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了湘西地区温溪瑶族山寨村落民俗体育活动“打鼓栽田”,旨在为打造“瑶乡第一寨”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族地区 村落民俗 打鼓栽田 仪式
温溪村坐落于罗子山的东南角,传统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具有民族特色的“打鼓栽田”“舞虫灯”“高坡大王”“舞霸王鞭”等活动,对开发瑶族村落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契机。
一、“打鼓栽田”仪式过程解读
1.动议
动议就是有人提出打鼓栽田的想法,然后其他人附和。现代的“打鼓栽田”有两种人会进行动议:一是打鼓敲锣喊号子的传承人、爱好者;二是特困户、村民。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帮助(当年栽田遇到困难,难以按时完成的人)时,就由村中主事者提出在村落公共祭祀的地方打出一锤鼓,表示村里有人需要进行插秧帮助,全寨每家每户都必须派出一位劳力来此开会,商量如何帮助他们。据说,这种方式流传至今已有一两百年,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村里人都会照做,如果不去,就会受到其他村民的冷落。
2.行议
行议是指前期准备,有负责祭祀的请神之人、有负责敲锣打鼓的锣鼓手、有准备喊号子的号子手、也有为开秧门过早的负责人。开鼓日期不定,根据需要帮助人的具体栽田时间来定。
3. 开秧门
开秧门是“打鼓栽田”活动的前奏,瑶乡人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只有开好了秧门,下半年的收成才会更好。开秧门那天要吃早点,主人会在自家门口放一张长凳,上面摆上几碗米酒汤圆,来开秧门的人吃完甜酒汤圆后,才能进入主人的厨房或者其他地方。至于为什么有这种习俗,老一辈也无法解释,只说这是一种传统,代代相传。吃完甜酒汤圆之后,来开秧门的人可以进入厨房,吃油糍粑、还有煮鸡蛋以及社饭(用艾草叶子做的饭,里面有瑶乡腊肉等)。
4.“打鼓栽田”
吃过早饭后,请神师、锣鼓手、号子师、插秧人在主人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请神师拿出祭祀物品(包括祭祀果品、香和纸钱、猪头),并当场宰杀雄鸡,进行请神仪式,仪式在田边举行,化纸钱三堆,香九根,念咒语,诚请各路神仙前来受俸。
各路神仙包括五方土地神、当坊土地神,也包括高坡大王神、庙神、山神、桥梁神等本主神。请神师用神秘之术封竹签岩刀,使它们化掉,不伤栽田者的手脚,然后放鞭炮,放三连镜,开鼓。开鼓时,放一次鞭炮,栽田者下田,请神师为每一位栽田者祈祷。这时,锣鼓手开始敲锣打鼓,号子手跟随锣鼓的节奏开始吹响号子,栽田者也跟随锣鼓的节奏插秧,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做抛秧动作,时而做传秧动作,与田埂上的其他人员相互应和。与其说是在栽田,不如说是瑶族农家齐聚一堂的族群盛会。插完秧后,还会进行送神仪式,再放一次鞭炮。据说,送神仪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感谢各路神仙的保佑;二是希望各路神仙保佑禾苗健康成长。
二、现代旅游带来新契机
现代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让许多现代旅游开发公司找到了新的投入点。湘西“天下鼓乡”德夯苗寨的旅游开发成功就是一大佐证。德夯在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俗传统体育、民俗传统舞蹈、民俗传统歌舞等大型文体活动表演,在创收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族群青年的就业问题,一系列的民俗副业也开展起来,如苗饰用品、农家乐等。现在,德夯每家每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基于此,湘西温溪村也可以打造“瑶乡第一寨”,大力发展现代化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谐健康发展,不能盲目地为了发展经济而放弃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所以,发展瑶乡旅游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复杂、全面、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开发商、政府和当地瑶民共同努力,为瑶乡美好未来开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姜又春.怀化七姓瑶“高坡大王”祭祀圈的建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黄明辉.湘西南瑶族民间信仰现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民族地区 村落民俗 打鼓栽田 仪式
温溪村坐落于罗子山的东南角,传统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具有民族特色的“打鼓栽田”“舞虫灯”“高坡大王”“舞霸王鞭”等活动,对开发瑶族村落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契机。
一、“打鼓栽田”仪式过程解读
1.动议
动议就是有人提出打鼓栽田的想法,然后其他人附和。现代的“打鼓栽田”有两种人会进行动议:一是打鼓敲锣喊号子的传承人、爱好者;二是特困户、村民。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帮助(当年栽田遇到困难,难以按时完成的人)时,就由村中主事者提出在村落公共祭祀的地方打出一锤鼓,表示村里有人需要进行插秧帮助,全寨每家每户都必须派出一位劳力来此开会,商量如何帮助他们。据说,这种方式流传至今已有一两百年,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村里人都会照做,如果不去,就会受到其他村民的冷落。
2.行议
行议是指前期准备,有负责祭祀的请神之人、有负责敲锣打鼓的锣鼓手、有准备喊号子的号子手、也有为开秧门过早的负责人。开鼓日期不定,根据需要帮助人的具体栽田时间来定。
3. 开秧门
开秧门是“打鼓栽田”活动的前奏,瑶乡人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只有开好了秧门,下半年的收成才会更好。开秧门那天要吃早点,主人会在自家门口放一张长凳,上面摆上几碗米酒汤圆,来开秧门的人吃完甜酒汤圆后,才能进入主人的厨房或者其他地方。至于为什么有这种习俗,老一辈也无法解释,只说这是一种传统,代代相传。吃完甜酒汤圆之后,来开秧门的人可以进入厨房,吃油糍粑、还有煮鸡蛋以及社饭(用艾草叶子做的饭,里面有瑶乡腊肉等)。
4.“打鼓栽田”
吃过早饭后,请神师、锣鼓手、号子师、插秧人在主人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请神师拿出祭祀物品(包括祭祀果品、香和纸钱、猪头),并当场宰杀雄鸡,进行请神仪式,仪式在田边举行,化纸钱三堆,香九根,念咒语,诚请各路神仙前来受俸。
各路神仙包括五方土地神、当坊土地神,也包括高坡大王神、庙神、山神、桥梁神等本主神。请神师用神秘之术封竹签岩刀,使它们化掉,不伤栽田者的手脚,然后放鞭炮,放三连镜,开鼓。开鼓时,放一次鞭炮,栽田者下田,请神师为每一位栽田者祈祷。这时,锣鼓手开始敲锣打鼓,号子手跟随锣鼓的节奏开始吹响号子,栽田者也跟随锣鼓的节奏插秧,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做抛秧动作,时而做传秧动作,与田埂上的其他人员相互应和。与其说是在栽田,不如说是瑶族农家齐聚一堂的族群盛会。插完秧后,还会进行送神仪式,再放一次鞭炮。据说,送神仪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感谢各路神仙的保佑;二是希望各路神仙保佑禾苗健康成长。
二、现代旅游带来新契机
现代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让许多现代旅游开发公司找到了新的投入点。湘西“天下鼓乡”德夯苗寨的旅游开发成功就是一大佐证。德夯在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俗传统体育、民俗传统舞蹈、民俗传统歌舞等大型文体活动表演,在创收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族群青年的就业问题,一系列的民俗副业也开展起来,如苗饰用品、农家乐等。现在,德夯每家每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基于此,湘西温溪村也可以打造“瑶乡第一寨”,大力发展现代化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谐健康发展,不能盲目地为了发展经济而放弃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所以,发展瑶乡旅游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复杂、全面、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开发商、政府和当地瑶民共同努力,为瑶乡美好未来开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姜又春.怀化七姓瑶“高坡大王”祭祀圈的建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2]黄明辉.湘西南瑶族民间信仰现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