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起着助产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进程既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方法。下面,谈谈本人在思品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想问
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老师讲讲稿,学生记笔记,考试考记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局面。这样久而久之使学生渐渐变成了思维的懒汉,思想的奴隶,逐渐养成懒于思维的坏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堪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任何的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较好地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因为提出的问题过于太偏,甚至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而嘲笑、讽刺、指责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提出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我习惯在讲新课时创设好情景,然后提出预习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如在讲“法律禁止和制裁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时,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这些问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何村里还有这么多人求神拜佛?”“赌博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有人参与六合彩赌博?”“吸毒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有人去吸毒?”等等。这些问题能结合实际提出,使我觉得学生提的问题并不比老师差。2 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互学、师生互动探究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讨论,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可变性,对知识记忆更深。3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5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我能行”的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向他提上节课所学的至少两个问题,如果他两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其他同学再提两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倒了,就必须给班上的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节目的内容由全班同学表决通过,使这个同学也达到了“我能行”的目的。这样,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最后老师归纳。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问或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师生交流合作,公平共处,钻研探究,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真正体现新课改,效果极佳。
(二)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问
当前思品教学中,许多学生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意向,但只有少部分学生敢向老师提问,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时间不允许,怕提问影响老师教学。二是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没有价值,而受到同学的嘲笑。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敢问的勇气呢?第一,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第二,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老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于基础差又胆小的学生,更应肯定其勇气,给予鼓励,然后帮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对于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不讽刺,而是耐心地引导;对于好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三)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会问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如何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或是整节课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书本的知识传授为中心,重知识的接受性,划一性、机械性,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如我在上《透视追星》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甘肃省兰州市年仅30岁的杨丽娟,16岁便辍学开始疯狂追星,其父母劝阻无效,又溺爱女儿,不惜举债、卖肾凑旅费,以满足女儿到香港见偶像刘德华一面的要求。2007年3月26日,其父年老体弱,自觉无力照料妻女,竟跳海自杀。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予以考虑,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情景蕴含有许多问题,学生也容易去发现。如:你认为追星应有限度吗?盲目追星有哪些弊端?我们应怎样追星?……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的看法,也可以求助于老师得到解决,从而懂得追星必须掌握一定的度,如果适度,就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动力,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的目的,远远比教师满堂灌输理论要强得多。
(四)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学生无问题可问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1 分解法
思想品德课中有些概念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利用分解法可以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不同层次,把原理分解为不同方面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通常可以提出较容易的问题。如“违法犯罪”分解为“违法——犯罪”,便可提出“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国两制”可分解为“一国指什么?两制指什么?”等问题,它为进一步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而且能照应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2 联想提问法
联想是拓展思维的好办法,也是科学家们常走的创新之路。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展开联想活动,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神圣一票》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想到假如我手上有张选票,我会投给有身怀公心、秉公办事的选民利益维护者;或投给热心了解选民冷暖的知情者;投给有真心为选民意愿的传递者等问题。从这学生就体会到了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权利,以上都围绕着选票这一问题而出,据此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选票有哪些分量?假如我拥有选票,我会把它投给谁?这类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统一整理好,从而懂得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真正发挥当家作主的权利。
3 比较提问法
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在事物的对比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授“一念之差”这一课时,学生就发现,“强行向他人索要少量财物,多次偷窃,抢劫他人财物。”学生从违法的程度上可以感知到是一次比一次严重,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轻松提出诸多有价值的问题: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些类型?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轻松地学习本课的内容。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使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享受问题教学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一)营造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想问
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老师讲讲稿,学生记笔记,考试考记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局面。这样久而久之使学生渐渐变成了思维的懒汉,思想的奴隶,逐渐养成懒于思维的坏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堪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任何的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较好地创设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因为提出的问题过于太偏,甚至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而嘲笑、讽刺、指责学生。要多鼓励、多肯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提出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我习惯在讲新课时创设好情景,然后提出预习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如在讲“法律禁止和制裁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时,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这些问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何村里还有这么多人求神拜佛?”“赌博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有人参与六合彩赌博?”“吸毒危害这么大,为何还有人去吸毒?”等等。这些问题能结合实际提出,使我觉得学生提的问题并不比老师差。2 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互学、师生互动探究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讨论,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可变性,对知识记忆更深。3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5分钟让学生自我展示。先由一名“相信我能行”的学生上台,让其他同学向他提上节课所学的至少两个问题,如果他两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其他同学再提两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倒了,就必须给班上的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节目的内容由全班同学表决通过,使这个同学也达到了“我能行”的目的。这样,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最后老师归纳。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问或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处于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师生交流合作,公平共处,钻研探究,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真正体现新课改,效果极佳。
(二)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问
当前思品教学中,许多学生有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意向,但只有少部分学生敢向老师提问,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时间不允许,怕提问影响老师教学。二是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没有价值,而受到同学的嘲笑。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敢问的勇气呢?第一,在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第二,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老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于基础差又胆小的学生,更应肯定其勇气,给予鼓励,然后帮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对于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不讽刺,而是耐心地引导;对于好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三)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会问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如何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或是整节课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书本的知识传授为中心,重知识的接受性,划一性、机械性,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发现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如我在上《透视追星》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甘肃省兰州市年仅30岁的杨丽娟,16岁便辍学开始疯狂追星,其父母劝阻无效,又溺爱女儿,不惜举债、卖肾凑旅费,以满足女儿到香港见偶像刘德华一面的要求。2007年3月26日,其父年老体弱,自觉无力照料妻女,竟跳海自杀。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予以考虑,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情景蕴含有许多问题,学生也容易去发现。如:你认为追星应有限度吗?盲目追星有哪些弊端?我们应怎样追星?……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的看法,也可以求助于老师得到解决,从而懂得追星必须掌握一定的度,如果适度,就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动力,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的目的,远远比教师满堂灌输理论要强得多。
(四)教给学生“善问”的方法,提高学生问的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学生无问题可问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1 分解法
思想品德课中有些概念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利用分解法可以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不同层次,把原理分解为不同方面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通常可以提出较容易的问题。如“违法犯罪”分解为“违法——犯罪”,便可提出“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一国两制”可分解为“一国指什么?两制指什么?”等问题,它为进一步提出问题打下基础;而且能照应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2 联想提问法
联想是拓展思维的好办法,也是科学家们常走的创新之路。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展开联想活动,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神圣一票》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想到假如我手上有张选票,我会投给有身怀公心、秉公办事的选民利益维护者;或投给热心了解选民冷暖的知情者;投给有真心为选民意愿的传递者等问题。从这学生就体会到了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权利,以上都围绕着选票这一问题而出,据此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选票有哪些分量?假如我拥有选票,我会把它投给谁?这类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统一整理好,从而懂得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真正发挥当家作主的权利。
3 比较提问法
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在事物的对比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中,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授“一念之差”这一课时,学生就发现,“强行向他人索要少量财物,多次偷窃,抢劫他人财物。”学生从违法的程度上可以感知到是一次比一次严重,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轻松提出诸多有价值的问题: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些类型?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轻松地学习本课的内容。
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使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享受问题教学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