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香菱学诗》中,我们见识了林黛玉教育中的奇迹:不到一年的时间将痴迷于诗的根本不会作诗的香菱培养成为一个“诗翁”,在《热爱生命》中,我们见证了莎莉文老师用爱结出的奇葩:一个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的盲聋哑患者海伦·凯勒。在沙莉文老师的引领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奇迹创造者”。
他们的教育何以能成功?而纵观我们的周围,多少人在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学生依然“涛声依旧”,多少人在研究教学艺术,创新教学,结果收效甚微……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付出多,收获少,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一颗纯真明净的心。试问一下,若无功利目的,我们何以没有耐心转变看似“无可救药”的学生?如果我们打心眼里爱每一个学生,有何已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如若挚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有何已将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林黛玉和莎莉文都有真性情,她们以真教真,没有任何功利杂念,才会铸就爱的教育的辉煌。
一.独具慧眼,善于找到开启大门的钥匙
林黛玉是以为清新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具有灵性的女性。而香菱不幸为侍妾,但也曾出身于书香之家,与生俱来有一股灵气,只是苦于无人指点,提携。黛玉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才一口应允的,而不像宝钗等人只看到她的身份低下。香菱是一位未经雕琢的璞玉,若非黛玉慧眼识玉,耐心雕琢,又岂能有突飞猛进的成绩?然而若换成“呆霸王”薛蟠之流,只怕黛玉连看一眼都觉得多余。沙莉文老师尽管起初是迫于生计才答应教授海伦.凯勒,但她接触了海伦以后就准确感知到小海伦暴躁,任性的外表下其实掩藏着一颗求知欲望极强的心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她的智慧犹如地下奔突的岩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正是基于这一点,黛玉才会用“什么难事也值得……”“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诗翁了”让香菱充满自信地踏入诗的国度并一发不可收拾。沙利文才会与海伦斗智斗勇,制服她的桀骜不驯,迈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平等待人,用爱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大观园那个才女成群地方,其实也处处以尊卑论人,香菱最初求助的人是宝钗,但宝钗表面虽和气,骨子里确认为香菱只是侍妾,因而不愿意教她,黛玉最反对封建礼教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她认为人人平等,因而对香菱痴迷于诗的这一兴趣,她非但不予阻止,反而热情主动地点拨、引导、培养,让香菱这个从未涉及诗的“笨”丫头,一头扎进诗的海洋并一发不可收拾。莎莉文老师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从未将自己当老师,她从不在海伦面前摆架子,她爱海伦,不管海伦有多么桀骜不驯,多么难以接近,沙莉文始终不离不弃地留在海伦身边,以朋友的身份感化她,教导她。即使沙莉文于海伦斗智斗勇时也从未用师严制止她,用武力迫使她屈服,更未想过放弃她,沙莉文用她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发自内心的爱让海伦学会了服从并由之而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张弛有度,抓住时机寻求最佳方法
黛玉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她对学生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更不是放任式自学,而是为香菱精选书目,分阶段,分层次教学,让她先学会读诗,在让她自悟,参出其中韵味,然后与香菱交流,使她从阅读积累层面自然提高到运用的层面,于是水到渠成地从生活中选取事物,利用写作及时反馈香菱学诗的成效,整个学习过程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过于放任,既有点拨式鼓励,又有提携式要求,使得香菱的写作几乎有了质的飞跃。沙莉文老师从不写教案,总是通过生活中的一切来作为海伦的教材,她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小海伦在大自然中感悟,在游戏与紧贴生活的细节中学习。沙莉文从未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海伦学习的机会,但也不强迫她学习自己不愿学习的东西,沙莉文穷尽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寻求适合海伦的教育方式,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让她自己去发现,感悟,进而学习贯通。
四.教而不教,让学生学会脱离拐杖
我们很多教师认为教给学生的知识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教。也许黛玉和沙莉文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的好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钻研,探索,在老师指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开辟出新的道路。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能联系他人诗句来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进而由生活中选取事物来写诗,不能不说她已成为一位品诗之人,开始步入诗的王国,逐步由他人教导变为自己感悟。海伦.凯勒在沙莉文老师耐心和执着的教育下,已由一个求知欲强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位用心感悟生活,用爱与勇敢开创新生活并书写亮丽人生的作家,她的成就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期待,这既是老师的功劳,亦是她自己努力地结晶。
千教万教只为求真,千学万学只为求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用真性情才能走进学生求知的内心,真教育才会教出爱学、会学、乐学,富于创新的学生。
(作者通联:715104陕西省大荔县张家初中)
他们的教育何以能成功?而纵观我们的周围,多少人在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学生依然“涛声依旧”,多少人在研究教学艺术,创新教学,结果收效甚微……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付出多,收获少,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一颗纯真明净的心。试问一下,若无功利目的,我们何以没有耐心转变看似“无可救药”的学生?如果我们打心眼里爱每一个学生,有何已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如若挚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有何已将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林黛玉和莎莉文都有真性情,她们以真教真,没有任何功利杂念,才会铸就爱的教育的辉煌。
一.独具慧眼,善于找到开启大门的钥匙
林黛玉是以为清新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具有灵性的女性。而香菱不幸为侍妾,但也曾出身于书香之家,与生俱来有一股灵气,只是苦于无人指点,提携。黛玉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才一口应允的,而不像宝钗等人只看到她的身份低下。香菱是一位未经雕琢的璞玉,若非黛玉慧眼识玉,耐心雕琢,又岂能有突飞猛进的成绩?然而若换成“呆霸王”薛蟠之流,只怕黛玉连看一眼都觉得多余。沙莉文老师尽管起初是迫于生计才答应教授海伦.凯勒,但她接触了海伦以后就准确感知到小海伦暴躁,任性的外表下其实掩藏着一颗求知欲望极强的心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她的智慧犹如地下奔突的岩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正是基于这一点,黛玉才会用“什么难事也值得……”“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诗翁了”让香菱充满自信地踏入诗的国度并一发不可收拾。沙利文才会与海伦斗智斗勇,制服她的桀骜不驯,迈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平等待人,用爱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大观园那个才女成群地方,其实也处处以尊卑论人,香菱最初求助的人是宝钗,但宝钗表面虽和气,骨子里确认为香菱只是侍妾,因而不愿意教她,黛玉最反对封建礼教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她认为人人平等,因而对香菱痴迷于诗的这一兴趣,她非但不予阻止,反而热情主动地点拨、引导、培养,让香菱这个从未涉及诗的“笨”丫头,一头扎进诗的海洋并一发不可收拾。莎莉文老师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从未将自己当老师,她从不在海伦面前摆架子,她爱海伦,不管海伦有多么桀骜不驯,多么难以接近,沙莉文始终不离不弃地留在海伦身边,以朋友的身份感化她,教导她。即使沙莉文于海伦斗智斗勇时也从未用师严制止她,用武力迫使她屈服,更未想过放弃她,沙莉文用她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发自内心的爱让海伦学会了服从并由之而进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张弛有度,抓住时机寻求最佳方法
黛玉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她对学生不是填鸭式的教学,更不是放任式自学,而是为香菱精选书目,分阶段,分层次教学,让她先学会读诗,在让她自悟,参出其中韵味,然后与香菱交流,使她从阅读积累层面自然提高到运用的层面,于是水到渠成地从生活中选取事物,利用写作及时反馈香菱学诗的成效,整个学习过程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过于放任,既有点拨式鼓励,又有提携式要求,使得香菱的写作几乎有了质的飞跃。沙莉文老师从不写教案,总是通过生活中的一切来作为海伦的教材,她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小海伦在大自然中感悟,在游戏与紧贴生活的细节中学习。沙莉文从未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海伦学习的机会,但也不强迫她学习自己不愿学习的东西,沙莉文穷尽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寻求适合海伦的教育方式,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让她自己去发现,感悟,进而学习贯通。
四.教而不教,让学生学会脱离拐杖
我们很多教师认为教给学生的知识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教。也许黛玉和沙莉文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的好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钻研,探索,在老师指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开辟出新的道路。香菱在黛玉的教导下能联系他人诗句来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进而由生活中选取事物来写诗,不能不说她已成为一位品诗之人,开始步入诗的王国,逐步由他人教导变为自己感悟。海伦.凯勒在沙莉文老师耐心和执着的教育下,已由一个求知欲强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位用心感悟生活,用爱与勇敢开创新生活并书写亮丽人生的作家,她的成就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期待,这既是老师的功劳,亦是她自己努力地结晶。
千教万教只为求真,千学万学只为求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用真性情才能走进学生求知的内心,真教育才会教出爱学、会学、乐学,富于创新的学生。
(作者通联:715104陕西省大荔县张家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