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ma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读” 引导;有效性;突破;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1-02
  
  前言:在新课程背景下,新理念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脱口而出中,可真正将理念落实到位的又有多少呢?若仔细咀嚼一番,许多细节实在经不起推敲,对于大多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更是只存在于表皮;对于有的公开课更是如此,始终不能落到实处,导致有老师就误认为“新课改”只是形式反而没有传统教育实用有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古人对学堂的描写。由此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今天,《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语感的培养却需要通过老师的多角度多形式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读”来提高语感感受能力。
  1 存在的现象
  1.1 讲多于读
  现在一些小学语文阅读课,有的教师喜欢细读,习惯于详细讲,全面讲,追求讲深讲透,生怕有半点的疏漏。有的教师还不惜把课文的内容化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喂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嚼,大量练。有的总是挑选出自认为是课文“精华”的句子、段落,与学生一起,将他们分解得头头是道,最终又往往让这些“精华”独立存在于课文之外,使该堂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非常差。这样不仅教师花费了过多时间,耗费精力较大,而且学生阅读水平提高不快,收效甚微。
  1.2 重自主失引导
  在阅读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只管让学生尽情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或不评价,生怕自己不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至于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主体地位夸大并异化,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为学生创造性解读文本的“合法性”扫清了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可以随意发挥。
  1.3 重朗读轻默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但是走进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朗朗书声如春风乍起,即使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可以说,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回归,但是不出声的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出现的频率却不是很高。许多阅读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生怕课堂安静下来,似乎觉得着就是冷场,于是读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而很少采用默读的形式,“书声朗朗”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
  1.4 简单化,功利化的“读”
  语文课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不仅是书声琅琅,热闹非凡,而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可谓是“读”领风骚。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最主要的手段。然而,有的老师却将“读”简单化,功利化了,认为只要多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课堂上学生读得越多,课堂就会生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以凸显。然而透过课堂上形式众多的读的的背后,来审视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我们发现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一般只有1-2分钟的时间;读的要求不明确,学生漫无目地读,收效甚微;求形式不求实效,课堂是上读的形式很多,但读来读去仍停留在理清情节、模仿人物语气的层面上,对默读、浏览、略读等不同要求不同读法较忽视,最终也只能是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朗读评价能力的培养,生读完师草草评价“好”,但好在哪里,没分析。
  2 朗读的重要意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使学生便能更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思想、文章结构的安排及写作手法的运用。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 。朗读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度密集型的智力活动。加强朗读,有利于开发脑的潜能提高效率。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能传递情感信息、触发情感,引起心灵的共鸣。重视朗读,就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和审美的功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3 有效引导,提高读的质量
  3.1 培养读的习惯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达5000多张。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诉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生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②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和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恨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一定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③读后评议的习惯。阅读教学中学生读书后,多数教师忽略了让学生参与读后的评议,这样对提主读的质量不利。应该让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参与读后的评议。学生参与读后评议,既符合读的训练中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又能激励学生读好书的积极性。一个或一部分学生读,其余学生对着书认真地听着,听后各自发表意见,读得好,好在哪里;读得不好,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一评一议,课堂后气氛,读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也能把读书与理解课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3.2 教师的榜样作用
  ①注重范读,感染学生。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薰陶。在《乡愁》一诗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范读去感染学生,学生能够有感情地去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了。
  ②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教师在读中的生动表情、形象化的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魅力。在《狼和小羊》中读到狼的样子,老师满脸装出凶恶的表情,装出恶狠狠和虚假的声音。读到小羊,则满脸的善良和索然无辜,又是一种柔弱,寻求保护的语气。学生边听边看,兴趣盎然,积极性颇高,效很大。
  3.3 优化“读”,提高质的方法
  ①朗读要求要恰当。 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要求要把握好。如一二年级,读的练习首先在“正确”二字上下功夫,做到发音正确,声音唱响亮,句逗分明,不唱读,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可可以了,到于有“感情”的朗读,只要求“学习”,不必强求做到。如果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那是把读的要求“拔高”了,欲速则不达,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反过来还会影响阅读教学的优化。能有“感情”朗读,是学生达到四年级后,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理解力才能做得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对文章有深刻认识和体会的时候,感情朗读才能真正做到。
  ②读中“思”字贯全程。“学而不思则罔”。思为读之本,思字贯穿全程,是提高警惕读的质量的关键。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有口无心的一味读书,就很难达到优化教学中对读的要求。
  首先让学生明确“思”的范围,即思什么?包蕴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思想感情等内容以及语言形式等都是思的范围,老师在在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去思索。
  其次老师要教给学生思的方法开始读书,老师要引要扶,可以由老师以问不给学生以启示,使其知道应如何去思索,思索些什么。“学贵有疑”,读书时鼓励学生多带几个为什么去读,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使思达到一定的深度,读的感情自然丰富。如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位学生读到“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时,设问:“这个”指什么?她为什么会忘不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我并没有立即予以回答,而是要求这位学生再次认真读一读这句话,学生通过再读这句话,体会到家是个大年夜,家家吃团年饭,小女孩双怎么会忘记呢?可是小女孩家穷,大年夜也不得去卖火柴。这更能突出小女孩生活的凄惨。学生通过读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和意义,读句的“感情”就更丰富了。像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读书时就能养成思的习惯了,读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 人民网、新浪——教育频道
  [5] 《中华素质教育》
  [6] 《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
  [7]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8] 《创新教育方法艺术全书》中下册
  [9]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
  [10]《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
  [11]《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评价》
其他文献
继酸菜鱼、水煮鱼火爆京城餐饮市场以来,近日笔者发现又两种新鲜鱼肴,它们就是香渔港大酒楼为广大食客准备的“香草鱼”和“太公鱼”。为了探究这两种鱼肴的“虚实”,我沿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1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94-01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减负增效”能否落到实处。现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1 创设情境,突出教学主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
课堂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也就成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最主要指导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和以家长为主的
本文通过作物蒸腾与水面蒸发的非直线联系和蒸腾与产量变化的差异分析,说明用蒸发力分析旱农区产量的方法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而按实验结果推出了作物产量的水分系统分析方
当前世界各国对雄性不育杂种小麦的研究以提型不育系为主,提型不育系的最大弱点是恢复源少,培育恢复系的时间长。常胁等(1978)报道粘果山羊草(Ae.kotsyi)的胞质除引起小麦雄
【摘要】影视作品因其具有的特殊传播与表现方式,对大学生这一当代特殊的受众群体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而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积极和正面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者应当积极采用的有益教学方式。  【关键词】影视作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6-02    在我国整体文化
现代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普遍应用和读者对知识创新的需求,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创新要求。本文就网络资源、服务对象、手段和方式等提出了对图书馆读者服务
期刊
两年多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也由于科学科目的可操作性,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方面,总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曾经还为此沾沾自喜.但通过一节失败的课,使自己认识到对
德育是一种培养、发展人的素质的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其根本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