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可以说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谈虎色变,他们被动地去习作,导致写出来的内容既空洞,又缺乏新意,这种习作理念则违背了写作的初衷,其实,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分享的过程,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写一写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等,把自己的真性情述说出来,这样的写作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树立这样的写作年头,也才能够更为自主地去写作,才能拥有一片快乐的蓝天。基于此,师生要给予写作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3-01
引言:作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正因为学生日常的积累素材较少,缺乏洞察力,固守写作的条条框框,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学生的习作中问题百出,所以,提高写作教学则势在必行。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一、挖掘名篇作者(名家)的经典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
古往至今,文学名家也是数以万计的。古代圣人孔夫子的“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事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司马迁惨受酷刑后发愤著《史记》伟大鸿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等等;近到我们熟悉的“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去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闻一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的鲁迅等等,这些大家们哪一位没有建立过艰险,哪一位不是身经百战后才有了如今的成就……这些名家的人生经历,我们都可以作为案例,都可以深度去挖掘。当学生自己真正感悟后,也才能使得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加的充实、有血有肉。因此,要想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来,要想使得自己的文章有文采,要挖掘一些经典事例作为自己写作的引子,这样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尽量让写作素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写作素材多样化要拓宽学生积累素材的范围,不要仅局限于常见的名人名言、光辉事迹上面等。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需要从不同的渠道、途径获取多样化的写作素材,让自己的文章有新意,与众不同。
最好的写作素材首当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学生的自我生活体验,还是一些社会上的热点新闻、自然风光等,都可以作为优秀的作文素材进行积累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佳作,比如古文有《醉翁亭记》,现代文则有《荷塘月色》以及《故都的秋》等优秀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既能够为自己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还能开拓他们观察自然景物的视野,为他们的写作也积累一些好的材料,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够掌握一些好的写作方法。选取社会热点新闻作为作文的写作素材也会使得写出来的作文跟实际相联系,而且还会言之有物,使得文章更具时代感。在实际作文教學当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自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让学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新意。
三、课外拓展阅读,积累丰富素材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倾诉,通过阅读能及时吸收、掌握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等。这就需要学生除了要掌握教材的阅读外,也需要结合课余时间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启迪和熏陶学生的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拓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通过生活经历以及体验多积累一些真实的素材。再通过训练,让学生都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同一材料中的多种使用价值,要学会比较、分析、渗透,写出有新意的、有深度的文章来。
例如,当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去阅读《阿Q正传》以及《狂人日记》等一系列的小说,这样有助于学生更为系统地去学习、研究、认知鲁迅先生的作品独有的特点,去感受作品是如何立片言尽显人物精神、细节彰显人物性格等的技巧的,拓宽阅读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再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时,也会大有帮助的。当学习完《雷雨》这篇话剧后,也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老舍的《茶馆》……通过拓展阅读,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名家大师们的如椽之笔,还有利于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写作,加之自己的感悟,把理论学习转换为自己的技巧和实际能力,让自己的笔也能够在使用这些“营养”的时候达到“下笔如有神”境界,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迈出新的一个台阶,更上一层楼。
四、鼓励学生将写作创新视为需求
写作能够通过语言符号,及时传达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作文立意是否深刻主要是和学生积累的素材有很大的关系,也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品格,文如其人正是这个道路。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品格和情感,它的文章也会带有怎样的情感和品格。写作的最高境界则是能够拥有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时,也要把作文教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优化写作,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也要让学生建立这种意识:把写作视为生活需求,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打破纯粹的技法练习,让学生都能把写作变成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传达心声的有效手段。当面对学习与生活压力时,学生也可以把写作视为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在正确宣泄情感的同时,逐渐使得习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能加强学生的文化创造力,也能帮助学生净化心灵空间,受到美的熏陶。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师生都应该把写作视为一段神奇的生命旅程,在彰显自我个性、风格、表情达意的同时,还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的生动。
此外,也要让学生树立一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拓宽写作的范围,多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让积累成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成为永不枯竭的笔墨。
参考文献:
[1]侯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
[2]贺兆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88-89.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霍佩峰 《谈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现代语文》 2011年第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3-01
引言:作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正因为学生日常的积累素材较少,缺乏洞察力,固守写作的条条框框,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学生的习作中问题百出,所以,提高写作教学则势在必行。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一、挖掘名篇作者(名家)的经典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
古往至今,文学名家也是数以万计的。古代圣人孔夫子的“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事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司马迁惨受酷刑后发愤著《史记》伟大鸿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等等;近到我们熟悉的“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去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闻一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的鲁迅等等,这些大家们哪一位没有建立过艰险,哪一位不是身经百战后才有了如今的成就……这些名家的人生经历,我们都可以作为案例,都可以深度去挖掘。当学生自己真正感悟后,也才能使得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加的充实、有血有肉。因此,要想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来,要想使得自己的文章有文采,要挖掘一些经典事例作为自己写作的引子,这样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尽量让写作素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写作素材多样化要拓宽学生积累素材的范围,不要仅局限于常见的名人名言、光辉事迹上面等。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需要从不同的渠道、途径获取多样化的写作素材,让自己的文章有新意,与众不同。
最好的写作素材首当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学生的自我生活体验,还是一些社会上的热点新闻、自然风光等,都可以作为优秀的作文素材进行积累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佳作,比如古文有《醉翁亭记》,现代文则有《荷塘月色》以及《故都的秋》等优秀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既能够为自己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还能开拓他们观察自然景物的视野,为他们的写作也积累一些好的材料,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够掌握一些好的写作方法。选取社会热点新闻作为作文的写作素材也会使得写出来的作文跟实际相联系,而且还会言之有物,使得文章更具时代感。在实际作文教學当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自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让学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新意。
三、课外拓展阅读,积累丰富素材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倾诉,通过阅读能及时吸收、掌握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等。这就需要学生除了要掌握教材的阅读外,也需要结合课余时间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启迪和熏陶学生的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拓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通过生活经历以及体验多积累一些真实的素材。再通过训练,让学生都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同一材料中的多种使用价值,要学会比较、分析、渗透,写出有新意的、有深度的文章来。
例如,当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去阅读《阿Q正传》以及《狂人日记》等一系列的小说,这样有助于学生更为系统地去学习、研究、认知鲁迅先生的作品独有的特点,去感受作品是如何立片言尽显人物精神、细节彰显人物性格等的技巧的,拓宽阅读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再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时,也会大有帮助的。当学习完《雷雨》这篇话剧后,也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老舍的《茶馆》……通过拓展阅读,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名家大师们的如椽之笔,还有利于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进行写作,加之自己的感悟,把理论学习转换为自己的技巧和实际能力,让自己的笔也能够在使用这些“营养”的时候达到“下笔如有神”境界,使得学生的习作水平迈出新的一个台阶,更上一层楼。
四、鼓励学生将写作创新视为需求
写作能够通过语言符号,及时传达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作文立意是否深刻主要是和学生积累的素材有很大的关系,也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品格,文如其人正是这个道路。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品格和情感,它的文章也会带有怎样的情感和品格。写作的最高境界则是能够拥有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时,也要把作文教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优化写作,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也要让学生建立这种意识:把写作视为生活需求,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打破纯粹的技法练习,让学生都能把写作变成学习、工作、生活的一种传达心声的有效手段。当面对学习与生活压力时,学生也可以把写作视为情感需求和审美需求,在正确宣泄情感的同时,逐渐使得习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能加强学生的文化创造力,也能帮助学生净化心灵空间,受到美的熏陶。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师生都应该把写作视为一段神奇的生命旅程,在彰显自我个性、风格、表情达意的同时,还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的生动。
此外,也要让学生树立一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拓宽写作的范围,多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让积累成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成为永不枯竭的笔墨。
参考文献:
[1]侯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
[2]贺兆山.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88-89.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霍佩峰 《谈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现代语文》 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