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矛盾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是两个重要的生活环境,而家长与班主任就是两个环境中的教育者,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的,那么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学生来说,人格发展与学习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乡村,虽然许多家长的学识较为浅薄,但他们一样爱孩子而时刻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会时刻与班主任沟通,也会因此产生些小矛盾,要科学化解矛盾让乡村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乡村小学;班主任;家长;矛盾化解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獻标识码】A
  一、问题缘起
  在乡村教育实习顶岗班主任一职位,在这期间对班主任这一神圣的职位颇有感触:班主任工作的确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虽具体而实在,但是创造性强、生成性大。班主任要处理学生学习、班级管理和人际关系等问题,担负着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这对于刚实习就担任班主任职位的我来说,面临的挑战就更加严峻。就是在这严峻的考验中出现了一些令我难以处理的问题——与农村家长之间产生了误会,发生些矛盾。我知道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如何,从微观上说关系着小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千家万户的幸福期盼,从宏观上说关系着我国未来建设者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可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而影响学习。化解老师与家长的矛盾,有效沟通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二、矛盾产生的间接原因
  1.教师与家长的角色中,家长常常是过于溺爱或完全放任。而教师是理智重于情感。
  2.教师在学校看孩子的多维表现:成绩、作业、课堂参与、品质等,而家长单方面看孩子在家的成绩。
  3.平时教师与家长疏于沟通,彼此不了解,出现了问题再联系,家长多偏向孩子。
  4.教师与家长从事不同的工作,对教育家长更多的是不解。
  三、农村家长素质研究
  若要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避免今后工作中出现的不愉快现象,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要提前摸清农村家长的特点,知己知彼才可以轻松与家长沟通,更顺利地进行家校联合。
  (一)学历整体较低
  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家长普遍学历偏低。85%以上的家长都是初中学历以下,高中学历不足10%,而高职高专或者本科学历更是寥寥无几,家长对学习及知识的冷漠造成整体学习氛围缺失。
  (二)教育观念落后与教育观念扭曲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家庭自身教育观念落后,大部分家庭是一代又一代子孙完成小学教育后就不再读书,回家务农现象很多。一是觉得读书没用,务农可能会分担劳动力短缺现象,再者是经济条件限制了继续求学的路,即使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也不得不退学回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对“知识”的渴求也不高。有一则小故事特别形象地讲出关于农村生活的意识形态:“问放牛娃:放牛干 吗?挣钱娶媳妇生娃,生娃干吗?再赚钱娶媳妇生娃……”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农村教育观念一直落后。但由于社会进步,农村的许多思想观念也有所进步,这使得许多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转变许多,也逐渐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另一种家长却有另一极端的想法:把教育功利化,认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脱离农村的苦海,扭曲了教育本身的意义。这对劳动教育和文化教育存在盲目感,慢慢渗透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冷漠与鄙视。
  也有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和家长没有任何关系,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完全是老师与学校的责任,完全不懂得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与家长也是息息相关的。
  (三)错误的教育方式
  农村家长会单方面认为孩子分数高就足够了,对于学习的过程与成长的经历从不关注,孩子做的符合家长的心意即可,三观教育也是扭曲的,若犯了错,就会用暴力的方式解决,如谩骂、呵责、训斥、殴打,根本没有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家长也会有意无意地与其他孩子攀比,不管是比较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会是一把伤害孩子的利器,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
  (四)性格较为直率
  由于生活背景并不复杂,淳朴的农民可能生活没有太多烦琐的规矩,也未被条条框框所限制,部分家长与人接触是比较直接、率真,有什么便说什么,这也是他们与人往来的又一特点,也实属豪放的又一特殊类型。
  家庭背景、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和规模等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农村成长的孩子这几种因素都相对不和谐,才导致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形态,所以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是家长与教师共同的责任,与农村家长更好地沟通也是乡村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之一。
  四、矛盾的解决策略
  家长与班主任在接触过程中会出现矛盾,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与家长相比,班主任了解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教育规律,懂得更多、更深的教育学问。所以班主任更应积极主动客观地应对所出现的问题,理性思考,寻求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家长与班主任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家长不了解现实情况造成的;有的是班主任考虑的不周全才导致工作上的失误;还有的是家长主观臆断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等等。不论是那种情况都要与家长心平气和地沟通,如果是教师的问题,应坦率、诚恳地说出自己工作中的失误,诚挚的道歉,相信家长也会理解老师,从而化解矛盾以消除两者间的隔阂。
  (一)突发矛盾的解决
  1.控制情绪,尊重家长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质疑,有时候在复杂的情况下,双方都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小争端。但班主任不应反过来责问家长,觉得家长不尊重教师,认为老师的一切都是权威性的。而一个班主任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是有较高的自制力,懂得控制情绪。在遇到粗野无礼的家长,让人产生心烦意乱的情绪的时候,首先必须让自己冷静与沉着,让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理智控制之下。家长用错误的方式与班主任“沟通”,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平复家长的怒气,再进一步沟通化解矛盾。如果真的遇到个别家长不讲道理,班主任更要冷静,克制情绪,不要进一步激化矛盾,如果事情非常严重要寻求领导的帮助。   2.了解原因,冷静分析
  在保持冷静的前提下,安抚家长情绪,班主任老师再及时了解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冷静客观地分析事件,及时找到原因。根据情况的不同或家长类型的不同,用合适的方式耐心细致的询问学生或家长,与家长、学生双方了解情况后,分析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问题的出现。了解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从实质上解决矛盾的根源。
  3.妥善解决,化解矛盾
  寻找到原因,客观理性的分析情况之后,使事情得以妥善解决。
  【案例一】刚进入校门,一名家长气冲冲地走到我身旁,以指责的语气说着:我家孩子不写作业我为什么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情况?……一连串的问题如剑雨一样刺向我,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家长呵责一番。当时真的是无言以对,愣半天过后,依旧不了解情况。从家长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教师不负责任,而对班主任来说,是家长在无理取闹。
  就案例一中的事情来说,与农村家长产生矛盾,就要班主任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家长无厘头的埋怨就与家长继续争执。首先想到农村家长的特点,他们与别人接触与沟通的方式比较直接,有什么说什么,另外由于个别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学生的一切都是老师的责任,所有的问题全推给老师。自己保持冷静的前提下安抚家长情绪,等老师进一步询问情况以后再进行沟通。就写作业问题,事实的真相是老师有过一次没检查作业,才致使某些孩子也放松了警惕,偶尔不完成作业,这的确是工作上的失误。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在家中完成,家长的监督不到位,也会使孩子懈怠、偷懒。在教师、家长都冷静下来后说清楚事情再仔细分析,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化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也让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懈怠任何一个环节。
  【案例二】开学伊始,接管新的班级,对班级的一切还不了解,询问班级的班长是哪一位同学后进行班级的各项工作,不久又重新选择其他班干部。家长突然发来信息说:我家孩子不惹事,认真学习,为什么就把孩子学习委员这一职位撤下来?孩子回来就哭诉,觉得很委屈,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伤害。一直强调学习好、不惹事就不应该撤职,家长一连串地指责老师。
  就案例二来说,教师的责任是没做好之前的工作,接手新班级没完全了解班级组织机构,匆忙进行后续工作,意识到班委会成员的不足,直接进行选举,孩子可能一直是服从老师的状态,也未及时说班级有学习委员一职。家长对于此次事件也未完全了解清楚就斥责班主任的工作,对于一直强调学习好就是孩子的所有能力也是教育观念扭曲的现象。这就要教师在化解矛盾及沟通上做一番工作了。
  农村家长95%以上是不了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的,他们的教育方式是片面且是经验性的,所以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尽量用一些直白且通俗易懂的知识。
  (二)避免矛盾发生,工作落在平时
  1.了解家长类型
  “东西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了解家长的这种心理,是与家长成功沟通的一半,也是与各种类型家长成功交往的基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家长,都要讲一讲孩子的优点。
  “护短型”家长: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在指出孩子的缺点与错误时,要先多指出孩子的优点再慢慢过渡到孩子的错误与不足,更要在私密的场合下洽谈、协商,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适时地帮助家长提高一些教育素养,以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
  “棍棒型”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在家中会打到孩子听话,在学校叮嘱老师“不听话就打,打老实就好,”这种家长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一种会把孩子打得过于懦弱、怕事,没自己的意见,另一种会把孩子打到有暴力倾向。
  “沉默型”家长:出于天生性格的原因,有什么事也不善于表达,不愿说出孩子遇到的问题后家长会困惑,这样时间久了可能困惑就更多,对班主任意见就更多,这类家长有必要平时多做沟通,以消除困惑,避免以后积怨矛盾。
  “和气型”家长:谦和有礼,专心安静地与教师沟通,与这类家长沟通比较容易展开工作,可以直入主题,沟通效率较高。
  “放任型”家长:这类家长要使其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爱与陪伴有很大关系,否则性格上是有一些缺陷的,也并不是老师就能够代替父母主宰孩子的全部。
  家长的类型还有许多,比如“骄纵型”“理想型”“刁钻型”等,针对不同家长类型,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长,教师都应有足够的耐心,适宜的态度,良好的修养,善于倾听的耳朵。
  2.勤于家访
  教师通过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接触中既了解了家长的类型,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单亲家庭接触时,班主任多一些同情体贴之心,制定一些培养计划等;与继父继母接触时可能不愿意配合,要多说孩子的优点、长处,以增进感情;与祖父母接触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宠溺,要更耐心更尊重的交谈。
  3.家长座谈会
  组织一些小型家长座谈会的目的在于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家长与班主任见面的机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向家长讲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理论性知识。
  五、结论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是难免的,但一定要正视且以科学的方式解决,对于乡村家長班主任更应该多出一些耐心,平时多和家长联系沟通,也一定会使感情融洽,这样矛盾的发生概率自然减少。让家长与教师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刘永枚.班主任实用“百宝箱”[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会将诗词的诗句和字眼进行着重的讲解和诠释,不能真正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感染力,审美意蕴被拆解,使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中国文化的博大魅力。本文就如何提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审美愉悦;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
【摘要】苏轼并没有继续描绘净美的夜晚和内心的陶醉,而是写陶醉中的活动,而这活动也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曲吟唱了月下对美人的思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苏轼;文学;赤壁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赞叹苏轼的前
【摘要】小说《朗读者》中,作者采用回忆性叙述模式,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人物视角——全知视角和限制性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表现了德国战后第二代人反思历史问题时徘徊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及其原因。  【关键词】回忆型叙述模式;叙述视角转换;叙述效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朗读者》是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
【摘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同志无私奉献和爱党敬业的先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学习雷锋同志的思想,能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细品《雷锋的微笑》,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伟大,雷锋笑对他人,笑对生活,是雷锋智慧的集中展现。本文就综合分析了细品《雷锋的微笑》的理解和感悟,并从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
20世纪80年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在中国研究成功,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为特征的报业第一次技术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其主要优点是减轻了排版工人的劳动强度,美化版面。
【摘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的方法研究,丰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创设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情境,有效挖掘语文课本知识渗透德育内容,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做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德育
【摘要】在抓好学生智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提高学生的素养。巧妙设计和批改语文作业,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强语文的德育功能。本文通过内容要巧、形式要变、批改要实三个方面简单谈谈作者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作业;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
【摘要】透过值得人阅读一辈子的经典——《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吟》所吟咏的内容,体会其深刻内涵,结合自身的人生际遇,生发出种种感受——自然中的一切是无常的,是能触动人种种情丝、引发人种种哲思的,由此人能知道此生该如何度过。  【关键词】阅读;黛玉 ;葬花吟;感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读《红楼梦》,每次都被黛玉的《葬花吟》所感动。20多岁
《传媒观察》2002年第8期发表张智刚的文章《边缘化: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提出:“边缘化”是从学科分类领域的边缘化科学借鉴而来。1986年之前我国的广播节目
《秋天的怀念》是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从“以文传文”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以文中的四处省略号为出发点,探究语文教学活动中,扎根文字细读文本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