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一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正席卷中华大地. 在这场大变革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理解教材,这是广大师生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单选题. 为此,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对同好或学生有所裨益.
一、学习兴趣对学生有推进作用,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备条件
1. 积极期望. 从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非常有趣. 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这一学科,从而导致对学科学习的真正感兴趣.
2. 从可以到达的目标开始.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不要期望在短时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3.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做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验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持续的兴趣所必需的.
4. 保持兴趣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问问题. 当你为回答或解决一个问题而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
5. 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你可以想象成绩优秀,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对自己的肯定,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等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助你成功.
二、有了学习兴趣,还要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依学习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总结实施.
1. 课前——预习
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 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课本后的随堂练习,可发现问题,引导方向. 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本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 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 课中——认真听讲
第一,带着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的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解,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解题思路. 你就学会了做这一类题. 第五,注意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把握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眼界,然后学会自己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 课后——完成练习和作业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 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 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审慎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考察清楚. 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达的条件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4. 要敢于啃难题
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 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不够的情况下,再问问别人,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 做难题要有个消化过程,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彻底弄懂弄通. 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这类练习当中,“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
5. 复习与总结
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及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不理解不能深入的地方,着重复习巩固. 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总结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的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6. 课外的自学与升华
课外自学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做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 课后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的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以上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学好数学的五个关键字:即看、听、问、做、查. “看”即多看教材,看一些课外辅助性的学习资料. “听”即认真听讲;“问”即是勤问,问老师,问同学;“做”即做练习,做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选做一些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 “查”即检查,包括作业的检查,学习情况的检测,等等.
一、学习兴趣对学生有推进作用,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备条件
1. 积极期望. 从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非常有趣. 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这一学科,从而导致对学科学习的真正感兴趣.
2. 从可以到达的目标开始.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不要期望在短时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3.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做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验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持续的兴趣所必需的.
4. 保持兴趣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问问题. 当你为回答或解决一个问题而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
5. 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你可以想象成绩优秀,可以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和对自己的肯定,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等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助你成功.
二、有了学习兴趣,还要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依学习过程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总结实施.
1. 课前——预习
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 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课本后的随堂练习,可发现问题,引导方向. 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本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 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 课中——认真听讲
第一,带着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的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解,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解题思路. 你就学会了做这一类题. 第五,注意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把握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眼界,然后学会自己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 课后——完成练习和作业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 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 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审慎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考察清楚. 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达的条件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4. 要敢于啃难题
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 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不够的情况下,再问问别人,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 做难题要有个消化过程,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彻底弄懂弄通. 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这类练习当中,“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
5. 复习与总结
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及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不理解不能深入的地方,着重复习巩固. 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总结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的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6. 课外的自学与升华
课外自学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做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 课后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的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以上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学好数学的五个关键字:即看、听、问、做、查. “看”即多看教材,看一些课外辅助性的学习资料. “听”即认真听讲;“问”即是勤问,问老师,问同学;“做”即做练习,做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选做一些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 “查”即检查,包括作业的检查,学习情况的检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