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过多地强调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沉闷,缺乏灵活性,更缺少了生命的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笔者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乐”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如学生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时、分、秒”“24时计时法”等内容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拍摄几组学生的生活画面,然后为每个画面配上时针和分针能不停转动的钟表,再运用多媒体把它们播放出来,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真切地体会到时、分、秒以及一天有24小时的含义。
二、让学生“问”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大胆地尝试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疑问。当学生看完教材上的内容时,纷纷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所有的半径和直径为什么都相等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知道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都相等呢?”“直径和半径为什么是2倍关系?”“画圆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提出来的,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所以整个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课堂教学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场面。
三、让学生“争”起来
争论能体现学生当前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笔者画出一个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形吗?”立刻就有学生举手说:“我家的苍蝇拍上有这种图形。”另一位学生又说:“学校的校门上也有这种图形。”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一位学生说:“横着的两边平行,斜着的两边也平行。”……笔者继续问:“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有的学生回答:“它是平行四边形。”此时,有一位学生不禁喊道:“老师,我有一个疑问。电视机也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可它是一个长方形呀?”就这样,学生不断地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最终深刻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之处。可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好处是极大的。
四、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置入一个既宽松自然,又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笔者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鼓励学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模拟储蓄、取钱的过程,留心记录银行的利率。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有不同?”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笔者微笑不答。为了得到答案,学生观察得更仔细了。然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等到上课时,学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二小学)
一、让学生“乐”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如学生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时、分、秒”“24时计时法”等内容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拍摄几组学生的生活画面,然后为每个画面配上时针和分针能不停转动的钟表,再运用多媒体把它们播放出来,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真切地体会到时、分、秒以及一天有24小时的含义。
二、让学生“问”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大胆地尝试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疑问。当学生看完教材上的内容时,纷纷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所有的半径和直径为什么都相等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知道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都相等呢?”“直径和半径为什么是2倍关系?”“画圆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提出来的,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所以整个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课堂教学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场面。
三、让学生“争”起来
争论能体现学生当前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笔者画出一个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形吗?”立刻就有学生举手说:“我家的苍蝇拍上有这种图形。”另一位学生又说:“学校的校门上也有这种图形。”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一位学生说:“横着的两边平行,斜着的两边也平行。”……笔者继续问:“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有的学生回答:“它是平行四边形。”此时,有一位学生不禁喊道:“老师,我有一个疑问。电视机也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可它是一个长方形呀?”就这样,学生不断地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最终深刻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之处。可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好处是极大的。
四、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置入一个既宽松自然,又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笔者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鼓励学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模拟储蓄、取钱的过程,留心记录银行的利率。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有不同?”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笔者微笑不答。为了得到答案,学生观察得更仔细了。然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等到上课时,学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