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科普知识的课文,利用文中的科技知识培养小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这是有必要的,但不能把这类课文上成自然常识课、人文地理课、社会科学课等。因为语文课的课文凭借字、词、句、段、篇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的科学知识只是为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埋下欲望的种子。科普课文的教学不能丧失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淡化了语文学科的特性。
《奇异的激光》是北师大版下的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把视点落在文章所介绍的知识本身。较少涉及文章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等方面。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学生的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之“本”,在任何情况下,语文教师都不能忘记。教师在执教《奇异的激光》时,投射出的浓郁的语文味值得我们品味。
片段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师:看到《奇异的激光》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激光?
生:激光为什么是奇异的?
生:激光有什么用途?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正好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内容,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遇到生字时,请采用以往认字方法学习;第二,带着刚才提的问题,寻找答案。相信你们行!
(学生读书、汇报。当学生回答到第一段时,教师指导:你们发现了没有,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第一段来说的。第一段对全文起着总起作用。)
学生在交流时,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激光为什么是奇异的——“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Kk"。
师:现在我们朗读最后一段,看看它对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呢?
生:这是总结。
师:由此可见,我们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根据这样,我们来给课文分分段。
(学生把课文分成三段。)
师:文章的内容大概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清楚了,下面我们一起深入细致地走进奇异的激光世界去。
师:请你在“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这三部分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读书学习,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将感受和体会写在句旁。
(学生自学,读读、划划、写写。)
[学习语文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文本阅读层面,只有读得进,学生才能亲近文本,接纳文本语言,唤醒他们的言语觉悟,对文本所表达的言语内容通过自求得知。因此,语文学习要经历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留足让学生自由触摸文本的时间,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借助原有的阅读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知。]
片段二:探究感悟,了解说明方法
(老师指名学生交流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有一位学生说对激光是“最亮的光”感兴趣,老师用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师:你觉得这部分哪些地方写得不错。请读一读。
(学生读词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将说明方法提取出来,并板书、小结。)
生:“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
师:100亿倍,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那强光具有杀伤力。
生:想到平时在家点上浴霸,那光线就够刺眼了,比太阳亮100亿倍是多强的亮度啊!
生:医院现在将激光广泛地用在医疗上,比太阳亮100亿倍的光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化人体内的息肉、颗粒等,还可用来手术,真是太神奇了!
师:这位同学还能结合生活,想到最亮时,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的激光的作用,很博学。这就是文中运用列数字进行说明的好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激光。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哪些地方写得不错。
生:我觉得运用打比方来说明激光的亮度,这个方法不错。
生:我认为后面这个句子用打比方主要是比较激光和电灯、太阳亮的程度不同。
师:对了,这段话还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请你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很刺眼。
生:看一会儿,会觉得眼花。
生:看久一些,再看别的东西,眼睛很模糊,会晃眼,看不清。
师:课文中那个词语最能说明你们这种感受?
生:“目眩”。
(随机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师: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特点,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这位教师巧妙地将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入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将一个抽象的数字,通过比较、谈感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它的表达作用。教师让学生钻到课文里,结合语境感悟、品味、揣摩、积累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逐步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技巧。这个教学片段,再度引发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要“固本正源”,彰显“语文”本性。
一、语文教学要有个性,但不能忘记共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必须把握语文课的共性,就是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本体——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遵循“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的途径,在听说读写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要有特色,但不能忽略本色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及时对学生解读文本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和重组。以便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教师积极的艺术的指导,也只有这样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课堂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生成,形成有特色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都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达到听、说、读、写,“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这就是学习语文之“本”。只有“固本正源”防异化,语文课程的理念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作者单位: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奇异的激光》是北师大版下的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把视点落在文章所介绍的知识本身。较少涉及文章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等方面。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学生的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之“本”,在任何情况下,语文教师都不能忘记。教师在执教《奇异的激光》时,投射出的浓郁的语文味值得我们品味。
片段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师:看到《奇异的激光》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激光?
生:激光为什么是奇异的?
生:激光有什么用途?
师:刚才大家所说的,正好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内容,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遇到生字时,请采用以往认字方法学习;第二,带着刚才提的问题,寻找答案。相信你们行!
(学生读书、汇报。当学生回答到第一段时,教师指导:你们发现了没有,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第一段来说的。第一段对全文起着总起作用。)
学生在交流时,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激光为什么是奇异的——“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Kk"。
师:现在我们朗读最后一段,看看它对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呢?
生:这是总结。
师:由此可见,我们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根据这样,我们来给课文分分段。
(学生把课文分成三段。)
师:文章的内容大概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清楚了,下面我们一起深入细致地走进奇异的激光世界去。
师:请你在“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这三部分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读书学习,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将感受和体会写在句旁。
(学生自学,读读、划划、写写。)
[学习语文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文本阅读层面,只有读得进,学生才能亲近文本,接纳文本语言,唤醒他们的言语觉悟,对文本所表达的言语内容通过自求得知。因此,语文学习要经历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留足让学生自由触摸文本的时间,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借助原有的阅读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知。]
片段二:探究感悟,了解说明方法
(老师指名学生交流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有一位学生说对激光是“最亮的光”感兴趣,老师用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师:你觉得这部分哪些地方写得不错。请读一读。
(学生读词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将说明方法提取出来,并板书、小结。)
生:“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
师:100亿倍,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那强光具有杀伤力。
生:想到平时在家点上浴霸,那光线就够刺眼了,比太阳亮100亿倍是多强的亮度啊!
生:医院现在将激光广泛地用在医疗上,比太阳亮100亿倍的光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化人体内的息肉、颗粒等,还可用来手术,真是太神奇了!
师:这位同学还能结合生活,想到最亮时,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的激光的作用,很博学。这就是文中运用列数字进行说明的好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激光。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哪些地方写得不错。
生:我觉得运用打比方来说明激光的亮度,这个方法不错。
生:我认为后面这个句子用打比方主要是比较激光和电灯、太阳亮的程度不同。
师:对了,这段话还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请你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很刺眼。
生:看一会儿,会觉得眼花。
生:看久一些,再看别的东西,眼睛很模糊,会晃眼,看不清。
师:课文中那个词语最能说明你们这种感受?
生:“目眩”。
(随机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师: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特点,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这位教师巧妙地将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入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将一个抽象的数字,通过比较、谈感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它的表达作用。教师让学生钻到课文里,结合语境感悟、品味、揣摩、积累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逐步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技巧。这个教学片段,再度引发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要“固本正源”,彰显“语文”本性。
一、语文教学要有个性,但不能忘记共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必须把握语文课的共性,就是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本体——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遵循“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的途径,在听说读写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要有特色,但不能忽略本色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及时对学生解读文本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和重组。以便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教师积极的艺术的指导,也只有这样的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课堂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生成,形成有特色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都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达到听、说、读、写,“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这就是学习语文之“本”。只有“固本正源”防异化,语文课程的理念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作者单位: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