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行业的专注坚守。“工匠精神”的精髓则是一辈子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好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文章通过分析基于“工匠精神”如何把学习民族手工艺的学生培养成为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让学生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相结合,以期培养出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实践与研究
一、成果简介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通过“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壮锦技艺传承的探索与实践”“民族手工艺术类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 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民族掐丝工艺品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和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开展“桂系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5项区级教改课题的研究应用,我校工艺美术专业通过多年探索,把“工匠精神”作为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以下突出成果。
(1)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工匠(大师)办公室建在学校实训基地上,企业工匠(大师)定期在实训室传授民族技艺,与学生共同制作产品。学生在工藝大师的言传身教下学到“工匠精神”以及精湛的技艺,既传承了民族技艺文化,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手工技艺。
(2)创新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有“工匠精神”文化内涵的广西民族文化特色实训基地。企业把订单下到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完成,学生完成的作品就是产品。
(3)创新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模式,深入开展 “工匠精神”引领教学,体现“赛、教、学、做、研、产、销”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4)开发适合工艺美术专业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的课程和教材。
(5)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技艺人才。
(6)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
二、运用该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运用该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克服了教师队伍理论强技能弱和企业工匠(师傅)技能强理论弱的弊端,解决了学生制作作品的工艺流程与企业制作产品的工艺流程不相符的问题。
(2)解决了民族手工技艺传授不到位;学生对作品不够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业;人才技艺不高、专业欠突出、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3)解决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没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发展没方向的问题。
(4)解决了广西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民族手工艺人才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学生民族手工技艺水平,传承了少数民族手工技艺文化。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校企合作,引名企名师入校,确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工艺美术品牌专业,创建工艺美术专业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企业工匠(大师)办公室入校,充分运用“双导师”的优势,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
(2)创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改革。在实训基地上,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司办公室+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学生有企业工匠(大师)陪伴在身边学习成长,在企业环境中开展生产性实践学习,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
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我校对接广西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建立了“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昌桂名师工作坊”,实现了“双导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上课即上班,学生即员工,作品即产品,集 “赛、教、学、做、研、产、销”于一体。
(3)校企共编民族手工艺培训教材。校企联盟,与民族手工艺大师联手,立足广西,挖掘广西少数民族元素,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开发一系列课程及民族手工艺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4)弘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精准扶贫边远山区,探索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与民族文化产业三线并行发展途径。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广西少数民族旅游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必然直接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旅游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进而改善边远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成果的创新点
1.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使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更加到位、更加科学合理。
2.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具有“公司办公室+实训车间”民族特色的实训基地
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集“公司办公室+实训车间”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学生有企业工匠(大师)在旁指导,可以直接在企业环境中开展生产性实践学习。
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对接广西民族文化产业,聘请广西民族手工艺大师,利用“双导师”制,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上课即上班,学生即员工,作品即产品,“赛、教、学、做、研、产、销”一体,保障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质量。
3.践行“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传承民族技艺
立足广西民族文化,将教学、科研与民族工艺品设计融入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制作出技术新、技法新、设计新、外观新的民族工艺品。以我校“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昌桂名师工作坊”为平台,聘请广西民族手工艺大师、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开阔学生视野,进行民族手工艺技术创新,融入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创新出更具广西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使之扭转传统工艺品没有文化特色的局面。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校内推广应用效果
(1)促进了工艺美术品牌专业的特色建设,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成功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称号。 (2)项目辐射校内艺术专业群中的美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10多个专业,每年受益学生达2000多人,受到广泛好评。
(3)项目成果在每年技能展示周中在廣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推广展演,面向两校2万大中专学生展示,获得了两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区内推广应用效果
(1)2013年3月,我校成为广西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2015年6月,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月在广西银行学校展览,面向全区中专学校推广展示该成果,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好评;2015年全区专业院校学生技能展洽会上,《壮乡少女》荣获全区一等奖,面向全区师生推广展示,获得了评委级参观者的赞赏。
(2)2015年、2016年在东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览上,面向全区观众推广展示,获得好评,同时2015年民族手工艺品《姑娘》、2016年民族手工艺品《夏荷》《苗妆》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2016年民族手工艺品《山水·鼓缸》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
(3)2013年、2015年,本项目成果在东盟国际会展中心的南宁市“创意集市”推广展示,受到了广大观众好评,获得最佳观众喜爱奖;民族技艺作品参加全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作品交流赛、“南宁礼物”比赛、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民族技艺展演比赛、创意市集展等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学生获奖作品20多项。
(4)在2015年8月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和技艺展示(创意创客作品)推广展出,评委与观众反响好。
(5)自2014年以来,有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推广应用了该成果,应用效果显著。
3.区外推广应用效果
(1)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作品交流赛中学生作品《壮乡少女》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赞誉。
(2)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技能作品交流赛《壮族姑娘》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共计30多项国家级奖励,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推广展示,获得好评。
(3)2015年东盟国际职教联展中学生的民族技艺作品深受来自东南亚友人和全国各地的朋友好评,提高了壮乡文化的知名度和民族技艺作品的美誉度。
(4)中国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南宁时空网重点采访报道。
(5)获发明专利的有《年年有余》《比翼双飞》《竹报平安》《回眸》《姑娘》《民族姑娘》《二重奏》《壮乡少女》《反弹琵琶》《红花绿叶》《蝶恋花》《壮韵》。
自2013年以来,陆续到我校参观交流的有来自北京、广东、新疆、贵州、广西等地的兄弟职业院校师生。项目受益学生八万多人,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受到项目研究成果的影响,全国各地职业院校超过200位专家和教师受到该项目成果的启发。
振兴职业教育要重拾“工匠精神”。抓住核心内涵,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才能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工匠精神”要求人才不仅仅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更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高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消费者无可挑剔的体验。也就是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手艺人、匠人。但其同时也是个精神身份,意味着一种成就、修养和品格,是精神驱动和自我修行的结果。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的最好的传递途径仍是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只有基于“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培育敬业、乐业、精业的民族手工艺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2]何亦红.指尖上的旅程:探访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的旅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实践与研究
一、成果简介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通过“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壮锦技艺传承的探索与实践”“民族手工艺术类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 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民族掐丝工艺品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和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开展“桂系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5项区级教改课题的研究应用,我校工艺美术专业通过多年探索,把“工匠精神”作为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以下突出成果。
(1)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工匠(大师)办公室建在学校实训基地上,企业工匠(大师)定期在实训室传授民族技艺,与学生共同制作产品。学生在工藝大师的言传身教下学到“工匠精神”以及精湛的技艺,既传承了民族技艺文化,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手工技艺。
(2)创新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有“工匠精神”文化内涵的广西民族文化特色实训基地。企业把订单下到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完成,学生完成的作品就是产品。
(3)创新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模式,深入开展 “工匠精神”引领教学,体现“赛、教、学、做、研、产、销”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4)开发适合工艺美术专业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的课程和教材。
(5)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技艺人才。
(6)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
二、运用该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运用该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克服了教师队伍理论强技能弱和企业工匠(师傅)技能强理论弱的弊端,解决了学生制作作品的工艺流程与企业制作产品的工艺流程不相符的问题。
(2)解决了民族手工技艺传授不到位;学生对作品不够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业;人才技艺不高、专业欠突出、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3)解决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没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发展没方向的问题。
(4)解决了广西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民族手工艺人才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学生民族手工技艺水平,传承了少数民族手工技艺文化。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校企合作,引名企名师入校,确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工艺美术品牌专业,创建工艺美术专业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企业工匠(大师)办公室入校,充分运用“双导师”的优势,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
(2)创新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改革。在实训基地上,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司办公室+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学生有企业工匠(大师)陪伴在身边学习成长,在企业环境中开展生产性实践学习,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
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我校对接广西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建立了“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昌桂名师工作坊”,实现了“双导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上课即上班,学生即员工,作品即产品,集 “赛、教、学、做、研、产、销”于一体。
(3)校企共编民族手工艺培训教材。校企联盟,与民族手工艺大师联手,立足广西,挖掘广西少数民族元素,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开发一系列课程及民族手工艺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4)弘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精准扶贫边远山区,探索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与民族文化产业三线并行发展途径。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广西少数民族旅游手工艺品产业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必然直接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旅游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进而改善边远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成果的创新点
1.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使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更加到位、更加科学合理。
2.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具有“公司办公室+实训车间”民族特色的实训基地
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集“公司办公室+实训车间”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学生有企业工匠(大师)在旁指导,可以直接在企业环境中开展生产性实践学习。
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对接广西民族文化产业,聘请广西民族手工艺大师,利用“双导师”制,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上课即上班,学生即员工,作品即产品,“赛、教、学、做、研、产、销”一体,保障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质量。
3.践行“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传承民族技艺
立足广西民族文化,将教学、科研与民族工艺品设计融入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制作出技术新、技法新、设计新、外观新的民族工艺品。以我校“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昌桂名师工作坊”为平台,聘请广西民族手工艺大师、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开阔学生视野,进行民族手工艺技术创新,融入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创新出更具广西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使之扭转传统工艺品没有文化特色的局面。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校内推广应用效果
(1)促进了工艺美术品牌专业的特色建设,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成功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授予“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称号。 (2)项目辐射校内艺术专业群中的美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10多个专业,每年受益学生达2000多人,受到广泛好评。
(3)项目成果在每年技能展示周中在廣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推广展演,面向两校2万大中专学生展示,获得了两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区内推广应用效果
(1)2013年3月,我校成为广西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2015年6月,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月在广西银行学校展览,面向全区中专学校推广展示该成果,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好评;2015年全区专业院校学生技能展洽会上,《壮乡少女》荣获全区一等奖,面向全区师生推广展示,获得了评委级参观者的赞赏。
(2)2015年、2016年在东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览上,面向全区观众推广展示,获得好评,同时2015年民族手工艺品《姑娘》、2016年民族手工艺品《夏荷》《苗妆》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2016年民族手工艺品《山水·鼓缸》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
(3)2013年、2015年,本项目成果在东盟国际会展中心的南宁市“创意集市”推广展示,受到了广大观众好评,获得最佳观众喜爱奖;民族技艺作品参加全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作品交流赛、“南宁礼物”比赛、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民族技艺展演比赛、创意市集展等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学生获奖作品20多项。
(4)在2015年8月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和技艺展示(创意创客作品)推广展出,评委与观众反响好。
(5)自2014年以来,有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推广应用了该成果,应用效果显著。
3.区外推广应用效果
(1)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作品交流赛中学生作品《壮乡少女》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赞誉。
(2)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技能作品交流赛《壮族姑娘》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共计30多项国家级奖励,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推广展示,获得好评。
(3)2015年东盟国际职教联展中学生的民族技艺作品深受来自东南亚友人和全国各地的朋友好评,提高了壮乡文化的知名度和民族技艺作品的美誉度。
(4)中国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南宁时空网重点采访报道。
(5)获发明专利的有《年年有余》《比翼双飞》《竹报平安》《回眸》《姑娘》《民族姑娘》《二重奏》《壮乡少女》《反弹琵琶》《红花绿叶》《蝶恋花》《壮韵》。
自2013年以来,陆续到我校参观交流的有来自北京、广东、新疆、贵州、广西等地的兄弟职业院校师生。项目受益学生八万多人,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受到项目研究成果的影响,全国各地职业院校超过200位专家和教师受到该项目成果的启发。
振兴职业教育要重拾“工匠精神”。抓住核心内涵,培养民族手工艺人才,才能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工匠精神”要求人才不仅仅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更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高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消费者无可挑剔的体验。也就是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手艺人、匠人。但其同时也是个精神身份,意味着一种成就、修养和品格,是精神驱动和自我修行的结果。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的最好的传递途径仍是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只有基于“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培育敬业、乐业、精业的民族手工艺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2]何亦红.指尖上的旅程:探访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的旅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