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的规格和质量。为了了解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通过访谈等方法对G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存在专业课程结构不均衡、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教育实践类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增进专业技能类课程比重、重合专业理论课内容和拓展教育实践课程的方式等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42-02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因此,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 专业课程结构不均衡
“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1]什么是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均衡,存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较多,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课时偏少的问题。高师院校学生来自于高中毕业生,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技能,学习专业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技能类课程课时少,导致练习技能的时间少,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在访谈中,学生关注比较多的就是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之间如何设置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多数学生希望专业理论课程、技能类课程的课时分配能够更加合理,希望增加技能类课程的课时。
在就业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技能不扎实,在面试应聘的时候没有竞争优势。针对调查对象的访谈也说明了学校目前的专业课程结构分配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开技能课,有利于就业”是很多学生的共识。如一位大四学生说:“在招聘面试时,人家会问,你有哪些特长,很尴尬,不想过分夸大自己,但确实也没有特长。课程安排是泛而不精,没有拿手的技能。学校比较重视理论课程,但这些都是隐性的东西,在就业时很难衡量,而很显然,舞蹈、绘画、钢琴属于显性特长,你是否擅长一眼就很明了,并且幼儿园的面试往往也很注重这些,所以个人觉得学校应增加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课时比例,让我们可以多练习。”
2 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较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理论课程讲授中,都会联系幼儿园实际,但存在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情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与幼儿园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已毕业的一位学生说:“大学时虽学习了有关五大领域教育的课程,但是结合在幼儿园工作一年的经验发现,很多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在上课中虽然提及,但没有结合实例来说明,印象并不深,直至工作后才会发现问题,再返回书中去深层次理解。”另一位已毕业的学生说:“有一次我上公开课,进行反思和评课时,一位老师对我的课堂设计提出质疑,我说我是按照所学的理论来做的,但那位老师指出在校所学的理论和教学实际不符合。”
3 教育实践类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
作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进入工作单位后无法立即胜任教育教学的话,对求职者来说是很明显的短板,面试单位更青睐于有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求职者。教育实践类课程一般指见习和实习,在见习和实习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能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见习和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G师范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见习和实习必须有18周时间。
G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和实习一般是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有时效果不理想。虽然从大一就开始每学期一周的见习,但是见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一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积极性挺高,感觉后面的见习跟前面差别不很大,积极性不高。在进行访谈时,一位大三学生认为:“之前的见习活动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去见习大多是为了拿到学分,应付报告之类的,当成是考核,而实际上我们如果能够增加见习机会的话,对见习效果的体验应该会更好。比如说可以每周都固定去实习基地,与幼儿园老师充分地沟通交流,而不只是看到一些很流于表面的东西,这样对于我们日后的工作会更有帮助。”也有学生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一位大四学生建议:“大学课程应有更多的实践调研学习,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可爱又天真的孩子,有时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去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实践会更了解孩子,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二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1 增加专业技能类课程比重,体现专业特色
适当减少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专业课程中技能类课程的比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技能机会;同时,专业技能类课程要与艺术院系的课程有所区分,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在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时,他们提出学校的专业技能类课程设置可以考虑重点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重点训练学生对学前教育领域相关内容的掌握,一位已毕业的学生说:“现在有艺术类的学生也去幼儿园应聘,他们技能比我们强很多,和他们比舞蹈、画画、钢琴肯定不行,但他们学的偏重于成人,没有针对学前儿童,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内容可以偏重幼儿的,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
针对专业技能类课程设置课时偏少,学生的专业技能底子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人需求参照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不必整齐划一地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学生可能擅长音乐,但在舞蹈方面差,这就需要我们对待两门课程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特长。 2 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改革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但掌握理论知识也是必要的。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应整合各类课程内容,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将有关联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另外,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3]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注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改革。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能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为主;也可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以某课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理论知识;也可以成立固定的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探究,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加强模拟教学、现场教学、说课、评课等实践环节。
3 拓展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方式,重视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和实习地点应不局限于幼儿园,应拓展见习和实习的地点,也可以是早教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实践类课程的实践方式也可以是小组汇报、参加社会活动、调研等方式,以便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机会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为了使见习和实习获得良好的效果,应对见习和实习进行系统地规划,领导、带队教师和学生等方面也应重视见习和实习。有关领导应加强对见习和实习的检查,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带队教师要与见习和实习单位紧密合作,与见习和实习基地的教师多沟通,也要加强学生对见习和实习的认识,对学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掌握,并提供及时的帮助;见习和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见习和实习的目的以及重要性,认真完成见习和实习的各项任务,并加强对见习和实习的反思,反思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课程作为学科发展的支撑,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当前幼儿园对教师素养的需求,改革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4]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费广宏,郑春娟,张丽娟.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深圳、珠海两市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3):11.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
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2011/10/8.
[4]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7.
[关键词]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42-02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因此,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1 专业课程结构不均衡
“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1]什么是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均衡,存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较多,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课时偏少的问题。高师院校学生来自于高中毕业生,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技能,学习专业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技能类课程课时少,导致练习技能的时间少,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在访谈中,学生关注比较多的就是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之间如何设置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多数学生希望专业理论课程、技能类课程的课时分配能够更加合理,希望增加技能类课程的课时。
在就业时,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技能不扎实,在面试应聘的时候没有竞争优势。针对调查对象的访谈也说明了学校目前的专业课程结构分配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开技能课,有利于就业”是很多学生的共识。如一位大四学生说:“在招聘面试时,人家会问,你有哪些特长,很尴尬,不想过分夸大自己,但确实也没有特长。课程安排是泛而不精,没有拿手的技能。学校比较重视理论课程,但这些都是隐性的东西,在就业时很难衡量,而很显然,舞蹈、绘画、钢琴属于显性特长,你是否擅长一眼就很明了,并且幼儿园的面试往往也很注重这些,所以个人觉得学校应增加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课时比例,让我们可以多练习。”
2 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较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理论课程讲授中,都会联系幼儿园实际,但存在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情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与幼儿园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已毕业的一位学生说:“大学时虽学习了有关五大领域教育的课程,但是结合在幼儿园工作一年的经验发现,很多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在上课中虽然提及,但没有结合实例来说明,印象并不深,直至工作后才会发现问题,再返回书中去深层次理解。”另一位已毕业的学生说:“有一次我上公开课,进行反思和评课时,一位老师对我的课堂设计提出质疑,我说我是按照所学的理论来做的,但那位老师指出在校所学的理论和教学实际不符合。”
3 教育实践类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
作为师范生,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进入工作单位后无法立即胜任教育教学的话,对求职者来说是很明显的短板,面试单位更青睐于有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的求职者。教育实践类课程一般指见习和实习,在见习和实习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能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见习和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G师范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见习和实习必须有18周时间。
G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和实习一般是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有时效果不理想。虽然从大一就开始每学期一周的见习,但是见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一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积极性挺高,感觉后面的见习跟前面差别不很大,积极性不高。在进行访谈时,一位大三学生认为:“之前的见习活动并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去见习大多是为了拿到学分,应付报告之类的,当成是考核,而实际上我们如果能够增加见习机会的话,对见习效果的体验应该会更好。比如说可以每周都固定去实习基地,与幼儿园老师充分地沟通交流,而不只是看到一些很流于表面的东西,这样对于我们日后的工作会更有帮助。”也有学生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一位大四学生建议:“大学课程应有更多的实践调研学习,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可爱又天真的孩子,有时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去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多实践会更了解孩子,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二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1 增加专业技能类课程比重,体现专业特色
适当减少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增加专业课程中技能类课程的比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技能机会;同时,专业技能类课程要与艺术院系的课程有所区分,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在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访谈时,他们提出学校的专业技能类课程设置可以考虑重点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重点训练学生对学前教育领域相关内容的掌握,一位已毕业的学生说:“现在有艺术类的学生也去幼儿园应聘,他们技能比我们强很多,和他们比舞蹈、画画、钢琴肯定不行,但他们学的偏重于成人,没有针对学前儿童,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内容可以偏重幼儿的,突出学前教育的特色。”
针对专业技能类课程设置课时偏少,学生的专业技能底子薄弱的问题,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人需求参照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不必整齐划一地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的学生可能擅长音乐,但在舞蹈方面差,这就需要我们对待两门课程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特长。 2 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改革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但掌握理论知识也是必要的。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应整合各类课程内容,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将有关联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另外,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3]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注重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改革。教师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能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为主;也可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以某课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理论知识;也可以成立固定的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探究,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加强模拟教学、现场教学、说课、评课等实践环节。
3 拓展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方式,重视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和实习地点应不局限于幼儿园,应拓展见习和实习的地点,也可以是早教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实践类课程的实践方式也可以是小组汇报、参加社会活动、调研等方式,以便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机会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为了使见习和实习获得良好的效果,应对见习和实习进行系统地规划,领导、带队教师和学生等方面也应重视见习和实习。有关领导应加强对见习和实习的检查,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带队教师要与见习和实习单位紧密合作,与见习和实习基地的教师多沟通,也要加强学生对见习和实习的认识,对学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掌握,并提供及时的帮助;见习和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见习和实习的目的以及重要性,认真完成见习和实习的各项任务,并加强对见习和实习的反思,反思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课程作为学科发展的支撑,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当前幼儿园对教师素养的需求,改革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4]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拥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费广宏,郑春娟,张丽娟.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深圳、珠海两市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3):11.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
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2011/10/8.
[4]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