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探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处在知识与能力的启蒙期,所以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水平与接受能力。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可以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程度,适当利用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问题要采取引导与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扩展思考的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虽然每节课教师都会进行提问,但真正善于提问、利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则很少。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于频繁地提问,而且数量过多;掌握不好问题的难易度;不注重倾听学生的回答;总是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控制问题的答案;不能及时引导与鼓励。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
  1.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
  新课改以来,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但有些教师利用提问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与学生互动丰富的一个标准,但实际效果却不好,一节课毕竟只有四十五分钟,问题太多,学生只忙于应付,而不去主动思考,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很多问题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这些问题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和吸收,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2.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
  有的教师不经过思考随口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注重问但却不注重讲,对启发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表面看,提问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并无实效与长效,时间长了会让学生养成轻浮的态度与懒惰的思想。
  3.先点名再提问
  在课堂提问时,尤其是复习课,有些教师常常会先叫起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点到名的学生由于太突然,没有思考的余地往往不知所措,其他的学生因为没有点到自己也只是充当了听众不会对问题加以思考,整个提问显得毫无意义,没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回忆。
  4.假借提问而惩罚学生
  给学生“难堪”,是最不利于教育学生的方法,而且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有碍师生关系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忽视师生的双边互动,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二、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对策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呢?有效把握提问的技巧非常重要。
  1.提问内容目的要明确,难度要适中
  每一个问题都要事先明确其目的、掌握其难易程度,才能进行有效提问。提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计划进行设置,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问题。提问前要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等进行反复设计,使内容具体、准确。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于是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还不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根据这段话请大家思考一下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迁移。此外,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学生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常有之事,而问题的难度并不大。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给予引导,化难为易,步步深入,并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陷于“启而不发”的境地。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增加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勇于挑战,引发其创新的火花。
  2.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依据新课程理念,让问题面向全体。提问时一定注意要先提问后让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进行积极思考的机会。如果先指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就会认为叫不到自己,自然就不会主动思考了。除此,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要分别考虑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问题设计,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回答的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逐步提高。如果只提问一部分学生,而被忽视的学生会觉得老师偏心,有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问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可过多批评与指责,对于回答积极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始终使问与答在融洽与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并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大多回答不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使之具有提示性与启发性。如针对古诗文教学可以一反常态,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常规方法,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看预习提示发现问题,让学生经历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这样,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启发作用。总之,启发性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形式。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收到“突破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提问艺术,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一篇篇美妙、和谐的乐章。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承载着庄严而特殊的使命。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应该紧扣教材,挖掘其中渗透文化背景的生长点,拓宽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学生自学、创新的能力,丰富全体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打开学生思维的通道,我在教学中善于结合教材进行听说读写的拓展,完成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已知走向未知的延伸,使教材成为一个个最佳的资源生长点
问:我的身体健康正常,平时也比较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可是我的妻子听了一场男性生殖健康讲座后,却要求我每晚都得用温热水洗浴下身,否则不得与她同床睡觉。男性下身不像女性下身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但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感兴趣,或是为教师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所吸引,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语言的直观  语文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素质,说话要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句简
青年人才是指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青年骨干。《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同时对我国青年人才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近些年,我国青年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的一种方式,“写”则是把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者普遍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学生几乎不动笔墨,偶尔动笔也仅仅局限在圈圈画画上,学生一个个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写”的缺失,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写”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更要通过“写”来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正如张田若教授说的:“
肠道蛔虫症有什么表现肠道蛔虫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寄生虫病。蛔虫之所以引起小儿较广泛的感染,还需从蛔虫的繁殖能力谈起。在雌虫的子宫内可含有2千余万枚虫卵,每日产卵20万枚
寒冷的冬天,因采用暖气或空调取暖,使室内空气异常干燥,人们常常感到鼻、咽部干痒不适,这时如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下面介绍几种冬季宜吃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