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院系与旅游乡村企业经营要素共建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职旅游院系与旅游乡村企业经营要素共建进行探索,认为中国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受到从业者、政策和行业信息、乡村文化、市场调研、互联网营销、合作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提出要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探索,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积淀,保证旅游人才晋升通道的畅通,促使高校和旅游乡村建成形成良好的“哺育”“互哺”与“反哺”机制,获得合作共赢的良效。
  【关键词】高职旅游院系 旅游乡村 企业经营要素 共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70-02
  当前,乡村和乡村居民经营旅游业,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产业功能单一,产业链短窄,缺乏协同管理机制;产品单一,特色差异不明显;地理位置分散,营销各自为政;专业合作组织稳定性差,合作局限越来越凸显;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學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服务地方经济;提倡职业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经过多年改革探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的无缝隙对接、实践内容的不断创新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人才H型培养指出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区别,但在人才培养上应通过行业实践和科研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向学术型人才的转换,给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通道。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在贴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深造和转型的积淀培养。
  综上所述,由于部分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自主实现旅游产品内涵、质量的提升,需要各级部门、组织介入帮扶。而高校的旅游专业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旅游院系与旅游乡村的共建发展探讨变得极有意义。
  企业经营要素是指企业的人、物、资金、信息、文化、科研、营销等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要素。具体到旅游乡村而言,包括从业者、政策和行业信息、乡村文化、市场调研、互联网营销、合作机制等要素。本文对高职旅游院系与旅游乡村企业经营要素合作共建进行探讨,分析乡村旅游经营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要增强旅游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在人才培养中把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研融合起来,提升人才的培养层级,为旅游人才的转型积淀基础;促使高校和旅游建成形成良好的“哺育”“互哺”与“反哺”机制。
  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素提升共建
  从调查来看,广西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水平低,从业者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旅游从业知识培训,对旅游业缺乏正确科学的认知,缺乏保持良好的旅游自然、社会环境的意识,更缺乏旅游规划、营销的知识。针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缺乏相关旅游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现状,旅游院系的教师、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在乡村开设旅游理论培训班,并把这些实践活动作为专业课程实践的一部分。村里也可以选派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分子,到高校跟班学习或短期培训,以提高旅游理论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此外,高校还可以联系组织乡村的旅游从业者到学校的专业实践基地(饭店、景区)等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规范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等。组织校企合作酒店的管理者一同到旅游乡村开展技能培训,对基层从业进行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旅游接待服务等具体对客接待业务培训,通过清晰的示范与指导,以及规范化的条文、标准,让乡村旅游从业者能够做到有标准可依据,有示范可参考,有制度可遵循。以高校为中心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搭建学习、提高的个人能力的立交桥通道。
  二、乡村旅游文化挖掘和保护共建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游客的进入无疑会对乡村生活方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影响表现在加速文化的趋同化,造成当地文化的流失,让当地失去自身文化特色,利益分配不均破坏社区和谐。众所周知,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文化是一种摸不到、看不着的社会意识形态,未必能为村民感知。对于没有旅游经济组织进入投资的乡村,村委和村民对当地文化的建设和保护往往有滞后性,往往是文化流失了,遭到破坏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了才意识到并采取措施。因此,旅游乡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需要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推动。一是相关组织(包括高校)协助和帮助村民认识、归纳总结自己的特色文化,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旅游活动可能对乡村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村委要承担起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协助村民做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三是高校教师开展指导乡村挖掘自身文化、设计旅游活动,将农村文化室建设成村民学习和承载农村文化的场所。四是高校鼓励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歌舞和体育活动作为文化建设载体,协助村民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共建
  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关联度大,任何单个的市场和主体都无法承担起资源整合的任务,资源的整合需以观念整合为先导,通过利益手段,完善互相合作机制,达到对旅游的整合。高校在旅游资源的整合上除了发挥其知识传播作用外,还要实践它的教学理念“做中学,学中做”,具体来说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真实或是模拟的工作世界中,以企业产品质量/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项目,习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与乡村进行资源利用共建上得到更好地实施。高校和乡村旅游主体可以通过优势组合进行策划和举办赛事活动,如举办户外徒步走、户外自行车、导游讲解技能比赛等小型活动,破解高校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只能通过模拟比赛或是参加活动来开展的难题。对景区来说,这样的合作可以吸引游客,提升乡村的旅游人气。对高校来说,把比赛的场地从学校移到了景区,把模拟变成了实操,把参与变为自主策划、组织,这样的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设计、探索,从而积累经验发展各种技能。   四、旅游信息收集和科研共建
  相關政府部门需要对各地信息资料加以汇总和研究,做好乡村旅游发展的预测及引导;乡村需要对旅游活动的开展进行数据收集和调研,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游客满意度。高校融入当地旅游活动数据收集、分析和调研活动,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教师深入了解旅游市场、促进高校的科研发展具有莫大的益处。大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根据旅游人才需要和培养的研究,高职高专学生今后要转型为研究型旅游人才,需重视调查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常规的课堂讲授法只局限于教师单方面讲解理论,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课程倘若把课程教学与乡村旅游信息收集、调研结合起来,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调查与科研的实际能力。
  五、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解读共建
  纵观近些年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和各省区市的旅游宏观政策的支持与扶植,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可割舍的联系。因此,为发展乡村旅游,从业者一方面要理解国家宏观政策并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了解行业运行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培训,从业者或许对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有大概的理解,但不可能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政策,对行业的竞争发展有深刻的领会。从接受事物的过程看,从业者对事物的理解和领悟是在反复、冲突、实践中循序渐进获得的,所以对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的解读,需要通过通俗、简练、生动的语言,将各级旅游工作会议中所达成共识和市场的发展信息传递到基层,并通过学生寒暑假的实践宣传活动不断地强化,方能促进政策的落地和当地民众对旅游行业市场的了解。
  六、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共建
  在快节奏的智能化时代,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更喜欢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互联网渠道获得旅游的信息。旅游个体和企业借助互联网为顾客提供旅游咨询和咨询服务,信息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信息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内容包含交通线路、周边环境、食宿、景点特色、娱乐等多方面信息。但乡村旅游从业者因文化水平、生活方式、应用技术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旅游从业者很难通过互联网创建和更新营销的内容,即使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收效也是甚微的。因此,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还未成熟、没有建立“农户+公司”模式的村庄,或是没有加入“农户+公司”运营模式的旅游个体,很难享受到互联网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便捷,亦享受不到科技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个体很可能将在乡村旅游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沉下去。我国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加能够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思维活跃,对图片、视频和信息图片的组合加工能力突出,对于乡村旅游微信的营销推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市场营销作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如能把学生营销的专业特长与乡村民众的需求结合起来,将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0(2)
  [2]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3
  [3]兰宗宝,兰申菊.关于广西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战略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9(8)
  [4]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8(5)
  [5]韩振华,王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9)
  【作者简介】雷 君(1983—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东盟旅游和体育旅游;NISACHOL THAITHONG(1988— )女,泰国人,广西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盟区域经济和东盟旅游。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开放大学专业建设研究现状,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开放大学)为例,分析专业建设遇到的瓶颈,提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开放大学)应根据适应需求、错位发展、行业支撑、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专业,并通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课程资源及平台建设、合理设置评价体系等措施加强自主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 开放大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思政队伍建设、文化传承手段创新、文化传承品牌的打造等方面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33-02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影响成人高教校外教学点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并基于实效性视角从政府层面、主办院校层面以及校外教学点层面提出校外教学点管理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成人高教 教学点 实效性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06-02  近年来,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高校为了扩大办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的课程建设思路。“二元共育”是专业教师和企业会计专家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选择教学项目和内容。“三环紧扣”指分别在校内“理实一体化”课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培养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的电算化能力进行培养。“四阶递进”是从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一直到第五学期,全程贯通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每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施不同的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職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师资建设的相关经验,采取为指导教师管理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指导教师明确自身定位、教师自身完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管理与激励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校企合作 市场经济 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从设计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重视教师自主发展、设计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构建适合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教师 个性化 专业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中的月均薪金、劳动时间、工作稳定性、职务晋升情况、接受培训情况、专业对口度、就业单位性质、就业满意程度等就业质量构成要素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薪金偏低、劳动时间偏长、工作稳定性差、专业对口度和就业满意程度低等问题。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势基础上,探讨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即根据企业对继电保护岗位的技术需求,按照任务驱动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构,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小组间互查、老师点评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团结协作。  【关键词】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核心素养对师范高等院校培养基础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将核心素养融入英语师范生课程中,并以英语教学法科目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维度阐述培养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英语师范生 英语教学法  【中图分类號】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42-03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立足点,从凌驾、颠覆、和谐、回归四个方面对《妾的儿女》中女性的命运进行重新解读,剖析早期西方移民女性的苦难遭遇,探究女性备受摧残的命运源头,将焦点放在女性与自然的生存与发展上,批判父权制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呼吁男人与女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应回归到一种相爱平等的和谐状态,以期从全新的角度展现作家郑蔼龄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与其思想深度。  【关键词】《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