧,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加重了机体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体内过多的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物乙醇、乳酸和ATP产生的严重不足,导致机体会出现酸软乏力的症状。那么临床使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是否合理呢?人体细胞共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拥有多达数千个的线粒体,线粒体在形态,染色反应、化学组成、物理性质、活动状态、遗传体系等方面,都很像细菌、病毒,那么人体拥有线粒体的数量多达40000万亿-60000万亿个。细菌的繁殖速度20-30分钟分裂一次,假如排除机体免疫系统的干扰,那么一个致病菌侵入机体后,24小时可以繁殖约为47万亿亿个,远远大于人体细胞的数量和线粒体的数量;病毒的繁殖速度更快。那么恰当的使用特效抗病毒药和抗生素必不可少的,但似乎在亡羊补牢,况且抗病毒药和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通过适量食用富含光电子的食物,机体代谢功能旺盛,强大的免疫力足以让致病菌无隙可乘。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的光电子能量,人体直接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很少,必须通过食用其它生物体间接地吸收太阳的光电子能量。四季常青的植物相对于经冬不能成活的植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光电子量要多得多。马铃薯的块茎露在泥土外生长的部分,由于其还直接接受太阳光电子会发青,吃起来有麻舌头感的原因正是富含光电子的结果。
  笔者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现,生吃而且多吃经冬不能成活的凉性植物(缺乏光电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外邪易于侵入,正邪相争机体会有上火的表现;适量多次生吃经冬能够成活的热性植物(富含光电子)(最好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抗病能力增强,外邪不易侵入机体而少有上火的表现;一次性过量生吃某些经冬能够成活的热性植物(富含光电子),机体会有怕冷和发麻发紧的电击感;由于过量食用某些富含光电子的食物机体会有诸多不适,人们给这些食物加上了“有毒”的警示,畏之如虎,蒙蔽了事物的真相。
  我们发现动植物都在向有利于生存方面进化,辣椒、大蒜、洋葱产生辣素以避免动物食用它们的种子或鳞茎,红枣、女贞子、桃子、杏子产生味美的果肉以吸引动物食用,以帮助它们传播种子。附子是一味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药,附子体内进化出了避免块茎被动物食用的乌头碱,单独使用病人会有诸多不适,过量食用会有中毒表现,甚至会造成死亡,如果附子和女贞子(女贞子有吸引动物食用甘美果肉)按恰当的比例混合服用,即使附子的用量远远大于中毒量,服用者也无不适和中毒的表现,而且按常规量服用,疗效明显提高。
  血压升高是机体保护大脑的反射,当机体血脉瘀堵造成大脑血供不足时,大脑是人体指挥部,大脑会发出指令让血压升高以保证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然而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血压过高甚至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的危险,所以疏通血管应该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血脉疏通了,正常范围的血压就可以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这位患者收缩压在240毫米汞柱时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血供,收缩压降到120毫米汞柱时,大脑的血液供应严重不足,以至于卧床不起。所以我在临床治疗心脑梗塞患者时,如果收缩压不超过160毫米汞柱,只使用益气活血的治疗方法,停用所有降压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使用降压药者。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给予5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治疗,对比分析干预实施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血糖指标以及收缩压情况。  结果: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血糖水平以及血压水平与干预前,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疾病,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期刊
摘要:以总装九休干老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及用药,了解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归纳总结出可引发双硫仑样反应的常用药物,提高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老年人 双硫仑样反应 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3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行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改善了42.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8%,观察组伤椎上下中板角度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控制。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骨科创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37例实施骨科创伤术而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为36.21%,两组患者BIM、清创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54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进行重建钢板上置内固定治疗,治疗组进行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出院后随访6个月内,两组患者骨折恢复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级骨折处开始愈合时间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积极心理疏导、讲授健康卫生常识,同时给予甘草酸(150mg/次,3次/d)、干扰素(500万u隔日一次)及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药物治疗,对其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5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35例,有效13例
期刊
摘要: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从饮食心理以及身体健康情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便秘从临床上来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这和女性的内分泌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的方式有很多,从药物饮食以及心理方面治疗都有不同的效果,文章从中医和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不同疗效对比来看出怎样治疗便秘最有效,从而增加对便秘治疗的了解。  关键词:慢性功能性便秘 治疗 效果  Doi: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的临床价值。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临床上陆续出现了采用内窥镜技术治疗尿道损伤的报道,膀胱镜、输尿管镜等内窥镜技术先后用于治疗尿道损伤。  方法:对15例放置导尿管失败的后尿道损伤患者采用wolf F8/9.8输尿管镜下引导放置F18球囊导尿管,随访观察手术的效果。  结果:15例全部一次手术置管成功,术后均随访1~12个月,其中10例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间患有乙肝的孕妇心理状态,并根据测量结果制定合适护理操作,为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于近两年收治的妊娠合并乙肝孕妇共3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孕妇34例为对照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比两组孕妇心理状态各方面评分差异性,并针对心理问题展开相关对策分析。  结果:两组孕妇在各方面心理状态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妇在参与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健康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顺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情况。  结果:阴道顺产组共有33例产妇分娩后出现尿失禁情况,其中27例(81.82%)为Ⅰ度,6例(18.18%)为Ⅱ度,总发病率为67.34%;剖宫产组共有14例产妇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