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胫骨Pilon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下地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经随访,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促进胫骨Pilon骨折患者骨愈合,早期及中期预后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76-03
我院在为胫骨Pilon骨折患者治疗时,在开放性损伤急诊清创后给予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胫骨Pilon骨折患者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38.4±2.6)岁;患者致伤原因为扭伤5例,重物砸伤14例,交通意外35例,高空坠落12例;患者受伤到接受治疗时间为2~12h,平均(6.3±1.2)h;患者骨折分型为Ⅰ型11例,Ⅱ型38例,Ⅲ型17例。
1.2 骨折分型标准[1]
对骨折进行分型时依据为Redi Allrower Pilon骨折分型标准,患者胫骨远端1/3累及关节面,未出现明显移位为Ⅰ型;骨折伴随关节面发生明显移位,且无粉碎为Ⅱ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同时有关节面严重破坏、干骺端出现压缩为Ⅲ型。
1.3 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及骨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1 术前准备[2] 闭合损伤患者展开跟骨牵引治疗,对于局部肿胀患者则应给予镇痛、消肿处理,并对局部水疱及肿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开放性损伤患者给予急诊清创处理,利用Pilon锁定钢板展开内固定治疗,若创面无法覆盖则应展开游离皮瓣移植覆盖。术前展开常规CT扫描,对骨折情况进行准确把握。
1.3.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麻醉后患者屈膝90°,在髌韧带内作长为5cm的纵向切口,促使髌韧带充分显露,牵拉向外侧,促使胫骨平台胫骨结节间斜坡显露,在斜坡中央偏后处进针,沿髓腔方向利用开口器于C形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由助手利用手动扩髓器扩髓,完成扩髓后将髓内钉置入。观察组行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并对患肢进行驱血处理。若患者有腓骨骨折合并发生,先展开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之后利用C臂透视作用对主要的骨折块展开闭合复位,利用2枚巾钳经皮夹紧,对复位加以维持,并在胫骨骨折线近侧外缘做一小孔,直径为0.4cm,钻孔后将皮质骨螺钉拧入胫骨骨折线远侧内缘加以固定。然后,于胫骨远端内侧做长为5cm的纵向切口,并将皮肤、筋膜组织及皮下组织切开后使胫骨远端内侧充分露出,进行力线及关节面对位,若患者为粉碎性骨折,则在骨缺损处植骨。从内踝固定孔中用10孔胫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从皮下朝近端插入,在透视作用下确保骨折对位和钢板位置良好,将钉孔显露后钻孔,利用锁定螺钉攻入远端、近端展开固定。在胫骨远端前外侧做长为5cm的纵向弧形切口,将皮肤、筋膜和皮下组织切开,促使胫骨骨折端及前结节暴露,实行良好复位后利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完成手术后利用大量盐水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并展开止血,在胫骨远端外侧、内侧切口置入引流条并将切口逐层关闭,利用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1.3.3 术后处理 术后为患者常规换药并对软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在2周后拆线并行6周短腿石膏功能位固定,常规展开负重功能锻炼。在手术后6周及24周、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X线片复查,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在合适时间展开下地负重锻炼。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统计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利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踝-后足功能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患者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研究数据,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者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踝-后足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28例(87.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32例(94.1%),二者对比差异不显著(x2 =0.26,P=0.09);两组其他患者切口因浅表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及植皮对创面进行覆盖后切口愈合。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1~3年随访,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为66~100分,平均(83.1±1.3)分;对照组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6~95分,平均(75.3±1.3)分,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362,P=0.0384)。
3 讨论
近年来锁定钢板内固定逐渐发展为胫骨Pilon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具有如下应用优势[3-4]:(1)钢板和螺钉通过锁定结合构成内固定支架,在使用时无需对钢板展开精确塑形,在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疏松部位中应用时可避免拔钉或内固定松动等现象发生[5-6]。(2)锁定钢板成角稳定性较强,能够有效避免骨折复位丢失现象的发生。(3)在应用时锁定钢板和骨质间存在一定间隙,不会导致骨质受压,可将骨皮质血运予以最大限度保留;(4)锁定孔可和普通螺钉结合使用,能够对发生侧方移位的骨块发挥复位作用;(5)钢板下端有诸多小孔,可实现多平面固定,能够大幅提高干骺端固定强度[7-8]。(6)锁定钢板具有牢固固定效果,患者在术后可尽早展开踝关节活动,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7)锁定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学性能,可确保其上的应力合理传导,对骨痂生长极为有利[9-10]。另外,由于胫骨Pilon骨折患者胫骨下方软组织覆盖不良,手术操作过程或患者原有损伤均可导致软组织、骨质血运等遭到破坏,可引发皮肤坏死、延迟愈合、骨不愈等并发症,因此在做手术切口时,切口既需满足关节面的良好复位的要求,同时又不能导致血运破坏发生风险增加[11-12]。基于此,我院在为6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在为患者展开开放性损伤急诊清创之后,对照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下地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使胫骨Pilon骨折患者尽早康复,患者踝-后足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76-03
我院在为胫骨Pilon骨折患者治疗时,在开放性损伤急诊清创后给予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胫骨Pilon骨折患者66例,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38.4±2.6)岁;患者致伤原因为扭伤5例,重物砸伤14例,交通意外35例,高空坠落12例;患者受伤到接受治疗时间为2~12h,平均(6.3±1.2)h;患者骨折分型为Ⅰ型11例,Ⅱ型38例,Ⅲ型17例。
1.2 骨折分型标准[1]
对骨折进行分型时依据为Redi Allrower Pilon骨折分型标准,患者胫骨远端1/3累及关节面,未出现明显移位为Ⅰ型;骨折伴随关节面发生明显移位,且无粉碎为Ⅱ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同时有关节面严重破坏、干骺端出现压缩为Ⅲ型。
1.3 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及骨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1 术前准备[2] 闭合损伤患者展开跟骨牵引治疗,对于局部肿胀患者则应给予镇痛、消肿处理,并对局部水疱及肿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开放性损伤患者给予急诊清创处理,利用Pilon锁定钢板展开内固定治疗,若创面无法覆盖则应展开游离皮瓣移植覆盖。术前展开常规CT扫描,对骨折情况进行准确把握。
1.3.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麻醉后患者屈膝90°,在髌韧带内作长为5cm的纵向切口,促使髌韧带充分显露,牵拉向外侧,促使胫骨平台胫骨结节间斜坡显露,在斜坡中央偏后处进针,沿髓腔方向利用开口器于C形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由助手利用手动扩髓器扩髓,完成扩髓后将髓内钉置入。观察组行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并对患肢进行驱血处理。若患者有腓骨骨折合并发生,先展开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之后利用C臂透视作用对主要的骨折块展开闭合复位,利用2枚巾钳经皮夹紧,对复位加以维持,并在胫骨骨折线近侧外缘做一小孔,直径为0.4cm,钻孔后将皮质骨螺钉拧入胫骨骨折线远侧内缘加以固定。然后,于胫骨远端内侧做长为5cm的纵向切口,并将皮肤、筋膜组织及皮下组织切开后使胫骨远端内侧充分露出,进行力线及关节面对位,若患者为粉碎性骨折,则在骨缺损处植骨。从内踝固定孔中用10孔胫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从皮下朝近端插入,在透视作用下确保骨折对位和钢板位置良好,将钉孔显露后钻孔,利用锁定螺钉攻入远端、近端展开固定。在胫骨远端前外侧做长为5cm的纵向弧形切口,将皮肤、筋膜和皮下组织切开,促使胫骨骨折端及前结节暴露,实行良好复位后利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完成手术后利用大量盐水对手术切口进行冲洗并展开止血,在胫骨远端外侧、内侧切口置入引流条并将切口逐层关闭,利用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1.3.3 术后处理 术后为患者常规换药并对软组织情况进行观察,在2周后拆线并行6周短腿石膏功能位固定,常规展开负重功能锻炼。在手术后6周及24周、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X线片复查,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在合适时间展开下地负重锻炼。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统计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利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踝-后足功能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患者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研究数据,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者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踝-后足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28例(87.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32例(94.1%),二者对比差异不显著(x2 =0.26,P=0.09);两组其他患者切口因浅表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及植皮对创面进行覆盖后切口愈合。对两组患者展开为期1~3年随访,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为66~100分,平均(83.1±1.3)分;对照组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6~95分,平均(75.3±1.3)分,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362,P=0.0384)。
3 讨论
近年来锁定钢板内固定逐渐发展为胫骨Pilon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具有如下应用优势[3-4]:(1)钢板和螺钉通过锁定结合构成内固定支架,在使用时无需对钢板展开精确塑形,在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疏松部位中应用时可避免拔钉或内固定松动等现象发生[5-6]。(2)锁定钢板成角稳定性较强,能够有效避免骨折复位丢失现象的发生。(3)在应用时锁定钢板和骨质间存在一定间隙,不会导致骨质受压,可将骨皮质血运予以最大限度保留;(4)锁定孔可和普通螺钉结合使用,能够对发生侧方移位的骨块发挥复位作用;(5)钢板下端有诸多小孔,可实现多平面固定,能够大幅提高干骺端固定强度[7-8]。(6)锁定钢板具有牢固固定效果,患者在术后可尽早展开踝关节活动,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7)锁定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学性能,可确保其上的应力合理传导,对骨痂生长极为有利[9-10]。另外,由于胫骨Pilon骨折患者胫骨下方软组织覆盖不良,手术操作过程或患者原有损伤均可导致软组织、骨质血运等遭到破坏,可引发皮肤坏死、延迟愈合、骨不愈等并发症,因此在做手术切口时,切口既需满足关节面的良好复位的要求,同时又不能导致血运破坏发生风险增加[11-12]。基于此,我院在为6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在为患者展开开放性损伤急诊清创之后,对照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下地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使胫骨Pilon骨折患者尽早康复,患者踝-后足功能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