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工作中,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感情、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如何使批评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人因事而异,做到有情有理,程度适宜,使批评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班主任的批评在方式方法上是大有讲究的。
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处理问题要沉着冷静、不冲动、以宽广的胸怀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引路人,成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共同语言,无话不讲的可信赖的朋友。这样,老师才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当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时,学生向上进取就有了无穷的动力,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就像环境经过绿化和保护会变好那样,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在“绿化”和保护中才会健康发展。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可采取“绿化式教育”,即在批评学生时要照顾到他们的尊严和人格,以文明而充满智慧的方式“绿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自觉地走向正道。
在十四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的感触颇深,收获也很大。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你无法用单一的方式方法去教育他们,你必须学会刚柔相济,必须能够懂得赏识,善于批评。下面介绍几种批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提倡在批评教育时做一个讲究艺术方式的有心人。
一.点化式
这种方式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比较适合,所谓点到即是。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喋喋不休,只须指出问题,点到为止。我班有名女同学对学习不重视,还在课堂上折纸。我知道该女生自尊心较强,于是单独找她谈心: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只有在学校学好知识,将来才能立足社会,如果在校期间因为不应该的事情耽误学习,浪费了时间,你可要懊悔终生啊!这个女生当时脸红了,只说:老师我明白了。从此,她成了我班学习最刻苦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二.交换式
“将心比心”往往能起到彼此沟通,相互理解的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一个位置来考虑。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学生,一时因碍于对方的面子,难以直接启齿。这时不妨“以攻为守”,把问题摆给对方:“假如我犯了这样的错误,你看应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能够体谅到老师执行原则的必要性,又能体谅到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进而认识到“情”必须服从“理”,这正是师生通过情感上的交流所起的作用。
三.自责式
这可以是因判断不准而造成的批评失当之后的一种弥补,自责之中仍不忘批评,以责己为出发点,达到责彼的目的。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因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而当堂给予她严肃批评,该生不但没有承认错误,还委屈得眼泪直流。我一看更生气了,又严厉地批评了几句。后来经课后了解,这位同学因母亲病逝,家中困难,她需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致使上课时精力不济。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主动向学生表示“我没有很好地关心你的学习和生活,不了解你的实际困难”。对于她的困境深表同情,并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一席话语之后,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不但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对她的期望。
四.温婉式
态度上委婉,口气上温和的批评,有人往往误解为是不能从严要求。殊不知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而且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决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图个痛快。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学生怎样违反校规校纪,也不管出发点有多好,作为老师都要调控好情感的“闸门”,把握好言语的分寸,做到言行文明,通过自己丰富的表情、有特定意义的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要对学生进行打骂或“语罚”。如某学生反应迟钝,你就对他说:“你简直是个木头脑袋”,其结果只能是加深该生的自卑感;某学生有过一、二次违纪,你就对他说:“你实在是不可救药”,其结果只能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因为是老师,就要展示出老师的形象和风度,粗俗、野蛮只能体现老师的无能和无知,且极易伤学生的自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一次课上,我突然发现学生们的目光都转移到了窗外,顺着学生们的目光,我发现教室外的天空有架飞机飞过,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了窗外。对此,我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讲课问学生:“你们知道飞机为什么能在天空上飞吗?学生回答不上,因此我借机说。所以,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自己亲自去研究好吗?好了,现在大家该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课,对不对?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并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听课上。
五.渐进式
从小问题入手,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问题,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渗透教育理念。有一次,班上学生的东西被窃,事情查清后我深感事态的严重。于是先找来一些知情的同学,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同他们如拉家常,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他们便如实道出了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平时大家在场,相互的东西也是这么不分彼此地“拿”。这次刚好要用,于是便“拿”了过来。我随即抓住这个突破口,渐渐点出问题的严重性,严肃指出“当面”与“背后”的界限是有本质区别的。然后向他们分析“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危害性。这样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将批评的信息传给对方,让对方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也能心悦诚服。
六.赏识式
不同的学生,其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一些容易经常犯错的学生,受批评的次数多了,会变得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学生中的一部分弱势群体本身就有自卑倾向,一旦犯错误受批评,也容易加重他们的自卑倾向,失去自信。这些学生的性情也极容易出现反复。对上述学生,在他们犯错时,单一的批评恐怕效果不大,就需要既批评又赏识。
我们班上有一位外地来的学生,学生的年龄比班上别的学生都大。但是他的行为习惯非常不好,上课不听讲,与别的同学说话,课间时还经常犯错误,给班级抹了很多黑,班上还有几个同学很不喜欢他,总是爱找他的麻烦,这样他也就经常上我这来“告状”,弄得我总是说他们。我找到他的家长,了解了他家的情况,也和他的爸爸进行了沟通。第二天,我就先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我先说到了他的优点,之后就是希望同学们在一起应该和睦相处。下课,我找到了他,也是一样的说到了他的优点,比如:爱劳动、帮助同学,有爱心等等。随后我又和他讲了讲他们家的现状,父亲一个人带你多不容易呀,你应该尽量帮父亲分担家务,而不是让他总为你操心。你的这些缺点可以一点一点改,只要你有信心,老师相信你。在我的赏识和鼓励下,他真的一天比一进步了,我和他随时分享他的进步,他也为自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有些是教师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的,有些却是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的缺点容易被放大,而优点则容易被忽视,更要全面去了解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被缺点所掩盖的优点。批评时不忘赏识学生,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又能使他们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向长处发展自己,不再强调、放大自己的缺点。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的优点上,才会以长盖短,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教育是呵护心灵的事业,也是成就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事业。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教育是具有功利性的,而不注意其细节的变化,片面的追求赞扬与称赞。试想,学生听到的总是一片赞扬声,那么他们的心理将会变得何等脆弱,他们又如何去承受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学生的身心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阶段,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需要外力的推引。这种外力除了表扬,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掌握分寸,因材施教,多法兼用,这样,一定会让批评之花结出美丽的果实。
(作者通联:710311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草堂镇中心学校)
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处理问题要沉着冷静、不冲动、以宽广的胸怀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引路人,成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共同语言,无话不讲的可信赖的朋友。这样,老师才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当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时,学生向上进取就有了无穷的动力,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就像环境经过绿化和保护会变好那样,学生的心灵也只有在“绿化”和保护中才会健康发展。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可采取“绿化式教育”,即在批评学生时要照顾到他们的尊严和人格,以文明而充满智慧的方式“绿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自觉地走向正道。
在十四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的感触颇深,收获也很大。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你无法用单一的方式方法去教育他们,你必须学会刚柔相济,必须能够懂得赏识,善于批评。下面介绍几种批评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提倡在批评教育时做一个讲究艺术方式的有心人。
一.点化式
这种方式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比较适合,所谓点到即是。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喋喋不休,只须指出问题,点到为止。我班有名女同学对学习不重视,还在课堂上折纸。我知道该女生自尊心较强,于是单独找她谈心: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只有在学校学好知识,将来才能立足社会,如果在校期间因为不应该的事情耽误学习,浪费了时间,你可要懊悔终生啊!这个女生当时脸红了,只说:老师我明白了。从此,她成了我班学习最刻苦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二.交换式
“将心比心”往往能起到彼此沟通,相互理解的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一个位置来考虑。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学生,一时因碍于对方的面子,难以直接启齿。这时不妨“以攻为守”,把问题摆给对方:“假如我犯了这样的错误,你看应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能够体谅到老师执行原则的必要性,又能体谅到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进而认识到“情”必须服从“理”,这正是师生通过情感上的交流所起的作用。
三.自责式
这可以是因判断不准而造成的批评失当之后的一种弥补,自责之中仍不忘批评,以责己为出发点,达到责彼的目的。记得有一次上课时,因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而当堂给予她严肃批评,该生不但没有承认错误,还委屈得眼泪直流。我一看更生气了,又严厉地批评了几句。后来经课后了解,这位同学因母亲病逝,家中困难,她需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致使上课时精力不济。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主动向学生表示“我没有很好地关心你的学习和生活,不了解你的实际困难”。对于她的困境深表同情,并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一席话语之后,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不但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对她的期望。
四.温婉式
态度上委婉,口气上温和的批评,有人往往误解为是不能从严要求。殊不知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而且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决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图个痛快。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学生怎样违反校规校纪,也不管出发点有多好,作为老师都要调控好情感的“闸门”,把握好言语的分寸,做到言行文明,通过自己丰富的表情、有特定意义的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要对学生进行打骂或“语罚”。如某学生反应迟钝,你就对他说:“你简直是个木头脑袋”,其结果只能是加深该生的自卑感;某学生有过一、二次违纪,你就对他说:“你实在是不可救药”,其结果只能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因为是老师,就要展示出老师的形象和风度,粗俗、野蛮只能体现老师的无能和无知,且极易伤学生的自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一次课上,我突然发现学生们的目光都转移到了窗外,顺着学生们的目光,我发现教室外的天空有架飞机飞过,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了窗外。对此,我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讲课问学生:“你们知道飞机为什么能在天空上飞吗?学生回答不上,因此我借机说。所以,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自己亲自去研究好吗?好了,现在大家该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课,对不对?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并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听课上。
五.渐进式
从小问题入手,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问题,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渗透教育理念。有一次,班上学生的东西被窃,事情查清后我深感事态的严重。于是先找来一些知情的同学,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同他们如拉家常,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他们便如实道出了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平时大家在场,相互的东西也是这么不分彼此地“拿”。这次刚好要用,于是便“拿”了过来。我随即抓住这个突破口,渐渐点出问题的严重性,严肃指出“当面”与“背后”的界限是有本质区别的。然后向他们分析“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危害性。这样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将批评的信息传给对方,让对方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也能心悦诚服。
六.赏识式
不同的学生,其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一些容易经常犯错的学生,受批评的次数多了,会变得自暴自弃,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学生中的一部分弱势群体本身就有自卑倾向,一旦犯错误受批评,也容易加重他们的自卑倾向,失去自信。这些学生的性情也极容易出现反复。对上述学生,在他们犯错时,单一的批评恐怕效果不大,就需要既批评又赏识。
我们班上有一位外地来的学生,学生的年龄比班上别的学生都大。但是他的行为习惯非常不好,上课不听讲,与别的同学说话,课间时还经常犯错误,给班级抹了很多黑,班上还有几个同学很不喜欢他,总是爱找他的麻烦,这样他也就经常上我这来“告状”,弄得我总是说他们。我找到他的家长,了解了他家的情况,也和他的爸爸进行了沟通。第二天,我就先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同学,我先说到了他的优点,之后就是希望同学们在一起应该和睦相处。下课,我找到了他,也是一样的说到了他的优点,比如:爱劳动、帮助同学,有爱心等等。随后我又和他讲了讲他们家的现状,父亲一个人带你多不容易呀,你应该尽量帮父亲分担家务,而不是让他总为你操心。你的这些缺点可以一点一点改,只要你有信心,老师相信你。在我的赏识和鼓励下,他真的一天比一进步了,我和他随时分享他的进步,他也为自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有些是教师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的,有些却是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的缺点容易被放大,而优点则容易被忽视,更要全面去了解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被缺点所掩盖的优点。批评时不忘赏识学生,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又能使他们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向长处发展自己,不再强调、放大自己的缺点。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的优点上,才会以长盖短,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
教育是呵护心灵的事业,也是成就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事业。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教育是具有功利性的,而不注意其细节的变化,片面的追求赞扬与称赞。试想,学生听到的总是一片赞扬声,那么他们的心理将会变得何等脆弱,他们又如何去承受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学生的身心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阶段,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需要外力的推引。这种外力除了表扬,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掌握分寸,因材施教,多法兼用,这样,一定会让批评之花结出美丽的果实。
(作者通联:710311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草堂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