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文章阅读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阅读教学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而要教导小学生们学会阅读就意味着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这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概括文章主题内容与核心思想的能力。我们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的、套路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探寻适合当下素质教育要求的,引导学生们进行主题概括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概括
由于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化差异,阅读理解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更何况学生们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等素质与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是不同的。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感受、理解,让学生们尽可能贴近作者,获得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概括文章主题。
一、明确文章背景,理清逻辑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老师往往会根据自己历年的教学经验和各类教学参考来指导学生们归纳文章主题。如果一味的依照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固定的教学套路,只会使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死板,让学生们无法感受到深入剖析文章的学习乐趣。我们要多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阅读教学过程丰富多变,也使学生们在阅读时利用自己的认知差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我们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代表着学生们可以随意地解读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的逻辑所在,我们在进行阅读时非常有必要按照文章的原有逻辑来解读。而不是任由学生们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来理解。每篇文章的写作逻辑必然和作者本人的思想、作者所处的时代等有关。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明确这一文章背景,了解这一篇文章所写的时代、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了解作者相关的生平事迹。只有明白了文章背景,我们才能够从漫无目的的揣测提升为有逻辑的剖析,我们才能让学生们阅读体会和文章的内在逻辑相符合,才能更准确的定位其文章主题。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中,作者写到“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耐烦地情绪。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互相交流,让学生们探寻、理解文章写作逻辑,也从这一篇文章的逻辑中,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结合文章上下文的逻辑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句话其实是侧面烘托了蟋蟀们踏实肯干、认真勤勉地工作态度。作者还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来描写蟋蟀工作时的情境,这些都体现了蟋蟀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的美好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如果学生们的不能够理解,我们就需要和学生们旁征博引进行解释说明。而不是直接言辞肯定、直接的断绝学生们探索的念头。
二、再现文章情境,感受情绪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中,利用情境进行阅读教学是我们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这一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让学生们融入文章的语文环境中。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们在阅读中所产生的许多疑惑得以解决,让学生们对文章中主人公的经历更加感同身受,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而且再现文章情境使学生们投入了跟多的精力和情绪,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外在环境,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再现扁鹊和蔡恒公的对话场景。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们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这一则文章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感受了扁鹊这一人物面对讳疾忌医的蔡恒公时的心理感受的和蔡恒公面对医者反复推脱的心理变化。对于文章中的扁鹊和蔡恒公两个人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情境再现方式,添加了金额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们在经历过角色扮演后就会有更多的感受需要抒发。有的同学就能够深刻地明白《扁鹊治病》这一课要教会我们的道理,有的同学则能够通过对蔡恒公地扮演来反思自己。达成了通过情境再现使学生们感受情绪,和文章强烈共鸣从而体会文章主题的教学目标。
三、多元文章解讀,开放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文章解读方式。利用文章中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度、课外相关资料等拓展内容来对文章进行新的解读。通过不同视角下的文章内容解读结合,就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清晰、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多元化解读文章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们能通过多元化视角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在多角度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活变化、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能够培养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总结和表达能力等。让学生们个人阅读能力的成长和文章阅读难度与深度的增加两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例如在《题西林壁》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们搜集关于苏轼、关于“西林壁”、苏轼为何在此题诗等多样的拓展材料进行预习。简单的来看《题西林壁》这首诗就是描写了庐山的优美景色,瑰丽奇异。但实际上这一首诗是揭示了多元化视角下多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和我们认知事物的片面性。此外,只要我们再结合拓展材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一首诗是苏轼被贬谪时路过庐山时所作的。我们就能够获得新的对于这首古诗的认知。这也许是苏轼从辩证法的角度宽慰自己贬谪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是当下的自己困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看破罢了,这也说明苏轼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这就是多元视角解读下,发现的新知,这也暗合《题西林壁》这一首诗所蕴含的道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开放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的发人深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基于文章主题理解的教学模式应当是师生观点相结合的、有明确背景和情境、从多元化视角来进行阅读解读的。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们阅读能力发展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莫雷.小学生概括不同类型记叙文主题的心理加工过程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7(02):144-151.
[2]蒋玉军,蒋菡.透过现象看本质——浅谈概括小说主题的方法[J].语文月刊,2011(02):77-79.
[3]张蕾.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98-99.
[4]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200.
[5]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19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概括
由于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化差异,阅读理解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更何况学生们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等素质与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是不同的。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感受、理解,让学生们尽可能贴近作者,获得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概括文章主题。
一、明确文章背景,理清逻辑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老师往往会根据自己历年的教学经验和各类教学参考来指导学生们归纳文章主题。如果一味的依照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固定的教学套路,只会使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死板,让学生们无法感受到深入剖析文章的学习乐趣。我们要多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阅读教学过程丰富多变,也使学生们在阅读时利用自己的认知差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我们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代表着学生们可以随意地解读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的逻辑所在,我们在进行阅读时非常有必要按照文章的原有逻辑来解读。而不是任由学生们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来理解。每篇文章的写作逻辑必然和作者本人的思想、作者所处的时代等有关。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明确这一文章背景,了解这一篇文章所写的时代、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了解作者相关的生平事迹。只有明白了文章背景,我们才能够从漫无目的的揣测提升为有逻辑的剖析,我们才能让学生们阅读体会和文章的内在逻辑相符合,才能更准确的定位其文章主题。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中,作者写到“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耐烦地情绪。我们可以和学生们互相交流,让学生们探寻、理解文章写作逻辑,也从这一篇文章的逻辑中,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结合文章上下文的逻辑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句话其实是侧面烘托了蟋蟀们踏实肯干、认真勤勉地工作态度。作者还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来描写蟋蟀工作时的情境,这些都体现了蟋蟀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的美好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如果学生们的不能够理解,我们就需要和学生们旁征博引进行解释说明。而不是直接言辞肯定、直接的断绝学生们探索的念头。
二、再现文章情境,感受情绪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中,利用情境进行阅读教学是我们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这一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让学生们融入文章的语文环境中。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们在阅读中所产生的许多疑惑得以解决,让学生们对文章中主人公的经历更加感同身受,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而且再现文章情境使学生们投入了跟多的精力和情绪,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外在环境,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再现扁鹊和蔡恒公的对话场景。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们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这一则文章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感受了扁鹊这一人物面对讳疾忌医的蔡恒公时的心理感受的和蔡恒公面对医者反复推脱的心理变化。对于文章中的扁鹊和蔡恒公两个人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情境再现方式,添加了金额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们在经历过角色扮演后就会有更多的感受需要抒发。有的同学就能够深刻地明白《扁鹊治病》这一课要教会我们的道理,有的同学则能够通过对蔡恒公地扮演来反思自己。达成了通过情境再现使学生们感受情绪,和文章强烈共鸣从而体会文章主题的教学目标。
三、多元文章解讀,开放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文章解读方式。利用文章中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度、课外相关资料等拓展内容来对文章进行新的解读。通过不同视角下的文章内容解读结合,就能够对文章有更加清晰、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多元化解读文章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们能通过多元化视角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在多角度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灵活变化、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能够培养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总结和表达能力等。让学生们个人阅读能力的成长和文章阅读难度与深度的增加两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例如在《题西林壁》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们搜集关于苏轼、关于“西林壁”、苏轼为何在此题诗等多样的拓展材料进行预习。简单的来看《题西林壁》这首诗就是描写了庐山的优美景色,瑰丽奇异。但实际上这一首诗是揭示了多元化视角下多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和我们认知事物的片面性。此外,只要我们再结合拓展材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就会发现这一首诗是苏轼被贬谪时路过庐山时所作的。我们就能够获得新的对于这首古诗的认知。这也许是苏轼从辩证法的角度宽慰自己贬谪不一定是不好的,只是当下的自己困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看破罢了,这也说明苏轼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这就是多元视角解读下,发现的新知,这也暗合《题西林壁》这一首诗所蕴含的道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开放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的发人深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基于文章主题理解的教学模式应当是师生观点相结合的、有明确背景和情境、从多元化视角来进行阅读解读的。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们阅读能力发展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莫雷.小学生概括不同类型记叙文主题的心理加工过程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7(02):144-151.
[2]蒋玉军,蒋菡.透过现象看本质——浅谈概括小说主题的方法[J].语文月刊,2011(02):77-79.
[3]张蕾.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98-99.
[4]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200.
[5]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