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实行新课改以来,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但是学生能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反映到每次考试成绩上,这样热热闹闹各抒己见的课堂是否真的有效果呢?也不尽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中大量出现的相异构想。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s)。其实说白了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逐步形成的,它们往往与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
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上课之前都会让学生先去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预习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分析和重难点的突破。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本知识已经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这个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学生自己原有认识的基础之上自主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容易产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从而造成了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
二、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
(1)种群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讲到是什么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时,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原因是学生认为变异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当然就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2)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有学生认为只要不能交配就是生殖隔离,还有学生认为不能产生后代就是生殖隔离。真正能通过预习就意识到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才是生殖隔离的核心的学生不到10%。
这些问题对于生物教师来讲,也许简单到了极点。但到了学生那里,理解起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学生的想法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要想把他们的观点完全纠正过来,形成统一的、符合客观科学规律的正确构想谈何容易。因此我认为,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三、如何有效地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1.如何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时,更多的情况是每个人把自己的观点都说一遍,然后就会觉得其实大家说的都有点道理,最后变得无所适从,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很少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辨析和归纳。此时教师就应该发挥其核心作用。
其实学生出现相异构想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证明了学生很乐意思考问题,只要学生能开动脑筋,就不怕解决不了问题。每次上课应该让学生尽量阐明自己的观点,甚至还要在备课时再补充几个错误的观点,这叫抛砖引玉。当把学生的问题暴露得差不多时,就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纠正,重点突破,其中的诀窍就是绝不轻描淡写,必须让学生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陈述式的总结很容易被学生遗忘。教师完全可以用案例法或者多媒体演示法甚至是实验法来给学生做一次难忘的纠正。
比如自然选择作用于基因型还是表现型?学生往往会认为是基因型,因为他们认为自然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作用的对象当然也是基因或者说是基因型了。
教师可以通过举出实例来加以纠正学生的上述错误认识。假如鸟类捕食桦尺蠖,是因为这只桦尺蠖是Aa基因型呢,还是因为这只桦尺蠖颜色有别于环境易于发现?抛出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反问原因,自然选择作用的是生物的性状,只有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才能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学生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2.“正确构想”的巩固与强化
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正确构想之后,绝对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因为学生是会遗忘的,所以必须要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反馈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相异构想,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原始材料,经过加工以后可以编拟成辨析题,主要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下一堂课进行测验。如果学生已经纠正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出错,如果学生还是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还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实质上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这是探究式课堂的关键。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什么是相异构想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s)。其实说白了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逐步形成的,它们往往与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
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上课之前都会让学生先去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预习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分析和重难点的突破。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本知识已经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这个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学生自己原有认识的基础之上自主发展而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容易产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从而造成了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
二、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
(1)种群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讲到是什么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时,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原因是学生认为变异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当然就是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2)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有学生认为只要不能交配就是生殖隔离,还有学生认为不能产生后代就是生殖隔离。真正能通过预习就意识到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才是生殖隔离的核心的学生不到10%。
这些问题对于生物教师来讲,也许简单到了极点。但到了学生那里,理解起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学生的想法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要想把他们的观点完全纠正过来,形成统一的、符合客观科学规律的正确构想谈何容易。因此我认为,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三、如何有效地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1.如何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
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时,更多的情况是每个人把自己的观点都说一遍,然后就会觉得其实大家说的都有点道理,最后变得无所适从,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觉,很少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辨析和归纳。此时教师就应该发挥其核心作用。
其实学生出现相异构想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证明了学生很乐意思考问题,只要学生能开动脑筋,就不怕解决不了问题。每次上课应该让学生尽量阐明自己的观点,甚至还要在备课时再补充几个错误的观点,这叫抛砖引玉。当把学生的问题暴露得差不多时,就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纠正,重点突破,其中的诀窍就是绝不轻描淡写,必须让学生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陈述式的总结很容易被学生遗忘。教师完全可以用案例法或者多媒体演示法甚至是实验法来给学生做一次难忘的纠正。
比如自然选择作用于基因型还是表现型?学生往往会认为是基因型,因为他们认为自然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作用的对象当然也是基因或者说是基因型了。
教师可以通过举出实例来加以纠正学生的上述错误认识。假如鸟类捕食桦尺蠖,是因为这只桦尺蠖是Aa基因型呢,还是因为这只桦尺蠖颜色有别于环境易于发现?抛出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反问原因,自然选择作用的是生物的性状,只有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才能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学生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2.“正确构想”的巩固与强化
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正确构想之后,绝对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因为学生是会遗忘的,所以必须要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反馈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相异构想,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原始材料,经过加工以后可以编拟成辨析题,主要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下一堂课进行测验。如果学生已经纠正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出错,如果学生还是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还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纠正学生的相异构想,实质上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这是探究式课堂的关键。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