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扭转学校教育质量下滑、生源外流的局面,按照笔者所在学校“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逐步构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本文就导学案教学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导学案 教学 实践 反思
一、导学案教学的优点
导学案教学,采用导学式教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每节导学案都配有“学法指导”,注重难点的把握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一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无论是新课的预习和学习,还是复习考试,都能够帮助他们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克学了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减轻了学生解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负担,也减少了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属于基础知识,由学生独立完成,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相互帮助来完成导学案。学案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展示、评价部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小组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发挥,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同时,导学案的使用让教师关注到了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导学案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课本没有讲到的,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和科学事例,用“知识链接”的形式,用小字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背景知识、科技前沿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内容繁琐、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作业,能更方便、快捷、准确的布置给每位学生。如进行社会调查、查找资料、观察生活现象、各种小制作等,我们都分组或分层次布置任务,从而使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导学案教学,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导学案的设置往往从最简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开始,这适宜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后再针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锻炼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如此一来,有利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活动。导学案教学也就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依据自身能力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双向交流性。
导学案教学,重视了反思活动。“学而不思则罔”,导学案编写时就要求学生学完新课后写出自己的收获、困惑和感悟,这决定了一节课的目标任务有没有达成,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有效,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短期检验。教师课后要进行反思活动,总结课堂的得与失、总结备课是否达到了有效性和针对性,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有没有处理好等等,都可以在教学反思的环节体现出来,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是一种指导,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学案式教学需要经常印发大量资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一定每一节都要用到导学案,不用学案也可以上好的课,就不要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灵活地使用它。
导学案教学,新的课型,新的学法,对于基础薄弱,自主性差的学生,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很多的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在交流中只有聽的份,自己发表提问的机会很少,学习上很是被动,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恰恰给了他们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是课改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
教师对于导学案的编写,没有真正的结合学情,体现出导学的思想。个别的教学过程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轻视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忽略了导学案教学的问题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延伸性。没能足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问题的设置过于机械化,与课本问题存在重复性,缺乏深度和创新性。
本校的学情是: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相差较大,如果统一实行一个导学案,必将“顾此失彼”,如果设计层次偏低,能力较强者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设计层次偏高,能力较差者就容易厌学、弃学,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统一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尝试了分组教学,但运用起来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完全按照预期设想有序进行,甚至会占用较长时间,导致课堂训练无法当堂完成,有时甚至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下课了。这有待于教师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学情、教情的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学生平时除了作业,要完成学案预习,而有些章节知识点较多,学生要花大笔时间来完成各科的学案填写,教师要花大量时间研读课本、设计学案、编写学案、二次批改学案,这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角度来看,无疑加重了负担。
三、感悟
导学案教学的模式,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材更加熟悉,更深入的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求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无论我们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都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这也是我们采用学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能在全国教育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必然有它的原因。要想学到它的精髓所在,光是学习其理论或照搬其模式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延长县中学“导学案编写要求”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孙晓红.《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7期。
[3]浅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张秀芬.《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2期
[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周业虹.《化学教学》,2009年第11期
[5]用导学案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蔡育成.《素教教师》,2011年 第12期
【关键字】导学案 教学 实践 反思
一、导学案教学的优点
导学案教学,采用导学式教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每节导学案都配有“学法指导”,注重难点的把握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一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无论是新课的预习和学习,还是复习考试,都能够帮助他们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克学了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减轻了学生解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负担,也减少了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属于基础知识,由学生独立完成,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相互帮助来完成导学案。学案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展示、评价部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小组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发挥,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和空间。同时,导学案的使用让教师关注到了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导学案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课本没有讲到的,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和科学事例,用“知识链接”的形式,用小字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背景知识、科技前沿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内容繁琐、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作业,能更方便、快捷、准确的布置给每位学生。如进行社会调查、查找资料、观察生活现象、各种小制作等,我们都分组或分层次布置任务,从而使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导学案教学,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导学案的设置往往从最简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开始,这适宜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后再针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锻炼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如此一来,有利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有目的的实施教学活动。导学案教学也就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依据自身能力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双向交流性。
导学案教学,重视了反思活动。“学而不思则罔”,导学案编写时就要求学生学完新课后写出自己的收获、困惑和感悟,这决定了一节课的目标任务有没有达成,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有效,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短期检验。教师课后要进行反思活动,总结课堂的得与失、总结备课是否达到了有效性和针对性,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有没有处理好等等,都可以在教学反思的环节体现出来,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是一种指导,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学案式教学需要经常印发大量资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一定每一节都要用到导学案,不用学案也可以上好的课,就不要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灵活地使用它。
导学案教学,新的课型,新的学法,对于基础薄弱,自主性差的学生,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很多的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差,在交流中只有聽的份,自己发表提问的机会很少,学习上很是被动,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恰恰给了他们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是课改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
教师对于导学案的编写,没有真正的结合学情,体现出导学的思想。个别的教学过程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轻视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忽略了导学案教学的问题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延伸性。没能足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问题的设置过于机械化,与课本问题存在重复性,缺乏深度和创新性。
本校的学情是: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相差较大,如果统一实行一个导学案,必将“顾此失彼”,如果设计层次偏低,能力较强者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设计层次偏高,能力较差者就容易厌学、弃学,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统一进行,统一管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尝试了分组教学,但运用起来并不是很理想,不能完全按照预期设想有序进行,甚至会占用较长时间,导致课堂训练无法当堂完成,有时甚至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下课了。这有待于教师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学情、教情的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学生平时除了作业,要完成学案预习,而有些章节知识点较多,学生要花大笔时间来完成各科的学案填写,教师要花大量时间研读课本、设计学案、编写学案、二次批改学案,这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角度来看,无疑加重了负担。
三、感悟
导学案教学的模式,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材更加熟悉,更深入的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求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无论我们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都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这也是我们采用学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能在全国教育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必然有它的原因。要想学到它的精髓所在,光是学习其理论或照搬其模式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延长县中学“导学案编写要求”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孙晓红.《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7期。
[3]浅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张秀芬.《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2期
[4]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周业虹.《化学教学》,2009年第11期
[5]用导学案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蔡育成.《素教教师》,2011年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