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眼 解诗意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ueying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题目中总会有一些词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揭示文章所要写的主要内容,我们称之为“题眼”。因此,我们在赏析诗词之时,不妨留心一下诗题,找一下题眼,根据题眼思考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在分析中把握题目与诗词内容间的关系,这对于我们理解诗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有助于明确阅读方向
  
  先来看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由题目中的“次”字可知诗人的行船此时已停泊靠岸,地点就是“北固山下”。那么诗人究竟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呢?透过诗题,我们会想:诗人站在北固山下,究竟看到了一些什么?此时此刻诗人又在想些什么?诗人的心情到底怎样呢?把握了这一阅读方向,就如同拥有了一把打开赏析本诗大门的“钥匙”。又如《江南逢李龟年》,由这个诗题,我们知晓了作者与何人在何地相逢。而文中的“逢”是否为平生第一次见面呢?从文中可知这是一对故人在时隔多年后的“落花时节”再次相逢,且知此诗为故人相逢触景伤情之作。再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题目中的“闻”为听说,“左迁龙标”点明了写作背景,“遥”表明两人天各一方。有了这种对题目的分析、理解,再读诗文时,就会做到口到心到,就会带着问题去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把握感情基调
  
  《秋思》中的“思”字,为“情思、思绪”之意;《春夜喜雨》中的“喜”字,为“欢喜、愉悦”之意;《咏柳》中的“咏”字,为“赞美、歌颂”之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知,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把握诗词的内在感情,也就能很好地把握诵读的情感基调。从题目出发,我们甚至可以尝试着来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春回大地,柳树发芽,那柔软的柳枝从树梢上垂下,绿绿的,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倒影,一阵微风吹来,嫩绿的柳叶在阳光下婆娑起舞,让人不由联想到一定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吧!倘若遇到有绘画天赋的学生,让他把这些景象画成一幅画,相信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一定可以很好地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并为进一步理解诗文做好准备。如柳永的《雨霖铃》,相传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故而,《雨霖铃》适宜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因此,在把握诗题的基础上,我们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就能更好地感悟作者以清新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感交融的境界。
  
  三、有助于理解诗语涵义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很多学生对诗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解其意,这便影响了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其实,结合文题,此疑问就可迎刃而解,我们不妨再回到题目“咏梅”。谈起梅花,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毛泽东同志的咏梅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诗中“梅花”这一形象折射出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尚品格和鲜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危为安后乐于奉献的执着性格。那么,再回过头来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由此对诗中“梅花”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就很好理解了,“梅花”“无意苦争春”、“零落”之后“香如故”的形象,不正是陆游那种饱受摧残但至死不渝的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吗?
  总之,对题目的思考分析,为我们理解诗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使我们可以准确把握全诗(词)的感情基调,更好地走进诗词创设的意境,从而达到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入理解诗词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839129新疆兵团农十三师火箭农场学校)
其他文献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后进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反复地
期刊
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小学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总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  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教育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基础层教育及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
期刊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使我受到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如何使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地发展,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之间地关系,如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地学习环境,是教师时刻都要进行探讨、思考、实践的问题,就此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爱”是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什么是教育,那就是爱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
期刊
21世纪将是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崭新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威力越来越大,人类已进入网络文明,现代传媒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加强了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潜能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借助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的内容化虚为实。用声音和画
期刊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的好坏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除了教师就别无选择地落在了父母身上。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更应该更新观念,树立以“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
期刊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的人际交往。课堂中的师生交往,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开发和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愉悦进行,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智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下面本人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激发的尝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作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寓教于情,激发兴趣    儿童毕竟不是建筑师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情感的天
期刊
经常有语文教师感慨“语文难教”,也有许多中学生感叹“语文难学,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的确是一门艺术。    一、运用幽默激趣     教学中有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这一套……”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
期刊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内的班级管理显得越发重要。管理好班级,除了班主任的敬业精神外,再就是得法。管理虽无定法,但应得法。得法而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劳而无功。当了十几年班主任,总结了严、细、勤、情这样几个字,谈一谈认识。     一、严    严师出高徒。《礼记?学记》中说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对学生严格管理,从严要求,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培养合格人材的必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一味强调“多练”,值得商榷。  其一,“多练”,如果把握不好“度”,则易变成“题海战术”。学生已被各种作业压得就有点喘不过气来,如果每位教师都再大搞“多练”,那么学生就会沉溺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  其二,课内“多练”会大大减少课堂容量,课外“多练”则挤掉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使学生不能广泛涉猎各类知识,难以发挥其个性特长。  其三,单一重复的“多练”易
期刊
第一印象是一种心理效应,具有给人烙印深刻、形象强烈和知觉印象不易改变的特点。它虽然具有消极的一面,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在新生入学时,应巧用“第一印象”,引导他们步入新的学习生活之门。    一、美化校园环境,培养文明习惯,激发爱校爱班之情    要让学生爱校爱班,首先要创设值得学生热爱的校园环境。因此,在新生入学前,做好美化校园环境工作,清除杂草,清扫路道,擦拭门窗。做到校内树木葱绿,花草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