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实现道德的升华。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有必要给予重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的实施音乐教学,注重情感的渗透,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音乐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其人格的健全。
一、尊重理解幼儿,增进师生情感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是否喜欢一门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这个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构建积极、和谐的学习情境。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要予以最大的尊重和理解,一切教学设计均以学生为主,尤其是对不自信的幼儿更要多加关怀和爱护,尽最大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在音乐课学习中出现唱歌跑调、听课没集中注意力等问题,教师应先了解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幼儿的实际水平,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状态,要注意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用真情实感引导幼儿,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予以积极的呵护和关怀,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爱护,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关系,更能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習信心。
二、丰富幼儿情感世界,培养良好人格品质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行为和精神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异常。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利用情感教育,丰富幼儿的感情世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做到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帮助其从小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追随整体、纵观全局,注意集体行为变化,积极关心他人;同时也要懂得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与观众交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通过这样的表演训练,有效帮助幼儿克服内向、害羞等不良心理情绪,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增强信心,改变性格。再次,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失败,历程艰辛,幼儿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有助于形成顽强的意志和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情感健康教育。
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端正崇高的世界观
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情感因素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决定幼儿心理倾向、行为举止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情感的引导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对此,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情感的引导和鼓励,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不同的情感去启发和感染幼儿。如,在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从小培养深厚的爱国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时候,教师为幼儿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讲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引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其清晰感受到歌曲中描绘的场景和迸发出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热情。随后,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英雄王二小的认识,利用课堂交流,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激发对王二小的缅怀之情,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健全幼儿人格发展,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情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人类心理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健康的心理应该是乐观、豁达、善良的;反之,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苦恼、恐惧等现象,总的来说,可以将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看作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只有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实现健康成长。成功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能使其深刻体会到幼儿园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润滑剂”,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采用多元化手段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灵活运用情感教育,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引导。如,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激发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信任彼此,引导学生注意跟随整体,确保歌曲演唱的和谐统一。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健康心理和品质的养成。
五、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情感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合理布置,积极创新,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幼儿形成一种探索创新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知识汲取和内化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确保足够的探索性,合理提出探索性问题,为幼儿创设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情感教育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打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方法,转变成“共同创造”的新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对于教育来说,创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坚持“创造教育”,结合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在发展幼儿创造性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注意不能以绝对权威去独占课堂,而是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将传统的“教授”变为“引导”,通过情感教育有效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众所周知,创造是需要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教师在情感教育中需要对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大胆想象。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培养幼儿学习的创造性,而且幼儿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六、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叶圣陶说:“胸有境,人境始与亲。”这句话充分表达出了情境教学的意义。情感的产生来自于不同的情境,人们处在每一种情境下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进行灵活多变、新鲜有趣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情境的创设。对此,音乐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与妈妈的视频,再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自己妈妈的故事,然后开始学习歌曲。这种情景的创设,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不仅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实践情感化,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情感教育全面贯彻到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人格都得到提升。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全面迎合新课标的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善于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渗透情感因素,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其在丰富音乐知识、强化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尊重理解幼儿,增进师生情感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是否喜欢一门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这个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构建积极、和谐的学习情境。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要予以最大的尊重和理解,一切教学设计均以学生为主,尤其是对不自信的幼儿更要多加关怀和爱护,尽最大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在音乐课学习中出现唱歌跑调、听课没集中注意力等问题,教师应先了解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幼儿的实际水平,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状态,要注意多与幼儿沟通和交流,用真情实感引导幼儿,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予以积极的呵护和关怀,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爱护,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关系,更能调动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習信心。
二、丰富幼儿情感世界,培养良好人格品质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行为和精神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异常。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利用情感教育,丰富幼儿的感情世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做到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帮助其从小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追随整体、纵观全局,注意集体行为变化,积极关心他人;同时也要懂得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与观众交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通过这样的表演训练,有效帮助幼儿克服内向、害羞等不良心理情绪,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增强信心,改变性格。再次,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失败,历程艰辛,幼儿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有助于形成顽强的意志和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情感健康教育。
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端正崇高的世界观
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情感因素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决定幼儿心理倾向、行为举止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情感的引导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对此,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情感的引导和鼓励,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不同的情感去启发和感染幼儿。如,在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从小培养深厚的爱国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时候,教师为幼儿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讲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引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其清晰感受到歌曲中描绘的场景和迸发出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热情。随后,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英雄王二小的认识,利用课堂交流,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激发对王二小的缅怀之情,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健全幼儿人格发展,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情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人类心理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健康的心理应该是乐观、豁达、善良的;反之,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苦恼、恐惧等现象,总的来说,可以将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看作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只有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实现健康成长。成功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也能使其深刻体会到幼儿园学习的轻松和快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润滑剂”,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采用多元化手段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灵活运用情感教育,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引导。如,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激发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信任彼此,引导学生注意跟随整体,确保歌曲演唱的和谐统一。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幼儿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健康心理和品质的养成。
五、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情感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合理布置,积极创新,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幼儿形成一种探索创新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知识汲取和内化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确保足够的探索性,合理提出探索性问题,为幼儿创设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情感教育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打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方法,转变成“共同创造”的新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对于教育来说,创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坚持“创造教育”,结合实际需要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在发展幼儿创造性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注意不能以绝对权威去独占课堂,而是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将传统的“教授”变为“引导”,通过情感教育有效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众所周知,创造是需要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教师在情感教育中需要对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大胆想象。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培养幼儿学习的创造性,而且幼儿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六、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叶圣陶说:“胸有境,人境始与亲。”这句话充分表达出了情境教学的意义。情感的产生来自于不同的情境,人们处在每一种情境下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进行灵活多变、新鲜有趣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情境的创设。对此,音乐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情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与妈妈的视频,再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自己妈妈的故事,然后开始学习歌曲。这种情景的创设,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不仅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实践情感化,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情感教育全面贯彻到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人格都得到提升。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全面迎合新课标的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善于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渗透情感因素,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其在丰富音乐知识、强化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