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点圆”工作系统,根据“点圆”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可以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分为对外的外延管理和对内的内涵管理两大工作体系,运用“横向协作”战略开展对外的工作,运用“系统推进,全面提高”战略进行对内的管理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一、开展德育工作的外延管理
将中学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确立为“点”的内容,将与学校德育工作相关的外部环境的沟通工作确立为“圆”的内容,形成有利于中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体现在中学学校要建立开放式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加强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及家庭环境。
(一)当今的德育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德育管理注重校内的德育资源管理,忽视了对校外的德育资源管理,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
(二)社会、家庭是学校之外两个重要德育支柱。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过程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然而过程中每个的主导者都有自己的性格、风格和长处、短处,有时一个主导者对另一个主导者的技艺和创造持批评态度,不仅力图用刀子在未加工的大理石上精心雕刻,而且总想对另一个巧匠刚刚做好了的地方乱加修补。但是这样的情景昭示我们,假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得不到及时沟通和协调,它将对学生的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成功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网。对此,我们要努力实现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可通过在各用人单位设立相对固定的联络点或通过实地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举办讲座等,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德育工作的内涵管理
具体体现为对学生“关注圈”由小到大的变化,体现为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放眼于未来时代的要求去洞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扩大对于学生的关注半径,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而且关注学生的明天,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对德育发展态势的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且带动了思想文化、道德及意识形态的变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冲突随着社会变迁既有新的融合,也有新的挑战,所有这些都不能不反映到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理念、价值观的衍生中来,所以,必须以动态的眼光去审视、研究分析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承载起时代赋予德育工作的使命。
德育管理的实施途径可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成长,以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6个分系统为纬,以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德育教育3个子系统为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学生德育实施体系。如德育教育的目标,可以把初一年级的目标定为“迈好初中第一步,做个合格中学生”;初二年级的目标定为“迈好初中第一步,做个有志有为的少年”;初三年级目标定为“迈好人生第一步,做个合格的即将毕业生”。这样,三级目标环环相扣,使中学生的言行有了准则,努力有了方向。
第二个层面,各班以年级德育实施体系所确定的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作为点,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划圆。在总目标下建立符合各班实际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近期目标及长远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当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以此来检查指导行动,督促规划本班的各项工作,创造性地逐步向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和总的共同目标靠拢。
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每名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的同时锻炼自我,在被管理的同时又受到教育,不仅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而且还能够从中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充分体现“点圆式”工作法中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活动育人的功能。
一、开展德育工作的外延管理
将中学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确立为“点”的内容,将与学校德育工作相关的外部环境的沟通工作确立为“圆”的内容,形成有利于中学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体现在中学学校要建立开放式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加强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及家庭环境。
(一)当今的德育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德育管理注重校内的德育资源管理,忽视了对校外的德育资源管理,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
(二)社会、家庭是学校之外两个重要德育支柱。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过程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然而过程中每个的主导者都有自己的性格、风格和长处、短处,有时一个主导者对另一个主导者的技艺和创造持批评态度,不仅力图用刀子在未加工的大理石上精心雕刻,而且总想对另一个巧匠刚刚做好了的地方乱加修补。但是这样的情景昭示我们,假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得不到及时沟通和协调,它将对学生的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成功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网。对此,我们要努力实现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可通过在各用人单位设立相对固定的联络点或通过实地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组织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举办讲座等,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德育工作的内涵管理
具体体现为对学生“关注圈”由小到大的变化,体现为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放眼于未来时代的要求去洞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扩大对于学生的关注半径,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而且关注学生的明天,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对德育发展态势的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且带动了思想文化、道德及意识形态的变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冲突随着社会变迁既有新的融合,也有新的挑战,所有这些都不能不反映到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理念、价值观的衍生中来,所以,必须以动态的眼光去审视、研究分析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承载起时代赋予德育工作的使命。
德育管理的实施途径可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成长,以德育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6个分系统为纬,以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德育教育3个子系统为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构建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的,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学生德育实施体系。如德育教育的目标,可以把初一年级的目标定为“迈好初中第一步,做个合格中学生”;初二年级的目标定为“迈好初中第一步,做个有志有为的少年”;初三年级目标定为“迈好人生第一步,做个合格的即将毕业生”。这样,三级目标环环相扣,使中学生的言行有了准则,努力有了方向。
第二个层面,各班以年级德育实施体系所确定的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作为点,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划圆。在总目标下建立符合各班实际的分阶段、分层次的近期目标及长远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当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以此来检查指导行动,督促规划本班的各项工作,创造性地逐步向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和总的共同目标靠拢。
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每名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的同时锻炼自我,在被管理的同时又受到教育,不仅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而且还能够从中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既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充分体现“点圆式”工作法中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活动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