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s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体现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语义教学中更具有不可小视的地位。
  [关键词]朗读 兴趣 方法
  
  朗读就是出声的阅读,它是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朗读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当前,中学阶段语言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明显,评议能力的培养事倍功半,深究原因,忽视朗读乃是一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重视朗读,从朗读抓起。
  
  一、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句话十分有道理。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情味、诗意、旨趣等的直接领悟与感受。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就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妙,并且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提高语文能力。
  叶圣陶曾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我们知道: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从一段段、一篇篇文章。特别是课本中所提供的“范例”的朗读、默读中完成一个个量的积累。使大量的字、词、句、篇,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储藏,形成一次次的飞跃,使规范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印在心里,溶入血液,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就可以用巧设问题引导诵读,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结果学生并未觉得说明文多么枯燥,相反,很快掌握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当然。情境要有新异性、启发性、富于变化、有新鲜感。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
  
  要想理解一篇课文的主题并领悟其中的奥妙,首先要朗读。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更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体会,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更容易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在铿锵悦耳、脱口而出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作者心胸的舒展。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毫无痕迹的从口中渗入对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选烂,秀才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饱含真挚感情的文章,老师可以先用情真意切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的艺术效果。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一文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深情并茂地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文章的开篇就是一幅美丽的北国雪景图。从朗读中,可以使学生去想象: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远望,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种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祖国河山的恢弘气势的和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可以享受一次美好的洗礼,同时可以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朗读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些学生由于缺少朗读训练,掌握的词汇量少,写起作文来总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颠来倒去。枯燥乏味。要改变这种现象,重要一条就是朗读。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语文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有召之即来,呼之欲出的感觉,如汩汩流水注入笔端,思路也豁然开朗。所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犹如神。”现在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大多是佳篇妙文,如果能坚持朗读以至熟读成诵,那何愁写作水平上不去呢?
  
  五、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朗读不仅仅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是一篇诗或文章,干巴巴地读和声情并茂地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是由于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的。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而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在“多读”的原则下,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量变的基础上促成质变,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促进创新,实现由知识水平向能力素质的积极转化。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考语文试卷中有针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直接命题进行考查的题目。为使高考语文“字形识记、书写”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复习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识记 复习策略 复习实效  2012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0套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直接命题进行了考查。同时还有试卷在作文中对这一考点进行考查,如江苏卷在“作文”评分中规定“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还有
【摘 要】本文结合为“理解的教学”核心理念的四个要素: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持续性评估,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有话好好说——病句修改”为例,将这一理念与高中选修课教学实践相结合论述并指出了这一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重大意义和实施途径,提供了操作的途径和步骤。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为理解的教学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一直是新课程改
【摘 要】本文就新课标下的常规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衔接作了深入的探讨,笔者以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借助课文语句亮丽作文语言,借课文素材充实作文论据,借课文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借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借课文结构完善作文构思。  【关键词】新课标 常规教学 高考 衔接    《考试大纲》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的。《教学大纲》与《
【摘 要】中考考场作文的开头要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运用题记,展示才情;使用修辞,夺人耳目。作文的开头写得好,只成功了一半。精彩的结尾能辉映全篇,对成就一篇佳作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卒章显志,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结构圆合;引用或化用诗词,含蓄隽永;抒情写意,余味无穷。  【关键词】中考作文 开头 结尾  
【摘 要】本文以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探讨了高中作文教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应突破假大空作文模式的尴尬,走出命题思想的格式化,多元选择的标准化,辩证思维的幼稚化的窘境,作文要回归生活,回归真情。  【关键词】高考作文 育人 教育规律 创新精神    唐代诗人朱庆馀快要考试的时候给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写了一首小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
【摘要】笔者首先从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心理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说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先导作用,其次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最后重点论述了语文教师对培养和形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兴趣 语文教学 心理学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记得在笔者自己的中学时代,最难忘的是初中英语老师,她以自己优雅的举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标准的发音,广博的知识
[摘要]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首先需要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本文总结了准确把握诗歌主旨的五条规律,即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体物入情托物言志。  [关键词]古典诗歌 主旨探讨 方法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人
【摘 要】高中写作教学,作文题目和材料范围较封闭,忽视学生关注现实,体验生活的习惯、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和逻辑严密,用语适当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新闻评论写作作为高中写作教学的新手段,能适应当下立足实际、面向生活的命题新导向,又能作为革除写作教学中“闭门造车,生搬硬套”这一弊病的尝试,让写作教学“真实”起来。本文从选题、实践过程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教学策略作了研究和评述。  【关键词】新闻评
【摘 要】记叙文写作是作文训练的基石。写好记叙文,必须感受想象和联想的独特,让记叙文“尺水兴波”多曲折;放飞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记叙文“风景绚烂”多厚重;体验想象和联想的功效,让记叙文“汪洋恣肆”添兴味;挖掘想象和联想的潜能,让记叙文“扁舟一棹”有灵气。  【关键词】记叙文 写作技巧 训练     众所周知,记叙文是记载人或物的状态、性情及叙述其动作、变化、经过并体现个人感情、抱负、得失
编者按:2019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创办十周年。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唯一一个创业教育教席,在教育部、浙江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创业教育教席团队以创业精神积极开拓创业教育研究新领域,推动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走在中国前列、走向世界舞台,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为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