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根本路线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毛泽东经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几代领导人创立并在不同时期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是由于坚持这条思想路线,邓小平作出了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使我党得以在各个时期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左”的思想的束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005—04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创立和发展
  
  (一)毛泽东开创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为什么情有独钟地借用并改造“实事求是”这一古成语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着深刻的必然。“实事求是”最早源自西汉的《漢书》一书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句,本意是表明做学问时的严谨认真、诚实的治学态度,被毛泽东于上世纪40年代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而成为一个科学的哲学概念。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引致的。一个是与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受到的湖湘文化或湘学士风的影响分不开的。湘学士风是指将“理学”和“实学”糅合在一起,经湖南历代学者阐发而形成的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躬行实践的治学风气。而当时作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今湖南大学的前身)便是这种湘学士风的典范。该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秉承“务实”、“求实”的教育理念,故而形成了“务实”的传统,主要包括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学贵力行的治学风格。岳麓书院创于唐末五代的僧人办学,经北宋开宝元年潭洲太守朱洞在此基础上正式创立,1914年曾留学德国的一个叫宾步程的学子任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他在1917年将此校迁入岳麓书院时,为书院题写了“实事求是”的匾额高悬于大门上方檐下作为校训,而首倡“实事求是”校训的人则是1914—1920年期间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校长的留美人士赵天麟。青年毛泽东在1916年至1919年就读湖南一师期间,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与同伴们研讨革命真理。自然,时值风华正茂、胸怀天下、一心修学储能的毛泽东对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校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就是毛泽东在1941年和1943年在为延安中央党校题词时将“实事求是”作为其校训的直接原因。二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提出了要注重实践调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从而确立了一条同主观主义相对立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提炼是毛泽东创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因。
  (二)邓小平重新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首次明确而完整地概括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率先批判“两个凡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支持和领导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过程中,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吸收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成果的基础上,于1980年2月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党的十二大据此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正式阐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历经数次党的代表大会,这条思想路线的内容没作任何改动。正是在它的指导下,邓小平作出了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三)江泽民、胡锦涛深化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面对新的世纪来临,江泽民在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的基础上,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施提出了与时俱进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他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2]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又面临着多种新的复杂的矛盾,改革发展需要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和各种新的矛盾所形成的深层次、综合性的问题,胡锦涛在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践效果。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从而丰富和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是指导科学发展观等形成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时期贯彻要求的四次概括是既独有其指,又彼此贯通的。一方面,从上述四次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不同时期的提法具有各自的现实针对性,提出于不同的时代条件,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点,解决的是不同时代的新课题,而且各有侧重。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针对我党历史上一度盛行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要反对与之相对立的主观主义路线而言的,强调的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践,重视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并发展真理。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是鉴于“文革”结束后,由于个人崇拜、个人专制以及林彪“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造成干部群众普遍存在思想僵化和半僵化的思想状况而言的,侧重强调的是要打破陈规,摆脱思想僵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江泽民“与时俱进”的提法是在新时期“三情”发生新变化给我党提出了新的挑战的情况下产生的,旨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开拓创新,富于创造性,而不能固步自封。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新变化对党的工作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倡导的“求真务实”则体现了改革开放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情况下,要发扬务实精神,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杜绝“假、大、空”和防止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上述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四次概括之间又是彼此贯通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和目的的,都有着共同的基本内容,它们都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内在要求或体现,都体现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四句话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
  
  我们知道,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从中国革命的实践要求中开始阐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在30年代末期首次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庄严使命,这种时间上的先后表明了二者的内在关联,就是说,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正是由于实事求是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即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党的实际工作中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集中而深刻的体现,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中国化表述。没有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创立的根本思想前提和历史起点;实事求是是贯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内容中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马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和灵魂,它宛如一根红线串联其中,正如十五大报告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把握了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就把握住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大成果之间的根本联系及统一性。
  正是由于坚持了实事求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开创并不断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新中国建立后的前30年,我们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既留下了经验,又存在教训。因为坚持了这一路线,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和平改造的成功,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正是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实践中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新中国建立后的后30年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恢复了党的思想路线,并遵循这一路线实行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在今天,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最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4]从邓小平恢复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实事求是成为了新时代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成为了最重要的时代精神。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来经历过四次大的争论,每一次争论无不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而每一次争论的最后走向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第一次大争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实行改革开放的争论。经过全党全国范围内激烈的争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权威。邓小平所作的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打破了“两个凡是”的崇拜,书写了我党第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第二次大争论是发生于1991年的姓“社”姓“资”的争论,其核心问题是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以市场经济体制再造了中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贯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回应并回击了“左”倾势力凡事都大问姓“资”姓“社”否定压制改革开放的做法,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书写了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部宣言书。
  第三次大争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的姓公姓私的争论。姓“社”姓“资”的左的观点在这一时期演变为姓公姓私的争论,中心问题是私营经济是活水还是祸水。江泽民同志作出了“五二九”讲话,并在党的十五大上创造性地阐述了党关于所有制的新理论,在新的时期掀起了冲破姓公姓私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将我国的经济改革推进到努力探索多种所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新阶段,顺应了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论断,打破了“所有制崇拜”,书写了我党第三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第四次大争论始于2004年6月,是关于继续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还是退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争论。“左”的势力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否定改革实践,以批判新自由主义从根本上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主张退回到改革前的局面。胡锦涛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拒绝了“左”的选择,旗帜鲜明地指明了我们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5]他还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6]党中央、国务院以推進改革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这次争论同前三次一样以“左”的势力的失败告终。我党又谱写了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杰作。
  实践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争论都事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我党正是高屋建瓴地把握住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键,力排非议,一次又一次冲破“左”的束缚,拨正改革的航向,才促进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向纵深推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到更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不断开创和取得的每一个重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所谓共产党的先进性,是指共产党对于时代潮流本应具有的高于一般群众的前瞻性、自觉性和执行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很早就阐明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内涵:“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7]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其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就是在阶级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先进性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而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正如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保蓬勃生机的法宝。”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能大胆借鉴别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方方面面的进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改革苏联模式,审视欧美模式,分辨东南亚模式,避免拉美模式,在充分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不可复制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典性论断,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到开办经济特区,从按劳分配到多种分配方式,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一国两制”,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后继者的不懈探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精髓就在于“走自己的路”,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独立自主地探索,靠改革创新发展,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以人民群众为根本,发扬优良民族传统,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立志和谐世界建设。中国模式在国际上被赞誉为“北京共识”,对世界秩序发生着日见增长的影响。中国模式独特而不霸道,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走自己的路”的传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的“中国特色”: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归结起来,就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解放思想推动下的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在今天,改革虽然成就辉煌,但还远远没达到目的,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希望。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8]改革必须正视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包括城乡矛盾、贫富矛盾、地区矛盾、经济的自主性与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的矛盾、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通过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对目前我国面临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眼下这波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改革调整的契机。不能单单刺激扩大内需,那样的措施只能起短期的作用,片面增长可能带来更大的不均衡和不平等,要使经济更均衡、持续地增长,就必须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因此,要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要把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增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提高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公共支出;构建更有效的社会安全保障网,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增强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保护;进一步扩大对外服务业市场,推动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向服务驱动的经济转变;继续淘汰落后生产力,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薄弱的重要产业的发展;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有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
  (三)坚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江泽民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在把握客观规律,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中更新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要“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10]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大力推進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无止境,与时俱进的精神就必须一以贯之。
  总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建国、强国的法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路线。
  
  参考文献:
  [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8、143.
  [2][9][10]江泽民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3、87、335.
  [3]江泽民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
  [5][6][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11、1.
  [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责任编辑/彭巍)
其他文献
摘要:围绕大学师生关系,很多现行研究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淡漠,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本文根据在山东工商学院抽样调查所获的269份问卷数据,对大学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性格、师生交往方式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自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研究的因素中学生的年级、性别是决定师生亲密关系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对
期刊
摘要:一位哲人曾经讲过,如果一次犯罪可以说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审判则是污染了水源。当司法腐败盛行,司法将不能再担任正义的防线。而如今,层出不穷的法官腐败案件,突出了我国防治司法腐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以周文轩案为例,对我国防治法官腐败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周文轩案;法官腐败;司法制度  中图分类号:D917.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以福州开元寺个案,归纳分析都市佛教社会参与的变化,观察都市佛教在社会功能上的转型。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目的是以之为都市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存适提供一个个案研究实例的参照。研究结果表明,以佛教社会学的角度,对僧团进行多学科的个案研究,以反映出都市佛教不断转型的历史轨迹,也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都市佛教;现代转型;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河北省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文化资源的大省,特别是民间音乐文化。如何保证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有序、合理地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地发扬、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促进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与流行音乐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社会现实中,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河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路经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要:巴维尔·米夫,中国问题专家,关于中国问题上在共产国际中颇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中国共产党命运的人物。米夫曾两次来华,本文将试图围绕米夫1927年首次来华的主要经历及其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米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D8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42—02    一、米夫背景简介    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米夫,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定位和走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我们应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的指导下,处理好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先进
期刊
摘要:评估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本文论述了开展医院评估的重要性,作为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主要情报信息窗口,是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不断以医院评估为契机,依靠图书馆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全面提升自身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评估;图书馆;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美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张通过个人奋斗、个人的自我设计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在好莱坞的卡通片中,无论是对传统外来故事进行改编,还是新创作的童话,不管影片主人公生活在何时何地,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在好莱坞卡通片中统统都体现出美国文化精神的移植与再现。  关键词:美国文化精神;移植;再现;卡通片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
期刊
摘 要:魏晋年间,中国诗坛被玄言诗垄断,是他,在诗坛吹起一阵清新的风,开一代田园诗派;他,挣扎在入仁与出世的矛盾中,最终与黑暗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他,在儒家与道家的思想中游弋,将儒、道的思想寓于自然的语句中;他,以平淡自然之语,成就了千古佳句;他,把金刚怒目的情怀深藏于那颗壮志成空的心中……他,就是陶渊明,爱酒、爱菊、爱书,安贫、固穷、乐道,悠闲于南山采菊的他,却将满腔的政治理想写在了《桃花源记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科技资本视角对温州民营企业分化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科技资本内部差异与企业分化的内在逻辑演变。研究发现温州民营企业整合诉求与科技资本运行的社会张力明显;企业科技资本内部整合机制严重缺失并诱发中轴化倾向;科技资本在企业分化中的症结集中在科技保障机制层面;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科技资本与民营企业分化存在着隐性的变动。  关键词:科技资本;民营企业;温州模式;企业分化;  中图分类号:F27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