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当教材的“主人”,做教材的“鉴赏者”和“发者”,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紧围绕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的核心内涵、结构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的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数学的神秘王国。
一、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来创设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时间证明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碰触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问题情景时,会激发强烈的生活体验感,萌发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见。这是因为数学变身生活,消除了孩子们对数学的陌生感,自然而然地做到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使孩子们有条件、有能力、有渠道开动脑筋,产生数学思维。考虑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一定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变更、剪裁和拉伸,以期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
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北师大版 下同),教材出示的是“荤素食谱”,是通过荤素搭配,培养学生有序、不遗漏的搭配理念。鉴于学生的日常饮食均由家长安排,对荤素搭配其实并不了解,而且运动会的自买自购非常熟稔的情况,我在数学中设计了学生在运动会时到校卖店购食和饮料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购买自己喜爱的食品和饮料,掌握了搭配的学问和方法。
二、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做适当的调整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数学材料的编撰并不都贴近各个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接触的环境和事物及其有限,对教材的理解常常会出现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现状,结合学生的阅历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难于理解的内同转化为学生常见的熟悉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课中有几个小调查,要求学生调查班上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再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无非是向学生参透统计思想,至于统计的内容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安排。我在设计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所在地——瓦房店地区的特点来安排教学。首先出示几幅瓦房店盛产的各种水果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水果之乡,随后提问:瓦房店地区生产哪些水果?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学争先恐后的抢答。这种安排一改教材中原本较为枯燥的调查活动,同样可以达到统计教学的目的。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计出自己爱吃的水果种类,积极性很高,收效甚佳。
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对有关教材内容编排进行组和改编
数学教材中编排的练习题有的难度较大,去偏偏安排在第一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挫傷学生的积极性。这几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重组练习题和复习题,重组要遵循神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利用找到的规律解决想过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将练习课和复习课整体设计出一个活动主题,将游戏与练习、复习穿插进行,使学生轻松地运用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以游园为主题,引导学生参加虚拟的游园活动,取名为“游园会”,指导学生每游以一处景观就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后就通过,继续向前走,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就不能过关,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还可以设计闯关活动、小组竞赛等形式,把枯燥的练习课、复习课上活了,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巩固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第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搭建自主探究和发展平台
在新课程教材中,有些新授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难度较低,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和自主学习平台。另外,教材中还存在着部分知识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做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迁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加以扶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获取知识。
如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一课,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材是以“买书”为题,出示:《汪汪乐园》28本,每本9元;《海底世界》4本,每本36元;《淘气历险记》10本,每本13元;《咪咪学校》8本,每本8元。然后提问:《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在教学中可不出示。若改为: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书?想买什么书?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根据自己选择的书来计算价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计算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大胆处理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教学上更要摒弃传统的“讲例题,套公式”的教学思路,正确看待学生的多种算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探索的品质,这远比单存获取数学知识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辽阳县刘二堡河北小学 辽宁辽阳)
一、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来创设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时间证明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碰触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问题情景时,会激发强烈的生活体验感,萌发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见。这是因为数学变身生活,消除了孩子们对数学的陌生感,自然而然地做到将数学与生活的统一,使孩子们有条件、有能力、有渠道开动脑筋,产生数学思维。考虑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一定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变更、剪裁和拉伸,以期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
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北师大版 下同),教材出示的是“荤素食谱”,是通过荤素搭配,培养学生有序、不遗漏的搭配理念。鉴于学生的日常饮食均由家长安排,对荤素搭配其实并不了解,而且运动会的自买自购非常熟稔的情况,我在数学中设计了学生在运动会时到校卖店购食和饮料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购买自己喜爱的食品和饮料,掌握了搭配的学问和方法。
二、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做适当的调整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数学材料的编撰并不都贴近各个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接触的环境和事物及其有限,对教材的理解常常会出现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现状,结合学生的阅历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难于理解的内同转化为学生常见的熟悉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课中有几个小调查,要求学生调查班上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再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无非是向学生参透统计思想,至于统计的内容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安排。我在设计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所在地——瓦房店地区的特点来安排教学。首先出示几幅瓦房店盛产的各种水果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水果之乡,随后提问:瓦房店地区生产哪些水果?教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学争先恐后的抢答。这种安排一改教材中原本较为枯燥的调查活动,同样可以达到统计教学的目的。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计出自己爱吃的水果种类,积极性很高,收效甚佳。
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对有关教材内容编排进行组和改编
数学教材中编排的练习题有的难度较大,去偏偏安排在第一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挫傷学生的积极性。这几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重组练习题和复习题,重组要遵循神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利用找到的规律解决想过的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将练习课和复习课整体设计出一个活动主题,将游戏与练习、复习穿插进行,使学生轻松地运用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以游园为主题,引导学生参加虚拟的游园活动,取名为“游园会”,指导学生每游以一处景观就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后就通过,继续向前走,遇到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就不能过关,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还可以设计闯关活动、小组竞赛等形式,把枯燥的练习课、复习课上活了,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巩固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第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搭建自主探究和发展平台
在新课程教材中,有些新授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难度较低,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和自主学习平台。另外,教材中还存在着部分知识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做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迁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加以扶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获取知识。
如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一课,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材是以“买书”为题,出示:《汪汪乐园》28本,每本9元;《海底世界》4本,每本36元;《淘气历险记》10本,每本13元;《咪咪学校》8本,每本8元。然后提问:《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在教学中可不出示。若改为: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书?想买什么书?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根据自己选择的书来计算价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计算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高度,大胆处理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教学上更要摒弃传统的“讲例题,套公式”的教学思路,正确看待学生的多种算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探索的品质,这远比单存获取数学知识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辽阳县刘二堡河北小学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