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2-02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风险因素分析,探讨风险防范措施。方法:(1)认知护理风险涵义;(2)分析护理风险因素;(3)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的认知及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临床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医疗体制的改革,更多的病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时有出现,有了问题就要“讨个说法”,因此减少护患纠纷,就要切实做好护理风险防范。
1护理风险的涵义
1.1护理风险的定义: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
1.2护理风险管理的定义:是指对病人、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2护理风险因素
2.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2.1.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纠纷约占各种纠纷的一半。常出现执行医嘱有误、交接班不清、抢救危重病人时护理不得力、查对不严,造成护理纠纷。
2.1.2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对患者合法权利认识存在误区,对自身职责权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带教老师的法律责任不明确。
2.1.3护理技术水平不过硬,为病人的治疗、护理措施不当引发各种并发症,也有因治疗技术更新,护理能力滞后,护士对医疗设备使用不熟悉导致严重后果。
2.1.4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问题:为病人服务中实施护理措施后不能及时记录,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漏记及记录中缺乏专科特点。
2.1.5护理沟通不当:护理活动中出现语言行为不当,忽视相关制度的告知,健康教育缺乏不及时、系统,催费技巧不当等都会导致纠纷。
2.1.6护士工作不严谨:着装不整洁,举止行为不严谨,执行操作后物品留在病房内等行为。
2.2管理者因素
2.2.1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或缺乏执行力,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2.2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护理队伍成分更新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事故的发生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
2.2.3护理人力资源未能合理配置导致护士缺编,护士超强度工作。
2.2.4管理者缺乏指导和监督,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的指导,对不常用的仪器疏于管理,出现故障延缓抢救、治疗,以及护士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纠纷。
2.3病人因素
2.3.1由于患者和家属缺少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常常引起纠纷。
2.3.2病人对医护质量不满意,希望付了医疗费就应得到更好的服务,如事与愿违,病人内心难以平衡和接受。
2.3.3慢性病晚期病人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担心自己病情,难免积怨满腹,会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2.3.4住院患者管理存在隐患,如不遵守住院规则,擅自离院发生严重后果。
2.3.5病人及家属不顾医疗服务属特殊性消费,表现为过度维权。一旦不满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医院交涉索赔,向新闻媒体曝光,甚至向法院提出诉讼等。
2.3.6部分病员对治疗缺乏信心,病人有冒险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2.4社会因素: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加之新药、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影响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因素,而导致投诉和纠纷。
2.5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因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可出现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医务人员没有责任,但可引起医疗纠纷。
3防范措施
3.1对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的防范
3.1.1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护理人员需掌握更多的技能及观察判断能力,才能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疑点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确保患者的安全,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3.1.2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与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因这些制度与常规是前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医疗护理不出差错的法宝。
3.1.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护理队伍,用爱心去尊重、护理病人,这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3.2加强管理
3.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三级护理管理模式和信息反馈流程,正确认识护理差错的客观存在性,不隐瞒差错,不断总结教训,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3.2.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定护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建立《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应急预案及程序》,防止超负荷运转带来的危险。
3.2.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科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实行纠错制度,采取弹性排班;加强护理风险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病人、高危意识的管理;规范抢救仪器的保养、检查及维修制度。
3.2.4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制定护理工作协调运行报告制度,并在操作台前放置查对警示牌,对危险性较大的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警示。
3.2.5制定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对重要操作前后有相应的告知流程,必要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3.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颁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
3.2.7新技术及新流程的应用:定期进行法制知识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
3.3对病人因素的防范
3.3.1提高护患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心理患者实行个性化语言沟通,恰到好处地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3.3.2可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病人转至社区基层医院或实行家庭护理减少医疗费用。
3.4对社会因素及不能抗拒的因素的防范:需要有关部门介入,共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另外,一旦发生风险,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既可减轻医院损失,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责任。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实施,如何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无疑对护理人员是个新的挑战,所以护士应该将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将“怕出错”提升到能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的高层次上来,做到防微杜渐。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2-02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风险因素分析,探讨风险防范措施。方法:(1)认知护理风险涵义;(2)分析护理风险因素;(3)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的认知及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临床医疗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医疗体制的改革,更多的病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时有出现,有了问题就要“讨个说法”,因此减少护患纠纷,就要切实做好护理风险防范。
1护理风险的涵义
1.1护理风险的定义: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发生的护理目的之外的不良事件。
1.2护理风险管理的定义:是指对病人、护理人员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2护理风险因素
2.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2.1.1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导致的纠纷约占各种纠纷的一半。常出现执行医嘱有误、交接班不清、抢救危重病人时护理不得力、查对不严,造成护理纠纷。
2.1.2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对患者合法权利认识存在误区,对自身职责权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带教老师的法律责任不明确。
2.1.3护理技术水平不过硬,为病人的治疗、护理措施不当引发各种并发症,也有因治疗技术更新,护理能力滞后,护士对医疗设备使用不熟悉导致严重后果。
2.1.4护理文书书写缺陷问题:为病人服务中实施护理措施后不能及时记录,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漏记及记录中缺乏专科特点。
2.1.5护理沟通不当:护理活动中出现语言行为不当,忽视相关制度的告知,健康教育缺乏不及时、系统,催费技巧不当等都会导致纠纷。
2.1.6护士工作不严谨:着装不整洁,举止行为不严谨,执行操作后物品留在病房内等行为。
2.2管理者因素
2.2.1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或缺乏执行力,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2.2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护理队伍成分更新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事故的发生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
2.2.3护理人力资源未能合理配置导致护士缺编,护士超强度工作。
2.2.4管理者缺乏指导和监督,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的指导,对不常用的仪器疏于管理,出现故障延缓抢救、治疗,以及护士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纠纷。
2.3病人因素
2.3.1由于患者和家属缺少相关医学知识,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常常引起纠纷。
2.3.2病人对医护质量不满意,希望付了医疗费就应得到更好的服务,如事与愿违,病人内心难以平衡和接受。
2.3.3慢性病晚期病人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担心自己病情,难免积怨满腹,会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2.3.4住院患者管理存在隐患,如不遵守住院规则,擅自离院发生严重后果。
2.3.5病人及家属不顾医疗服务属特殊性消费,表现为过度维权。一旦不满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医院交涉索赔,向新闻媒体曝光,甚至向法院提出诉讼等。
2.3.6部分病员对治疗缺乏信心,病人有冒险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使护理过程中风险加大。
2.4社会因素: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加之新药、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影响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因素,而导致投诉和纠纷。
2.5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因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可出现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医务人员没有责任,但可引起医疗纠纷。
3防范措施
3.1对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的防范
3.1.1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护理人员需掌握更多的技能及观察判断能力,才能在护理过程中遇到新、疑点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确保患者的安全,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3.1.2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与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因这些制度与常规是前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医疗护理不出差错的法宝。
3.1.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护理队伍,用爱心去尊重、护理病人,这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3.2加强管理
3.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三级护理管理模式和信息反馈流程,正确认识护理差错的客观存在性,不隐瞒差错,不断总结教训,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3.2.2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定护理人员的劳动负荷,建立《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应急预案及程序》,防止超负荷运转带来的危险。
3.2.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科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实行纠错制度,采取弹性排班;加强护理风险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病人、高危意识的管理;规范抢救仪器的保养、检查及维修制度。
3.2.4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制定护理工作协调运行报告制度,并在操作台前放置查对警示牌,对危险性较大的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警示。
3.2.5制定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对重要操作前后有相应的告知流程,必要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3.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颁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
3.2.7新技术及新流程的应用:定期进行法制知识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
3.3对病人因素的防范
3.3.1提高护患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心理患者实行个性化语言沟通,恰到好处地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3.3.2可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病人转至社区基层医院或实行家庭护理减少医疗费用。
3.4对社会因素及不能抗拒的因素的防范:需要有关部门介入,共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另外,一旦发生风险,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既可减轻医院损失,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责任。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实施,如何加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无疑对护理人员是个新的挑战,所以护士应该将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探讨和研究,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将“怕出错”提升到能积极思考“哪里可能出错”的高层次上来,做到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