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突出的特点,特别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优势突显,深受师生的喜爱。文章主要围绕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这一方面做浅要的论述。具体的方法有: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需求点,转变提问方法,逆而行之;走出教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思维;培养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一大特点,就是素材相当丰富,有大量的图片、视频、案例。作为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素材,教学课堂便不会枯燥。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引起他们的注意?如何让学生投入情境中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学生的思维或多或少存在着比较单一、散乱等现象,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要从多方面入手。在教学生涯中,笔者亦走过很多弯路,总认为自己讲解了,学生就会感知,只要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会思考,会去寻找答案。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发展。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室近几年大力提倡情境教学,笔者开始体会到,让学生自主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比如,视频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一般的图片无法表达的,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很多时候比教师单纯的语言陈述效果要好得多。在播放的过程中,能轻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看到活动的画面就如身临其境,观看后分析,自然就会提出很多问题,各抒己见,有问有答,学生的思维就明显更活跃。把课本呆板的知识通过这一过程联系实际生活,能有效地拉近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能掌握课本的知识,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当然,不能滥用视频,教师一定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提取。
  二、抓住学生的需求点,转变提问方法,逆而行之
  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应把學习的重点放在系统掌握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学生是否具有严谨思考的习惯和方法,是否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因为教材内容在学生面前直接显现的是基本知识,而基本的思维方法则蕴含在内容的叙述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接受基本知识,却很难自觉地转变思维方式。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寻找答案。有时不妨把答案先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当一回出题者。例如,在讲“发掘自己的潜能”一课时,课本清晰地呈现了几个发掘潜能的方法,而在这时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从书中寻找,而是展示一个七年级学生某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案例,让学生轻而易举把自己代入案例中去,应该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样,学生就能轻易掌握书中的知识,学生的实际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样的方式笔者屡试不爽,效果是明显的。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能否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需求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走出教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初中有些学科会有实践课,学生上实践课时非常起劲,于是,笔者也尝试着带领学生上实践课。教师的讲授与启发引导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但也不能忽视必要的训练。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练”出来,而不是靠教师“帮”出来或学生“听”出来的。让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例如:为讲好“在实践中发掘潜能”这一知识点,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细致走一回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然后让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为学校的每一条路设计一个路名,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刊登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一下子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投入如何寻找有内涵的路名中。源于课本,超出课本,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类比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类相似的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
  四、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处于极为好奇的状态时,做起事情来会特别卖力。因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也很重要。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正向和逆向思维的内在动力。新教材七年级最后两课都是法律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法律是陌生的,也是神圣的,如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考验。精心选择案例教学内容,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对具体学习的目标的认识需要,在问题情境中被激发,从而处于一种困惑、紧张和期待的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引发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在讲犯罪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联系我们所在地区一个因犯法而接受惩罚的人,让学生必须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活动。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以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调动,这样可以克服思维的因循性和思维定势的不良影响。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培养了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做事情、看问题能从正反角度思考与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其独特的地方,要学好道德与法治,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师生的合作、生与生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必然有助于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学校,广州510000)
其他文献
五月,在浓郁的花香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一位80后妈妈说得好:“我左心房住着妈妈,右心房住着女儿和儿子。”的确,母亲和子女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而当我们享受着自己小儿女们送上的一幅画、一枝花、一块糖或一個吻时,该送给我们越来越老去的妈妈什么呢?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霜雪雨日渐老去的妈妈们,她们对成年儿女送上的或贵重或丰盛的礼物真的很欣慰和看重么?一位儿子远渡南美的老母亲曾无比渴望地对人说:
摘 要:针对隐性潜能生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分析潜能生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学生具体表现的观察,对其所属人格进行分类,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学生的策略。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潜能、天赋,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自由和谐地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关键词:潜能生;案例分析;因材施教  本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学生结构由30%本村村民的子女和70%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摘 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框架形式反映出来,具体规定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教学上有章可循。文章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一中和江门广雅学校的教学模式实践为例,简述建构“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变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思维深度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教学模式;深度思维;高效课堂
关键词:家庭建设 家庭教育 家风建设 政策执行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2018年11月2日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是党中央交
温馨画面  画中是2 0 0年前的一堂音乐课,画面色调温暖,流露出浓浓的温情。你能猜到画中主人公是什么关系?母女?姐妹?还是师生?其实是美丽优雅的女教师像妈妈一样温柔地怀抱着小女孩,正在帮助她调试手中的六弦琴。午后的阳光照入庭院,照亮了她们美丽的面容和华贵的服饰。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被艺术家赋予了亲切的诗意,让我们似乎也融入了如此温馨的氛围中,一起弹琴,一起歌唱。  女教师精致的脸庞让我们感受
爸爸總是很忙,要么是在办公室,要么是在见客户……谈起陪伴孩子,不少爸爸会感叹道:养家压力大,工作很辛苦,回到家只想倒头大睡或者玩手机、玩电脑轻松一下。根据相关调查一显示,高达77%的爸爸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一小时以内,而能有爸爸陪伴超过3小时的孩子仅有9%。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父爱缺席的问题根源何在?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参与育儿、提高陪伴的质量?
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幼儿园里,孩子将学习到许多家里难以学到的知识,例如“社会化”的规则:要遵守时间、学会尊重和分享、学会轮流与合作……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必不可少。  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家长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兒园。幼儿园一直都在做全方位的消毒和检查工作,做教师的健康监测与保教能力培训,做疫情常态化下幼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确保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青春期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和发展的高峰期、成长的新起点和转折点。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在悄悄发生变化,这也带来了孩子们的心里和情绪变化:“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自我意识强而不稳,自尊心要求提升了;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性意识骤然增长,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人际交往
父亲与孩子共成长  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在开展“家园社共育好儿童”幼儿家庭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调查了979名幼儿家长关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情况。  调查发现:  家长们认为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应该承担的角色排在前三位的是孩子的榜样、守护者、智慧的启迪,但是父亲实际担任的角色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玩伴、守护者、经济支持者,且父亲在每种角色上实际发挥的作用大都低于期待值,只有在“经济支持者”上相反(见图1)。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清。”当我给女儿讲这个内容时,她的兴致很高,从此学以致用,虽不能比父母早起、晚睡,但已然能做早晚两次向长辈问安了。  知礼、感恩、孝顺。这些是我一直在向孩子传递的内容,她善于观察,勤于学习,而今也收获了些许好评。小区里的奶奶夸她有礼貌,邻居阿姨说她懂谦让,平日里跟小朋友们相处得也十分融洽。看到女儿的成长和进步,我很欣慰。  因为我和爱人工作较忙,陪伴女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