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定点架构,提升阅读素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统编教材首次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学生对批注并不陌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如何教给学生批注的策略?如何让这一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本专辑的两篇文章围绕“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任务群1中指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统编教材打破了以往以“单篇阅读”为主的格局,进一步明确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增栏目“快乐读书吧”,以“整本书阅读”为主,除了“点燃”阅读兴趣和推荐阅读书目外,还将阅读的方法渗透其中,使得课外阅读不断走向体系化、课程化。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阅读、学习、科研的能力不足,对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够重视,教师依然只在意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尤其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教材内容。如何从知识讲解者转变为研究者、示范者、指导者、推动者、评价者仍需建构。学生阅读快餐化、浅表化、碎片化,独立阅读思考能力不高,阅读的文本类型也比较单一,对于阅读方法的认知还比较有限,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面对这样的教学和学习现状,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渗透批注式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所谓批注式阅读,《读写相长》中这样定义:运用简洁精炼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在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手脑并用,真读、真思,有利于提升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勾画圈点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等素材,写作时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技能,无形中提高了习作素养;教师合理组织、适时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主动感知,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基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独特价值,笔者尝试从前期孕伏、有序体验、融会贯通三个阶段探究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批注指导策略的有效性,以期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自能阅读。
  一、前期孕伏——预设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生长点”
  奥苏伯尔指出:教学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探明学生已知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在整本书批注阅读指导前,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现状调查,并做好调查记录的分析。调查内容应包括已读书目和时下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主要障碍及需求等。通过调查,既可以把握学生的不同阅读趣味和学识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批注式阅读指导,又可以在大部分学生的短缺处着力指导,从而准确把握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起点和需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细心解读课文,及时发现并挖掘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生长点”,适时发展整本书的批注阅读能力。
  例如,在《红楼春趣》一课中,放风筝虽然写得有声有色,富有童真童趣,但是学生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趣味,甚至觉得十分奇怪、压抑。教学中,教师需着眼整体,顾及前后几回的具体语境。贾宝玉出身不凡、聪明灵秀,他和府中的一群美丽、高雅的女子一起在大观园里作诗填词,生活上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可到了这第七十回,整本书的氛围明显地走向下坡路。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本回之前,尤三姐和尤二姐接连自杀,使贾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在本回之后的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又因“绣春囊事件”盛怒之下亲自挂帅抄检大观园。课文中放风筝的这段故事,就发生在一连串离乱变动之前,因此我们也更能深刻体会这群年轻人在苦难降临之前短暂而难得的快乐。教师这么前后一联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真切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下的自由快乐是非常有限的。在探究风筝文化时,教师联系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记》一书,出示风筝图谱,指出作者不仅写出了《红楼梦》这一鸿篇巨著,还是一个制作风筝的高手。在他的笔下,风筝不再只是风筝,大观园里每个人物所放的风筝都包含着独特的寓意。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前后联系,教给他们前后联系的批注式阅读策略,如宝琴“大蝙蝠风筝”的“蝙蝠”谐音是“遍福”,暗示着宝琴后来嫁给梅翰林之子,命运独好。于是,有学生在贾宝玉的“美人风筝”旁批注道:“我想到了贾宝玉曾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一见了就觉得清爽’。可见宝玉喜爱美人。我联系原著中宝玉在黛玉放飞风筝后,也放飞了自己的风筝,期待去和黛玉的风筝作伴,从中感受到宝黛之间的心照不宣。而在黛玉泪尽而亡后,宝玉还是一心挂念她,最终剃发为僧。”运用联系式批注法使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文本意蕴。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联结原著相关情节、联结作者相关著作等方法,让学生把联系式批注法在头脑中形成动态表象。此方法的获得,在学生整本书批注阅读中发挥了支撑和引导的作用。在名著整本书的阅读中,绝大部分学生在理解关键词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时,能从文本中寻找联结,通过联系上下文、寻找文中人物关系等写出所感。作为教师,应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地看待整本书批注方法的积累和运用,善于抓住前期课文学习中蕴含的批注法的“生长点”,梳理出一条有章可循的批注路径。
  二、有序体验——选准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展开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本体、尊重教育本质,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走進文本,去找寻批注点进行阅读思考吗?显然不是。缺少方法的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批注本身的效益往往是低下的,学生也会出现批得无序、无效、散漫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选准批注式阅读的“展开点”。
  (一)展开点一:点评质疑,理解文本内容
  1. 针对文本人物进行点评式批注。经典名著中存在着不少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如以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语言、心理、神态、主次、正反面为抓手,点拨人物批注的方向,学生就可以顺藤摸瓜,写下自己对人物的不同评价。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学生围绕张飞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点评式批注。
  学生1批注:“豹头环眼、燕晗虎须”是对张飞的外貌描写。通过罗贯中对张飞外貌的夸张描写,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威猛豪爽、鲁莽粗俗的张飞。
  学生2批注:“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往;攀下御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这句话是对张飞的动作描写,“揪、扯、缚、攀、鞭打”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张飞嫉恶如仇、性烈如火的个性。
  点评式批注法既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把握文本的主旨,又有助于锤炼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针对文本情节进行质疑式批注。朱熹指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方始是学。”学贵有疑,质疑式批注是学生开启独立思考、深度阅读的主要途径。
  例如,学生在阅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这一部分时,主要批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①为什么假悟空和真悟空本事无二?②为什么照妖镜分辨不出真假悟空?③作者為什么要编写“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④作者是怎样描写真假美猴王打斗过程的?这四个方面的批注问题归结起来有两个指向:一是文本内容,二是表达技巧。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阅读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批注阅读能力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而全面提升阅读素养。
  (二)展开点二:赏析批注,品味表达方式
  除了指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外,还要教会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在品味表达方式上,要着眼于佳字好词,着力于作者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体会重点字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及蕴含在字词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其次,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文本渲染的氛围、描写的对象来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大战红孩儿”这一部分时,教师尝试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采用赏析式批注,将佳字好词和修辞手法标注出来。
  学生1批注:我从“跳”“立”两个动词感受到了这个妖怪很敏捷。一个“摄”字生动地表现出了旋风的可怕,“无影无踪”“无处跟寻”形象地写出了妖怪的速度极快。
  学生2批注:作者把妖怪比作“像个肉饼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孙悟空憎恶妖怪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书本即例子。”深入文字肌理,揣摩作者表达方式,品味鉴赏语言魅力,更有助于披文入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展开点三:感想评论,体悟思想感情
  批注式阅读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和表达方式,还要关注情感认知和精神成长。只有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获得审美体验,促进个性化阅读理解。基于此,还可以着力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悟式批注。
  例如,有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写下了感悟式批注:我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贵族和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天壤之别——大观园里人们的生活穷奢极侈,而老百姓的生活却是非常艰苦。作者以刘姥姥这个普通人物的眼光来看上流社会的高不可攀,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腐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尊重儿童本体,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在学生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教师应借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融会贯通——打磨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深化点”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要将批注表达形式作为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深化点”,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
  (一)尝试创意写作
  阅读经典名著,时常会受到摄人心魄的精神感召,产生续写或改写的强烈创作愿望。如能趁热打铁,让学生续写或改写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常常会事半功倍。
  例如,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梳理出唐僧师徒四人遇上妖怪的情节:妖怪出场—唐僧被劫—竭力营救—妖怪降服。学生在仔细研读“蝎子精”“金鱼精”“黄风怪”等章节后,尝试设计出猫妖等妖怪形象,续写新片段。如有一位学生写道:话说行者打死了六个树精,师徒四人继续直奔西天大路而来。正走着,忽现十多个妖怪,个个刀枪棍棒,气势汹汹。只见为首的妖怪长着两颗巨型犬齿,四只脚踏着火焰,丈二身长,显得狰狞……通过续写或改写的补白式批注法,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能将作者的表达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语言系统里,从而提升了习作素养。
  (二)撰写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不止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而是要将阅读与思考落实在文字记录的过程。读书笔记可用读后感、随笔、评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并能与他人交流分享,不断积累、丰富、提升自我的文学鉴赏经验。
  例如,《水浒传》一书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让人读后意犹未尽。整本书阅读完后,教师让学生撰写书评,这样学生既可以对书籍进行品评,又可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以书籍推动阅读、理解、写作一体多元的互动效果。有的学生写道:“《水浒传》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人物的塑造。从整本书来看,梁山众多好汉或多或少都有人格上的缺陷。如:武松在发现自己被张都监陷害后,将元凶杀掉还不解气,还将他一家老小都杀了,我觉得他的行为显得残暴;林冲遇事过于忍耐,显得有些懦弱。”以读书笔记推进读写结合,学生感受到了名著背后深厚的情感积淀,精神上得到了再度升华。
  通过读写结合,大脑完成了“接受—融合—反馈—表达”这一融会贯通的过程,阅读批注逐渐达到创造性和深刻性。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打磨、逐步积累和逐渐深化。
  综上所述,在名著整本书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前期孕伏、有序体验、融会贯通三个教学主环节进行定点架构,引导学生圈点批注,以本达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擅批注、勤思考,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先前批注过的相关信息演变为日后写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改变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的困境。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园博学校)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又编排了与提问策略有关的内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去解决”。这样的编排对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课堂教学该如何落实提问策略呢?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目标有别于其他阅读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提问策略单元的学
期刊
在小学语文低段统编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故事类文本。如何以故事类文本为载体,用好课后习题,给予学生讲故事的支架,化解讲故事的复杂性,切实培养学生复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借助图画设支架,厘清故事线索  故事类文本中的插图色彩艳丽、生动有趣,不仅能直接反映故事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讲故事的興趣。  统编教材首次出现“讲故事”要求的篇目是《小蝌蚪
期刊
综观统编低年级教材童话类课文,插图占了课文篇幅的二分之一左右,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故事情境。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配有插图的课文比起没有插图的课文来,学生可多获取25%的信息。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大象的耳朵》这篇童话时,就可充分、合理、创造性地利用课文插图,让课堂的童话味更浓郁,让学生收获的知识更丰富。  一、扣插图之主角,开课、结课中入文  《大象的耳朵》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角是大象,描写的主要
期刊
在新教育的团队中,夫妻档的比较多,师徒档的更多。但是兄弟档或姐妹档的不是很多,王雄、王胜是新教育难得的一对亲兄弟。  认识王雄,源于江苏省扬州中学的百年校庆。2002年10月17日,扬州中学的校庆活动期间,举办了一个“21世纪中学教育论坛”,邀请了谈松华、朱小蔓、林崇德、钟启泉、王逢贤、申继亮、卢家楣、唐盛昌、杨明华等十多位学者去做学术报告。我讲的主题是“中国教育缺什么?”。那次会议期间,我认识了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篇教学作为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途径,优势日益凸显。本文以闽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5 Months of the Year Part B为例进行分析,谈谈如何通过激发—突破—生成—提升,加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的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一
期刊
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创时间较短,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略显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如教材的解读较为浅显、操作性不强、教学停留在表面化等现象。可以说,现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呼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为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PRE教学模式进行初探,以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体育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明确了学生在运动、健康及体育道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小学体育教育儿童化、兴趣化、游戏化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一个科学、便利的物质环境,还需要经过精心打造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支撑。培育体育精神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提升体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
期刊
小学生良好道德体系的形成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如果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与课本上的间接经验融会贯通,就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还能够在教材与生活的结合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来增强综合能力,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教材
期刊
审辩式思维亦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对某种现象、结论、主张的真实性、准确性、适用性等方面做出的审慎判断,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批判、否定和推翻。问题是审辩式思维的起点。本文以“认识可能性”一课为例,尝试在提问、质问、追问中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基础在审,利用认知冲突激问  【环节一】摸球活动一:大势易定,小势难判。  课件显示:箱子里有9个白球,1个黄球。  1. 摸一个可
期刊
【编者按】没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是有问题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有效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传授提问技巧、正确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期话题一起来探讨。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是教师最耳熟能详的两个词汇,也常在教学设计的目标描述中被提及。但教师在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