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涵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部分。由此可见,举凡与造型有关的美术活动都可以列入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关键词:造型 美术课堂 教学等
  有人曾把儿童比作花朵,那么我认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生命力的外在体现。特别是美术作品,那是通过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思考,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的儿童的内心世界。作为园丁的我们,在看待这些稚嫩的小花朵努力绽放的时候,是否想过把自己化作一滴滴露珠来滋润他们?是否想过通过哪些更好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吸收消化呢?怎样想出更好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和同行一起探讨,更好地从课堂入手,开启创新之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做
  平时我们上课时经常用到的材料中,纸材有铅画纸、卡纸、彩色纸、瓦楞纸、宣纸等,泥材包括陶泥、彩泥等。那么对于废旧材料我们就需要好好地探讨了。比如我在上“变废为宝”为主题的课时,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自己说都有什么废旧的材料,学生会列举很多,最后我要做一下补充总结。泡沫塑料、塑料瓶、纸盒、布料、纤维材料、蛋壳、豆类、旧光盘、牛奶盒、吸管、瓶盖、纸杯、废旧瓷砖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我给本节课创作出一个情境“才艺大比拼”:每个小组到讲台抽取创作主题,再到材料市场“购买”所需的材料,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来。在做之前我会播放一段中央台少儿频道《智慧树》栏目组“小朋友变废为宝”的视频,让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不要太多地去干涉他们,始终保护他们的天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
  二、语言引导,让学生“动脑”想
  有时候,一些绝妙的语言也能启发学生的造型能力。用拟人的手法把一张白纸比作一个处在饥饿的人,你是一名厨师给这个饥饿的人做饭,画面的主体就是他想要的食物,如果食物小了这个人肯定吃不饱,所以构图的时候应该把主体放大一些,当然也不能大到把人给撑着了。一份菜肴如果你做得色香味俱全,那肯定会很受欢迎,运用在画面上就是主体造型突出,色彩丰富、搭配合理。想让这个人在优美的环境中用餐,那咱们在作画的时候就要把周边的环境同样设计好。这样解释比较适合低年级小朋友们的年龄特点,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有所思、有所想。
  三、亲自操作,让学生“动手”玩
  纸上得来终觉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好玩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美术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使学生有了充分的“玩”的时间,在“玩中做”,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的全面理解、重新组合和创新。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花儿寄深情》一课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玩”的:(1)放,先让学生观察花儿的特征,自己做一朵花,以小组为单位就以前扎过的纸花交流各自的方法。(2)收,将扎好的纸花收集起来,加以点评。小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指导难点,出示范作,并且展示其他班的学生作品。(3)创,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花朵。
  四、重评价,让学生“动身”干
  从来就没有绝对完美的作品,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改进。特别是在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里,大部分作品都是雏形,分享实践的成果,通过展示交流来引导学生进行优化,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要让学生细心挖掘同学作品的创意,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我的点拨引导贯穿其中,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特别是对作品中的创新设计,要“大张旗鼓”进行表扬、推广,这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积极地参与,而且还能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
  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死扣教材、按部就班,不同的材料和多媒体能让学生产生创作的灵感,从而更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每一朵花尽情地绽放,如画一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94页。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22页。
其他文献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新”劲十足,可高中历史课堂仍“涛声依旧”。新课程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即以学生主体为核心,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在短短40分钟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实践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为基本结构的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下面以高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改变。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平时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忽视了文本的咀嚼。文本中的许多空白点就像国画里的留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能有意识地抓住并运用好这些空白点,在教学中就可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作了以下思考和尝试:  一、巧用文本留白,挖掘文本内涵  同样的一篇课文,有些老师上得精彩
期刊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根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小学生来说,许多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什么“新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以前,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学习的过程不是抽象而反复的介绍和机械的练习,应该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常识和经验,并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往往会感到厌倦,容易疲劳;反之,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满怀兴趣的气氛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置身于学习环境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就会比较迅速、牢固。如何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而不厌其学  
期刊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新”,而作为生活在山区的学生,生在山区,长在山区,接触的只是一个广阔的山区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得多。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并未制约语文作文的教学,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上,有许许多多生活可供学生观察,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这是城市里无法比拟的。如何利用本土特点抓住自然优势,克服困难,促进孩子们的写作发展,培养孩子的作文特长呢?  
期刊
语文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它最接近生活,包罗万象,涉及历史、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因此也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那一篇篇饱含睿智和生活哲理的文章,那华丽的词藻和充满个性的语言,使人如身临其境,品味咀嚼,回味无穷。可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一直处于“鸡肋”的尴尬地位,学生对语文课普遍不感兴趣,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让学生叫苦不迭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题、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外,还有哪些是应该注意的呢?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人们正在提出、探讨着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其中我们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
期刊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它积聚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最丰厚的精神营养。读书,是经受文化洗礼、为人类文化精华打下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径。中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力倡导并促进阅读,力求使每个孩子打下坚实的“精神发展”的底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高效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青少年
期刊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与世界观的方式。化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符合下述基本要求:  一、要符合化学科学的特点  根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化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所必需的能力。  化学的另一个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