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的春风轻拂巴蜀大地,有幸于2014年与群文结缘,从那时开始,开始走上了“群文阅读之路”。
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将语文阅读教学从单一文本引向了多个文本。
以前,我作为一个观摩者,学习者,对群文阅读有了最初的浅表的理解,当自己尝试在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才深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有所惑,有所思,亦有所获。
由于初尝群文阅读,对于文本的选择没有多少的经验,恰巧担任初三的语文教学,就以初三上册小说单元鲁迅《故乡》、曹文轩《孤独之旅》、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黄蓓佳《心声》4篇文章为选文。这个单元主要写少年生活,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我想初三的学生正步入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同时也会初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接受成长的洗礼,容易和这几篇文中的少年生活产生情感共鸣。
根据单元主题的共同点确定好文章,这时就需要一个或两个议题将文章有机地连接起来,也为学生指明本节课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议题指的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根据议题富于讨论性,包容性,延展性及激励创新的特点,在一次次深入文本的解读中,我在不同中找出它们相关联的地方,因此我把本课的题目确定为少年心声,成长的滋味。所选的这几篇文章都有写到少年的成长经历,以及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最终我把本课议题落实到几位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通过心理刻画的不同手法(如内心独白、景物烘托、动作暗示、心理概述)理解几位少年成长的心声,品出成长的滋味。抑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亲情的领悟,对生命的洞悉抑或是自我的反省。让学生在品味人生成长滋味的同时懂得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在课中我尝试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以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为范文品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从家境的一落千丈,独生子杜小康失学,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从这里传达出杜小康的无助和无奈。再到心理独白的句子“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遠?前方是个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读出杜小康的茫然,从描写鸭群的句子“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这也是主人公的心理写照,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会安心睡觉,它的恐惧衬托杜小康的恐惧。在写到芦荡时“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从景物描写烘托出杜小康的害怕,后来,时间一久,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他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的变化。到最后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杜小康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也就品读出成长路上他经历了“无助、无奈——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寂,不再恐慌——长大、坚强”五味杂陈的滋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再进行类文品悟,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品,聊,品即品味,赏析,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交流,在交流中,倾听中有思想的碰撞,引起共鸣。在课堂中我欣喜的发现,课堂少了灌输式的教学,多了学生的交流,讨论,少了老师的权威,多了师生的对话平等,学生对群文阅读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有了读书的快乐,群文课是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在师生共读几篇文章之后,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往往会比课堂上阅读的这几篇文章要多得多。在课堂的最后,我也展示了推荐的书目,以期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进一步享受群文阅读的快乐,真正实现“在阅读”到“会阅读”的飞跃。
在群文阅读路上,有困惑,有思考,有新奇,有收获,作为群文人我会一路前行。
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将语文阅读教学从单一文本引向了多个文本。
以前,我作为一个观摩者,学习者,对群文阅读有了最初的浅表的理解,当自己尝试在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才深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有所惑,有所思,亦有所获。
由于初尝群文阅读,对于文本的选择没有多少的经验,恰巧担任初三的语文教学,就以初三上册小说单元鲁迅《故乡》、曹文轩《孤独之旅》、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黄蓓佳《心声》4篇文章为选文。这个单元主要写少年生活,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我想初三的学生正步入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同时也会初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接受成长的洗礼,容易和这几篇文中的少年生活产生情感共鸣。
根据单元主题的共同点确定好文章,这时就需要一个或两个议题将文章有机地连接起来,也为学生指明本节课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议题指的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根据议题富于讨论性,包容性,延展性及激励创新的特点,在一次次深入文本的解读中,我在不同中找出它们相关联的地方,因此我把本课的题目确定为少年心声,成长的滋味。所选的这几篇文章都有写到少年的成长经历,以及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最终我把本课议题落实到几位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通过心理刻画的不同手法(如内心独白、景物烘托、动作暗示、心理概述)理解几位少年成长的心声,品出成长的滋味。抑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亲情的领悟,对生命的洞悉抑或是自我的反省。让学生在品味人生成长滋味的同时懂得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在课中我尝试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以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为范文品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从家境的一落千丈,独生子杜小康失学,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从这里传达出杜小康的无助和无奈。再到心理独白的句子“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遠?前方是个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读出杜小康的茫然,从描写鸭群的句子“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这也是主人公的心理写照,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会安心睡觉,它的恐惧衬托杜小康的恐惧。在写到芦荡时“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从景物描写烘托出杜小康的害怕,后来,时间一久,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他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的变化。到最后在暴风雨来临之时,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杜小康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也就品读出成长路上他经历了“无助、无奈——茫然、恐惧——害怕、胆怯——孤寂,不再恐慌——长大、坚强”五味杂陈的滋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再进行类文品悟,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品,聊,品即品味,赏析,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交流,在交流中,倾听中有思想的碰撞,引起共鸣。在课堂中我欣喜的发现,课堂少了灌输式的教学,多了学生的交流,讨论,少了老师的权威,多了师生的对话平等,学生对群文阅读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有了读书的快乐,群文课是一个开放的阅读空间,在师生共读几篇文章之后,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往往会比课堂上阅读的这几篇文章要多得多。在课堂的最后,我也展示了推荐的书目,以期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进一步享受群文阅读的快乐,真正实现“在阅读”到“会阅读”的飞跃。
在群文阅读路上,有困惑,有思考,有新奇,有收获,作为群文人我会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