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不懈。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妨翻阅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均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上,而课前预习正是自学之树的萌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给学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预习 教育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53-02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认为预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抓好了,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学生预习前,教师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切实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时间。
在学生预习习惯还未养成前,在自习课或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是个明智的办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引领,还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以便在备课时充分的“备学生”,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所以方法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新学期伊始,我把预习的要求的方法交给了学生。具体方法有:1.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画出好词好句。(这里可以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2.熟读课文(至少三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文中的主要内容是把每段的段意串联起来。)3.通读全文后,用符号标出文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4.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等。5.对班中阅读能力强、语文基础扎实的优秀生,要对文中的重点语段或句子进行品味感悟。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有所取舍地把概括课文内容和理解感悟作为预习的重点。对班中语文基础薄弱的部分学生,让他们借助于工具书解决好字词,熟读课文,逐步把基础打扎实。这样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获得进步。(以上要求,教师也可以做成表格,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预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预习中引导学生运用读、思、查、圈、画的方法。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
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标记。如课文中的生字,容易读、写错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内容。文中突出主旨的语段或句子……均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明,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读中认真思考,遇到难于理解的地方也用符号标明。待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四、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预习,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奖。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不懈。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妨翻阅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均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上,而课前预习正是自学之树的萌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给学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预习 教育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53-02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认为预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抓好了,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学生预习前,教师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切实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时间。
在学生预习习惯还未养成前,在自习课或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是个明智的办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引领,还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以便在备课时充分的“备学生”,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所以方法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新学期伊始,我把预习的要求的方法交给了学生。具体方法有:1.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画出好词好句。(这里可以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2.熟读课文(至少三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文中的主要内容是把每段的段意串联起来。)3.通读全文后,用符号标出文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4.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等。5.对班中阅读能力强、语文基础扎实的优秀生,要对文中的重点语段或句子进行品味感悟。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有所取舍地把概括课文内容和理解感悟作为预习的重点。对班中语文基础薄弱的部分学生,让他们借助于工具书解决好字词,熟读课文,逐步把基础打扎实。这样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获得进步。(以上要求,教师也可以做成表格,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预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预习中引导学生运用读、思、查、圈、画的方法。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
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标记。如课文中的生字,容易读、写错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内容。文中突出主旨的语段或句子……均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明,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读中认真思考,遇到难于理解的地方也用符号标明。待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四、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预习,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奖。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不懈。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妨翻阅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均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上,而课前预习正是自学之树的萌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给学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会使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