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养病心得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我曾写了《患癌手记》刊登在《祝您健康》杂志上。从那时到现在,又有9个年头过去了。总括起来,我的癌症(淋巴癌)已缓解了14年。那末,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难治之症得到缓解的呢?
  我常以唐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来概括我的病历和感情,我愿再与读者谈心。
  在五十年代,我为了追求梦中的“橄榄树”,历尽艰险,自美国转日本而回归祖国,可满腔热情却积郁成疾。心情悲怆之余,只抱着一线希望求医问卜,以尽人事。用尽了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大剂量中草药都用过),无奈肿瘤总是随消随发。当认为生命已是无望,一切听之任之时,精神反而放松,思想开始解脱。也许是命不该绝,这时恰逢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我得到天津市政协领导的关心,使我得以在新的心情下,回到江南故乡探亲养病,但当时也是作最后一次探望之意。我每天在湖边、河畔踯躅散步。家乡的山水,亲人的照拂,使我感情激涌。正是这感情的触动,调节了我的心境,恢复了我躯体内部的“免疫功能”,使我的癌症意外得到缓解。在这段时期,我还用诗、文来抒发胸怀,实在也是起了一种精神疏导作用。
  我体会,癌的治疗,犹如大禹治水一样,用“堵”(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兼用“导”(精神疏导)。尤其是对于“积郁致癌”的病人,“扬汤止沸”,只能缓解一时,积极的解决,还在于“釜底抽薪”。“导”就是“釜底抽薪”,就是疏导解开积郁在心中的“结”。解开了心中的“结”,也就根除了病源,得到了转机。
  我认为癌症病人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得病之后,应该作最坏的打算,并能扔去一切。这样可以更加心地坦然,心境宁静。我体验到,一个癌症病人,如若总结一生时,感到对人生没有内疚,便会有良心的安慰,更能得到内心的宁静。只有平心息躁,才能得到精神的放松,才能解开积郁的情结,才有利于病的缓解。
  我这几年的养病方法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我认为“自然”是最伟大的,它孕育了人类。用自然的山水之情,用文学、哲学的知识来陶冶、丰富意境,不论对任何病人都是有益的。对我来讲,更为突出的,主要还是解开我早年梦中的“情结”,这是我疏导的根源。
  近来报道,癌症探索已有新的发现:人体内不仅有“癌基因”,也同时有“抗癌基因”。通过疏导调动自身的抗癌基因,这也可能是治癌的一个好方法。
  我曾拜访天津肿瘤医院的老院长金显宅,希望他能就我癌病的缓解作一权威性的解释(过去我治病的方案是金老安排的),他认为主要还是归因于我免疫功能的恢复。(金院长已于1990年病故,享年86岁。他被誉为“中国肿瘤医学”的创始人。)
  我还曾以我的病请教天津大学名誉校长李曙森,他从哲学的角度来发挥他的见解。他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有癌细胞,但超过其“量”时,就发展为癌症。适度的“量”是最重要的,对任何事物都如此。李老还假设癌细胞可能对人还有“有益”的一面。他的假设已为“癌细胞能治癌”的报道所证实。
  台湾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两岸开放后,我见到了台湾和海外回大陆探亲的老友们。隔绝了30多年,终于又相会,心潮万万千。我想,过去国家战乱、两岸隔绝,实是我们民族的大不幸,也是我们民族致命的大病。希望这“病”也能像我的癌症一样,逢凶化吉,得到缓解,进而痊愈。
其他文献
好讨便宜之人,永远都觉得东西是别人的好,总要千方百计,将人家的东西揩一点油来,这样才觉得一天过得颇有意义。哪怕只是拔人家菜园里一棵韭菜,喝人家缸里一口白水,借人家一点没有利息的钱花,在人家天井里站一会儿,享受一点好荫凉。明明他手里的家当,足够过富足的生活,可是他却偏偏要沾取别人的,才觉得是真正的富足和幸福。  这是人性中的小自私,好像吃饭掉了一粒饭渣子在脚旁边,瞅瞅外人没有注意,又旁若无人捡起来重
今年1月,笔者参加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瑞辛纳对话会,会议主题为“重构国际秩序”,聚焦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会议上,中国成为主要话题,有发言者干脆把中国比喻为“房间里的一头大象”,讨论中不断听到中国如何如何的感叹。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英国访学,第一次走出国门,得以从国外看中国、借由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但那时关于中国的消息十分稀缺,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说,它还是一个无关他们生活痛痒的遥远国度。而在
经笔者临床观察,提肛运动对预防和治疗痔疮、脱肛、肛门裂口及功能性慢性腹泻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堪称肛门的保健操。  提肛运动的方法是:采取站立位或坐位,在深吸气时将肛门向内向上收缩,屏气保持收缩状态2~3秒钟(时间长一点更好)。然后深呼气,放松肛门,即完成一次提肛运动。如此反复50次左右,或进行15分钟左右,每天3~5次。若在大便后及肛门坐浴后进行提肛运动,效果更佳。在晚上入睡前、早晨清醒后或午睡时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究竟有多少人戴眼镜?似乎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然而,据中国眼镜协会的统计,全国眼镜产量1988年已逾4600万副,此外,全国年销售进口眼镜约800万副。眼镜正日益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各类图书出版量的增长,人们用眼时间增加,视力下降使得大家求助于眼镜;另一方面,讲求美容修饰、保护眼睛的人们也求助于眼镜。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按照医学理论,眼
俗语说,“病从口入”。即指:人的许多疾病可因摄食不当而致。现代科学资料则进一步表明,饮食营养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这么说,改善人们的膳食习惯,提高人们的营养素质,不但可能对已发生的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可改善某些肿瘤病人的预后,甚至可以大大减少许多肿瘤的发病率,达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这一目的。肿瘤的预防是一门新兴而范围广泛的学科,有待科学家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单就饮食营养与肿瘤发病及
有一种说法: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由于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癌症的特效疗法,因此,癌症像座大山横亘在人类面前以至人们“谈癌色变”。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全世界50亿人口中,癌症年发病约700万人以上,年死亡在500万以上,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0%。在我国,癌症年发病率约150万人,年死亡约80万人,差不多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癌症。那么,让癌症≠死亡关键在哪里呢?
癌症并非可怕,可怕的是对癌的恐惧。惊惶失措,悲观失望,忧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大大减弱人体对癌的自卫免疫能力。而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作用胜过药物多少倍。因此,增强与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是抗癌的法宝。患癌症后,切不可丧失治疗信心,一蹶不振,抱病卧床。面对难以接受而又无法逃脱的残酷现实,要豁达乐观,坚强地振作起来。人从出生之日起即开始走向死亡,此乃自然规律。应以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接受治疗,配合治疗,
夏日吃冷饮是降温的好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冰镇西瓜和冰镇饮料,因其口感好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专家表示,冷饮可以偶尔食用一次,但不宜过多食用,因为寒凉食物可以削減人体内的阳气,对身体正气有损耗。  此外,空调房也不宜久待,尤其是熟睡时,空调需要定时关闭,否则,寒气进入人体,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各种季节病。
【摘要】当前,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从而导致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出现各种跟风现象、低俗现象,影响了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平。本文通过对《非常6 1》的剖析,试图窥一斑以见全貌,探析各种影响娱乐节目成功的因素。  【关键词】受众定位 趣味性 创意 精神引领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文化产品的形态也在发
1  冬天,友人邀我去榆林。  榆林在哪儿?在黄土高原,在陕西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  关于黄土高原,无论有没有去过,人们只要一提到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便会跃然脑海,甚至不少地理教材也用了较大篇幅强调它的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古今中外更有无数诗句为证:“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千古轩辕昂首柏,青筋傲骨立苍莽。”“天老地黄车难行,多见层山少见人。可叹壶口藏其深,奔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