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冬,我饶有兴趣地研读了周修林所著的《南园诗钞》各卷及书札、文集,既学文又品人,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周修林同志是原九江市直属机关工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自1964年初夏第一首诗《戏取南园》问世起,直到桑榆之年,他全身心投人诗文创作,历经40多个春秋,成诗2000余首,被名人、学者誉为“人品诗品双高贵”。真可谓奇志奇迹,令人钦佩!
一位只有6年私塾文化底儿的人,从年轻时起,以“含羞跬步曾疑路,挥汗峰峦岂计程”的奋斗精神,走上诗歌的创作之路,日积月累,终获“集腋成裘书五卷”、“世载迎来绿草茵”的硕果。直至年逾古稀,他仍执著依旧,满怀“亡羊补囿休言晚”、“风光应在夕阳时”的豪情,笔耕不辍“奉丹心”。
修林的人格魅力在于,他是一位很看重人格尊严的人。马克思主义的良好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使他“一腔热血从马列”,内心世界充满着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热情怀。在人生旅途的长期艰苦磨砺中,他始终坚守并不断升华这种社会主义的大爱精神。这是他做人的根基,成就事业的动力。
修林的诗卷,处处闪烁着他人生价值的光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做一个精神上的富人,比做一个物质上的富翁更重要。修林就是具有这种追求的人。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心怀“先天不足何须叹,学识端无早与迟”的志向,发扬“一物不知,以为深耻”的进取精神,毅然走上自学之路,苦下功夫,从“黄金屋”里“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激活内心的火花。
他创作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尊重道德、崇尚道德的精神。他坚守高尚的人格,从不惟名利是图,所想的是党的利益、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幸福。他把为党为人民“立功、立德、立言”当作人生孜孜以求的最高价值、终极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尽职尽责,脂膏不润,主持公道,不忘根本,“偏向寒门送暗香”。1989年,在市直机关清房的艰难工作中,他勇于奋起争先,既挂帅又出征,做到“一声四面齐参战,九转三回共夺魁”,获得“后来居上的荣誉”,一扫“吹牛皮”之类的冷嘲热讽。他坚守支持正义、仇视腐败的为人信条,立志“以松柏之姿,清廉之洁,共产党人的风采”来建设华夏文明。
他十分注重道德的修养和传递。退休后,他把“为宣传群众而忙”,作为老有所为的3项内容之一,经常为子女和其他亲属引经据典地进行“奉公守法、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以及“人格”、“价值”的宣传教育。受道德力量的滋养,修林三代同堂的一家,可谓是以“德”为上,亲情浓郁,和睦相处,堪称新时代的文明家庭。
“一个优秀的灵魂,其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善良。”修林的作品,扬荣抑耻,扬善弃恶,旗帜鲜明。他提倡人应该以生命对生命的态度来对待相互之间的关系,反对把人与人之间固有的生命关系,变成“商品化”、“虚伪化”的利益关系;主张讲同情、讲友爱、讲公正、讲和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上,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利益关系的较量中蜕化为丧失善良的人,对他人生命冷漠无情,甚至很残酷。特别是那些自命不凡的“贵人”们,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神气,用他人生命换取金钱,买官求荣、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更是令人所不齿。“拂晓春风夕暮秋,飞黄腾达付东流。”如今毕竟是法制社会,诗人之警句,当是那些依仗权势行歪道者之所戒!
在修林的诗卷中,时代的颂歌是他的主旋律。如在《咏赤县神州》诗里写道:“清风晓露日升东,勃勃生机古老松。沐浴阳光春永驻,一年四季总葱茏。”这首诗对中华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和尽情的赞颂。同时,他也写了一些“刺玫瑰”的诗,例如《大案不断》《安全事故频发》《野蛮拆迁》之类的作品。这些作品揭露时弊,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價值的同情和倾注,体现了其重视道义精神、文化心理品位和责任的文学追求。我想,这些对于继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道义回归和道德的完善,都具有示范作用,也自然会赢得人们的理解、认同和喜爱。
周修林同志是原九江市直属机关工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自1964年初夏第一首诗《戏取南园》问世起,直到桑榆之年,他全身心投人诗文创作,历经40多个春秋,成诗2000余首,被名人、学者誉为“人品诗品双高贵”。真可谓奇志奇迹,令人钦佩!
一位只有6年私塾文化底儿的人,从年轻时起,以“含羞跬步曾疑路,挥汗峰峦岂计程”的奋斗精神,走上诗歌的创作之路,日积月累,终获“集腋成裘书五卷”、“世载迎来绿草茵”的硕果。直至年逾古稀,他仍执著依旧,满怀“亡羊补囿休言晚”、“风光应在夕阳时”的豪情,笔耕不辍“奉丹心”。
修林的人格魅力在于,他是一位很看重人格尊严的人。马克思主义的良好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使他“一腔热血从马列”,内心世界充满着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热情怀。在人生旅途的长期艰苦磨砺中,他始终坚守并不断升华这种社会主义的大爱精神。这是他做人的根基,成就事业的动力。
修林的诗卷,处处闪烁着他人生价值的光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做一个精神上的富人,比做一个物质上的富翁更重要。修林就是具有这种追求的人。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心怀“先天不足何须叹,学识端无早与迟”的志向,发扬“一物不知,以为深耻”的进取精神,毅然走上自学之路,苦下功夫,从“黄金屋”里“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激活内心的火花。
他创作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尊重道德、崇尚道德的精神。他坚守高尚的人格,从不惟名利是图,所想的是党的利益、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幸福。他把为党为人民“立功、立德、立言”当作人生孜孜以求的最高价值、终极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尽职尽责,脂膏不润,主持公道,不忘根本,“偏向寒门送暗香”。1989年,在市直机关清房的艰难工作中,他勇于奋起争先,既挂帅又出征,做到“一声四面齐参战,九转三回共夺魁”,获得“后来居上的荣誉”,一扫“吹牛皮”之类的冷嘲热讽。他坚守支持正义、仇视腐败的为人信条,立志“以松柏之姿,清廉之洁,共产党人的风采”来建设华夏文明。
他十分注重道德的修养和传递。退休后,他把“为宣传群众而忙”,作为老有所为的3项内容之一,经常为子女和其他亲属引经据典地进行“奉公守法、公道正派、廉洁自律”以及“人格”、“价值”的宣传教育。受道德力量的滋养,修林三代同堂的一家,可谓是以“德”为上,亲情浓郁,和睦相处,堪称新时代的文明家庭。
“一个优秀的灵魂,其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善良。”修林的作品,扬荣抑耻,扬善弃恶,旗帜鲜明。他提倡人应该以生命对生命的态度来对待相互之间的关系,反对把人与人之间固有的生命关系,变成“商品化”、“虚伪化”的利益关系;主张讲同情、讲友爱、讲公正、讲和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上,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却在利益关系的较量中蜕化为丧失善良的人,对他人生命冷漠无情,甚至很残酷。特别是那些自命不凡的“贵人”们,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神气,用他人生命换取金钱,买官求荣、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更是令人所不齿。“拂晓春风夕暮秋,飞黄腾达付东流。”如今毕竟是法制社会,诗人之警句,当是那些依仗权势行歪道者之所戒!
在修林的诗卷中,时代的颂歌是他的主旋律。如在《咏赤县神州》诗里写道:“清风晓露日升东,勃勃生机古老松。沐浴阳光春永驻,一年四季总葱茏。”这首诗对中华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和尽情的赞颂。同时,他也写了一些“刺玫瑰”的诗,例如《大案不断》《安全事故频发》《野蛮拆迁》之类的作品。这些作品揭露时弊,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價值的同情和倾注,体现了其重视道义精神、文化心理品位和责任的文学追求。我想,这些对于继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道义回归和道德的完善,都具有示范作用,也自然会赢得人们的理解、认同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