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言也要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仅次于作文让学生感到头疼的文章,文言文教学也是让教师倍感困惑的:不讲文言词语吧,学生看不懂文章,也没有办法应付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讲词语吧,又怕割裂了文章,将课堂弄得死气沉闷;两者兼顾,又没有足够的课时,把握不好一个度,真是左右为难。
  其实对文言文教学中“言”和“文”的问题,历来是有纷争的。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就认为,“文言文教学岂可轻视文言?”“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文言(语言)教学,也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问题”,他对“目前,一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无视文言教学的个性,干脆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节省’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句、去除阅读障碍任务的特殊性”的现象进行了批判。
  而钱梦龙老师则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文言文教学还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凡会读文章的人,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也不例外。”
  文言文教学既要有“言”又要有“文”,这点毫无疑问,关键是不能一刀切。简单的文章教师要嚼烂了喂给学生吗?难的文章老师串讲一下又有何妨?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烛之武退秦师》,他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重要的文言知识带出来讲解,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很容易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就像钱梦龙老师提到的他的国学老师,“他教文言文一般不逐句串讲,但在文章的紧要处或疑难处,则尽情发挥,酣畅淋漓,讲得令人动容”,使学生陶醉在文章优美的词句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文言文教学要详略得当,有些简单的可以作为空白让学生思考感悟,有些精彩而又难以理解的部分就要老师指导讲解。另外,文言文学习一定要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学习,在诵读中体会,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熏陶。
其他文献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听说读写的能力才会强。因此,叶圣陶先生强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复习是增强旧知识记忆”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教师指导高考语文复习时,只注重“知识的再现”,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又一遍,大搞题海战术,强调学生抱着ABCD不放,致使学生厌学,思维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新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励
期刊
师:古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节课伴着这首同学们都熟悉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我们一起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布置同学们预习,就文中有关描写王熙凤的内容,讨论评点王熙凤,总结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小组要拿出最精彩的发言。(学生小组交流,6分钟左右。)  师:交流时我们先说你要分析的是哪一部分,再说出你的讨论结果,进行评点。  生1:王熙凤刚进门时黛玉的心理描写
期刊
中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形象知识认知过渡到抽象理论知识认知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高考作为高校选择人才的方式,使得中学教育的作用与日俱增。而近几年减负风气的热吹,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提高中学教学有效性,是目前缓解这一矛盾的方法。作为城市中学,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由于自身优越的先天条件,使得这一改革得以很好的落实并最终变为现实。但是,作为农村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的发展等级中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所创新”,并制定了“凡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地方,我们都应给予重视和鼓励”的评分标准。面对这一规定,决不能麻痹大意甚至是熟视无睹。记得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期刊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一次的技术和社会进步,都会带来一批新的词汇,像原本属于股市术语的“牛市”“熊市”“套牢”,属于电脑术语的“软件”“硬件”等词汇,早已超出行业的界限,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常用语。互联网的应用,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网络语言、“快餐语言”应运而生。这些语言,更多的是倾向于通俗的口语,当然也不乏一些粗俗的、影响身心健康的口语。如果不加以引导,往往会给生活、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不仅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国情,体现了强烈的反思性,也有着深刻的前瞻性,对当今语文教育界仍有深远的影响。  语文教学走生活化之路,这不仅基于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也契合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和规律。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走生活化教育之路
期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说的是创作要入乎内出乎外,其实文本的解读何尝不是如此。如何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一直在思考,却没有深刻的感悟,许多是老生常谈,在此只谈个人的粗浅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呢?  简单地说:阅读中,走进文本是读者看见
期刊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更是开宗明义:作文如同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一样,是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情绪显示,“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是作者内心积淀的自然凸现,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交流情感的方式。  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然而现在的许多作文教学,
期刊
《〈史记〉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系中的一本选修教材,里面节选了《史记》中的不少名篇。可以说,从总体上看,《〈史记〉选读》教材编写细致,材料翔实,是众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比较出色的一本。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史记〉选读》的教学,从教材和教法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作为高中教材的一部分,《〈史记〉选读》从“司马迁其人其事”“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艺术”“叙事艺术”“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