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农村学子改变自身命运,进入城市以及在政治上获得上升空间的重要途径,农村学子的家长更寄希望于通过教育使其跳出农门。小学教育是学子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对农村学子今后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教育对农村学子今后的学习生活的影响巨大。然农村小学因其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小学教育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以得出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的方法,为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育现状 对策
农村人口将近7亿,全国总人口比例的56%。但由于教育资源向城市等发达地区偏移,导致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城市发达的经济水平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教师,亦可轻易满足城市小学的经费要求,并为之提供优良的教学设备。与城市小学的教育现状相反,农村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农村因经济发展缓慢,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师资力量不强。同时由于资金缺乏,教学资源匮乏,设备陈旧。种种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水平产生严重的不平衡,更突出改善农村教育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偏移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师资力量的偏移更为严重。以上海为例,上海发达的经济为教师的高工资、高福利等提供了重要保障。教育经费充足为教师学习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引进新型教学设备提供了物质基础。且其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籍教师来沪教学。与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小学教师教龄较长,虽经验丰富,但会出现过分依赖经验的情况,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且与城市的小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教师受教育程度偏低,大多为大、中专学校毕业,大学本科生较少。
(二) 教育资源匮乏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国家虽有政策或物质支持,但无法根本解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缺乏程度较高,一些贫困地区无法准时支付连教师的工资,奖金或其他经费无法保障,因而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资源,导致优秀农村教师大量出走。且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一直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铁嘴”的阶段,多媒体设备极其匮乏。设备的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的落后,使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
贫困山区的学校因其封闭性无法与新课改接轨,课本知识无法更新,有的学校的学生甚至没有课本。这使得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小学生,拉大了发达地区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
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偏低的直接原因。
(三)生源的质量不高
发达地区的小学生因其家庭经济较为宽裕,智慧开发较早,其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孩子的教育较为重视,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孩子上小学提前打好了基础。与之相比,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或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且农村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父母外出务工者居多,学生的监护人由父母转变为年龄较高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为低下,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监督并辅导学生。在此种环境下成长的农村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性,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而存在“万能老师”的现象,即一个老师负责教授多门学科或全部学科。这使得教师需分散时间和精力处理更多与自身专业无关的事务,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谓术业有专攻,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应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挥老师的专长。然农村信息较为封闭,农村小学教师质量普遍不高,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现状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应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学习及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令农村小学教师及时接触新知识,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经验,并从其他教育较为先进的地区吸取教学经验。
(二)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应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教师前途受限,有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大部分选择出走,留在农村小学教学的教师或实力不足以进入城市,或有实力无条件进入城市教学。前者本身专业技能不足,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后者易产生大材小用、壮志未酬等思想,将不满发泄在学生或教学上,教学态度敷衍,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端正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需对其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应让农村小学教师理解肩上的重任。农村孩子及其父母寄希望于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农村教师承载着几代人的希冀,不可不端正教学态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农村孩子具有自卑心理,羞于向教师提问。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改善教学方式。
(三)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农村较为封闭的信息环境使得教师无及时获得外界新信息,吸收新技能,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方法,被动接受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种方法可达到的效果有限。
提高農村小学教育质量应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教师可通过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将问题生活化,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通过开展游戏、比赛等形式,在比赛中建立奖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亦可通过生活中的应用及游戏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五)巩固学生的基础
与城市中的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因经济、家庭环境等种种原因,学习的基础较差,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因此巩固农村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对改善现状十分重要。
巩固农村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可对学生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教师可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令学生加以练习。除此之外,可借助合适的教辅加以巩固。
总结:大多数农村学生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改变自身命运,跳出龙门。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意义重大。然农村小学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生源基础较差的现状,使农村学子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尽快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学特色建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调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云南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4
关键词:农村 小学 教育现状 对策
农村人口将近7亿,全国总人口比例的56%。但由于教育资源向城市等发达地区偏移,导致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城市发达的经济水平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教师,亦可轻易满足城市小学的经费要求,并为之提供优良的教学设备。与城市小学的教育现状相反,农村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农村因经济发展缓慢,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师资力量不强。同时由于资金缺乏,教学资源匮乏,设备陈旧。种种差距导致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水平产生严重的不平衡,更突出改善农村教育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偏移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师资力量的偏移更为严重。以上海为例,上海发达的经济为教师的高工资、高福利等提供了重要保障。教育经费充足为教师学习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引进新型教学设备提供了物质基础。且其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籍教师来沪教学。与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小学教师教龄较长,虽经验丰富,但会出现过分依赖经验的情况,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且与城市的小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教师受教育程度偏低,大多为大、中专学校毕业,大学本科生较少。
(二) 教育资源匮乏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国家虽有政策或物质支持,但无法根本解决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缺乏程度较高,一些贫困地区无法准时支付连教师的工资,奖金或其他经费无法保障,因而无法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资源,导致优秀农村教师大量出走。且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一直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铁嘴”的阶段,多媒体设备极其匮乏。设备的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的落后,使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
贫困山区的学校因其封闭性无法与新课改接轨,课本知识无法更新,有的学校的学生甚至没有课本。这使得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小学生,拉大了发达地区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
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偏低的直接原因。
(三)生源的质量不高
发达地区的小学生因其家庭经济较为宽裕,智慧开发较早,其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孩子的教育较为重视,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孩子上小学提前打好了基础。与之相比,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或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且农村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父母外出务工者居多,学生的监护人由父母转变为年龄较高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为低下,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监督并辅导学生。在此种环境下成长的农村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性,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而存在“万能老师”的现象,即一个老师负责教授多门学科或全部学科。这使得教师需分散时间和精力处理更多与自身专业无关的事务,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谓术业有专攻,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应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挥老师的专长。然农村信息较为封闭,农村小学教师质量普遍不高,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现状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应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学习及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令农村小学教师及时接触新知识,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经验,并从其他教育较为先进的地区吸取教学经验。
(二)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应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农村的经济较为落后,教师前途受限,有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大部分选择出走,留在农村小学教学的教师或实力不足以进入城市,或有实力无条件进入城市教学。前者本身专业技能不足,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后者易产生大材小用、壮志未酬等思想,将不满发泄在学生或教学上,教学态度敷衍,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端正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态度需对其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应让农村小学教师理解肩上的重任。农村孩子及其父母寄希望于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农村教师承载着几代人的希冀,不可不端正教学态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其次,农村孩子具有自卑心理,羞于向教师提问。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改善教学方式。
(三)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农村较为封闭的信息环境使得教师无及时获得外界新信息,吸收新技能,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方法,被动接受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种方法可达到的效果有限。
提高農村小学教育质量应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教师可通过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将问题生活化,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通过开展游戏、比赛等形式,在比赛中建立奖励机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亦可通过生活中的应用及游戏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五)巩固学生的基础
与城市中的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因经济、家庭环境等种种原因,学习的基础较差,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长。因此巩固农村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对改善现状十分重要。
巩固农村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可对学生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教师可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令学生加以练习。除此之外,可借助合适的教辅加以巩固。
总结:大多数农村学生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改变自身命运,跳出龙门。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意义重大。然农村小学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生源基础较差的现状,使农村学子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尽快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学特色建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调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云南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