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eng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起着助产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进程既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方法。下面,谈谈本人在思品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想问
  
  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老师讲讲稿,学生记笔记,考试考记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局面。这样久而久之使学生渐渐变成了思维的懒汉,思想的奴隶,逐渐养成懒于思维的坏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堪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任何的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较好地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因为提出的问题过于太偏,甚至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而嘲笑、讽刺、指责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提出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我习惯在讲新课时创设好情景,然后提出预习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如在讲“法律禁止和制裁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时,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这些问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何村里还有这么多人求神拜佛?”“赌博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有人参与六合彩赌博?”“吸毒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有人去吸毒?”等等。这些问题能结合实际提出,使我觉得学生提的问题并不比老师差。2 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互学、师生互动探究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讨论,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可变性,对知识记忆更深。3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5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我能行”的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向他提上节课所学的至少两个问题,如果他两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其他同学再提两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倒了,就必须给班上的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节目的内容由全班同学表决通过,使这个同学也达到了“我能行”的目的。这样,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最后老师归纳。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问或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师生交流合作,公平共处,钻研探究,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真正体现新课改,效果极佳。
  
  (二)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问
  
  当前思品教学中,许多学生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意向,但只有少部分学生敢向老师提问,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时间不允许,怕提问影响老师教学。二是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没有价值,而受到同学的嘲笑。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敢问的勇气呢?第一,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第二,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老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于基础差又胆小的学生,更应肯定其勇气,给予鼓励,然后帮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对于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不讽刺,而是耐心地引导;对于好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三)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会问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如何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或是整节课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书本的知识传授为中心,重知识的接受性,划一性、机械性,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如我在上《透视追星》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甘肃省兰州市年仅30岁的杨丽娟,16岁便辍学开始疯狂追星,其父母劝阻无效,又溺爱女儿,不惜举债、卖肾凑旅费,以满足女儿到香港见偶像刘德华一面的要求。2007年3月26日,其父年老体弱,自觉无力照料妻女,竟跳海自杀。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予以考虑,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情景蕴含有许多问题,学生也容易去发现。如:你认为追星应有限度吗?盲目追星有哪些弊端?我们应怎样追星?……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的看法,也可以求助于老师得到解决,从而懂得追星必须掌握一定的度,如果适度,就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动力,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的目的,远远比教师满堂灌输理论要强得多。
  
  (四)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学生无问题可问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1 分解法
  思想品德课中有些概念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利用分解法可以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不同层次,把原理分解为不同方面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通常可以提出较容易的问题。如“违法犯罪”分解为“违法——犯罪”,便可提出“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国两制”可分解为“一国指什么?两制指什么?”等问题,它为进一步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而且能照应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2 联想提问法
  联想是拓展思维的好办法,也是科学家们常走的创新之路。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展开联想活动,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神圣一票》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想到假如我手上有张选票,我会投给有身怀公心、秉公办事的选民利益维护者;或投给热心了解选民冷暖的知情者;投给有真心为选民意愿的传递者等问题。从这学生就体会到了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权利,以上都围绕着选票这一问题而出,据此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选票有哪些分量?假如我拥有选票,我会把它投给谁?这类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统一整理好,从而懂得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真正发挥当家作主的权利。
  
  3 比较提问法
  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在事物的对比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授“一念之差”这一课时,学生就发现,“强行向他人索要少量财物,多次偷窃,抢劫他人财物。”学生从违法的程度上可以感知到是一次比一次严重,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轻松提出诸多有价值的问题: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些类型?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轻松地学习本课的内容。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使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享受问题教学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其他文献
学校的德育管理所关注的更多时候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学校德育管理却没有“小事情”,只有从宏观着眼,从小事人手,才能奏出学校大德育的和谐乐章。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在德育管理中专注于做好各种德育“小事情”,专心于校内外一切德育场所的每一个“小角落”,用心于一切德育活动的“小事件”上,细心于一切德育行为的“小环节”中,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精细化,不断构建德育管理的新境界。,近
期刊
在我班的《班规》中有一条关于喝水的规定:  在教室只能用自己的水杯喝纯净水,禁止在教室喝饮料和用各种饮料瓶子喝水。  不要小看这条简单的班规,它的诞生还颇费周折。  如今,各式各样的瓶装饮料广受学生欢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且造成了极大浪费。更让人恼火的是,饮料瓶子的随意摆放抛掷严重影响了教室的整洁。但是直接禁止学生喝饮料显然剥夺了学生的“公民权”。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刚开始我能够做的
期刊
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
期刊
《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思想品德》所讲述的知识和道理,能满足学生这个主体成长的实际需要。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
期刊
编者按    王君,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外国语学校。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赛课一、二等奖,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表彰40多项。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50多篇,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讲语文》。应邀在新加坡、香港、深圳、北京等地讲学30多场。是多家核
期刊
一谈到“双基”问题,很多美术教师目然而然会联想到“传统”教育,有的美术教师甚至认为强调“双基”的美术教学过于传统化,已经过时了,这是对“双基”狭隘和片面的理解。  其实“双基”的教学任务即使在强调审美教育的今天也不应遭到削弱,而应在改进中继承,在扬弃中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美术知识的熏陶、体验、感悟等“习得”过程,在实践中就会造成“双基”的弱化或落空,反而会阻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期刊
由广西玉林市教育局、教科所主持开展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和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工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涌现的充满愉悦和希望的浪花。它高举着“科学发展观”的大旗,营造着师生和谐互动的校园文化,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主线、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组织了区域性的“问题教学实验研究”,创造了突出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了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形成具有玉林特色的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这是在
期刊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四项技能中,“写”是最难提高的一项技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写”作为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要求通过规范学生的写作习惯来养成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写出符合题意,在内容和文字上达到一定水准的作文的确是一大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期刊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一样  把人带向远方  每迎接一批新同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都会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狄金森的这首著名的诗。我总以这首诗为源头,开始书写一个班级阅读经典的历史。经典阅读制度一直是我的班级的核心制度,而我班也有着很多关于班级图书馆的动人故事。  建设班级图书馆,是我把“优质生活”供在教育的“神坛”上的重要举措,是我在建班初期必须完成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依据课标精神,渗透课标理念,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很有必要。    1 强化阅读积累。打好写作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作家、诗人不是在书山文海里摸爬滚打、吸取养分而逐渐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图书馆里磨凹了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