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预习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不懈。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妨翻阅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均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上,而课前预习正是自学之树的萌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给学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预习 教育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53-02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认为预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抓好了,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学生预习前,教师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给予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切实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时间。
  在学生预习习惯还未养成前,在自习课或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是个明智的办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引领,还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以便在备课时充分的“备学生”,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文章上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所以方法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新学期伊始,我把预习的要求的方法交给了学生。具体方法有:1.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画出好词好句。(这里可以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2.熟读课文(至少三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文中的主要内容是把每段的段意串联起来。)3.通读全文后,用符号标出文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4.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等。5.对班中阅读能力强、语文基础扎实的优秀生,要对文中的重点语段或句子进行品味感悟。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有所取舍地把概括课文内容和理解感悟作为预习的重点。对班中语文基础薄弱的部分学生,让他们借助于工具书解决好字词,熟读课文,逐步把基础打扎实。这样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获得进步。(以上要求,教师也可以做成表格,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预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预习中引导学生运用读、思、查、圈、画的方法。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
  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标记。如课文中的生字,容易读、写错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内容。文中突出主旨的语段或句子……均可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明,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读中认真思考,遇到难于理解的地方也用符号标明。待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解决……
  四、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预习,检查的方式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课内提问检查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奖。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就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莫过于坚持不懈。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该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妨翻阅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均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上,而课前预习正是自学之树的萌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给学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将针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展开分析和思考,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策略,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 激发 学生 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18-02  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将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后练习环节交换顺序,学生课前利用教师准备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传统的课堂
期刊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从近现代史发展进程中习得中华民族的探索与奋斗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中,围绕课程的框架及设置意义,笔者认为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综合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该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设计分析
期刊
【摘要】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现状,促使高校的教材管理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革,它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正态发展,是高校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以质量求效益,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几个侧面探讨了当下高校教材的管理建设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校 教材管理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43-02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等词语;  2.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2.准确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飞速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视觉营造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之下,新的视觉体验层出不穷,例如3D技术等。整个社会正在步入“读图时代”,这一时代下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其中视觉化思维有成为潮流的趋势。本文以培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为宗旨,阐述了视觉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培养策略。  【关键词】艺术设计 视觉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电子书包学习方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本文从电子书包学习方式的概念、应用现状及推广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书包 学习方式 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31-01  一、电子书包学习方式的概念  物质生产方式及信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小学教育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适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在我国的各个学校广泛开展,这对于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考验。本文通过研究小學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总结了如何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以供教育工作者借鉴学习。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怎样让品德课堂“活”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从“激发兴趣”、“创新教材”、“多样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使我的课堂上不仅仅有组织学生游戏、模拟表演等外在的“活”,更有身体静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活”。  【关键词】品德课堂 激发兴趣 创新教材 多样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62-02  期末考试前,同事一脸的羡慕又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小学思品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效率低迷,更有甚者部分教师随意挤占小学思品课堂。本文将在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小学思品课程教学现状,浅显谈一些在小学思品教学过程中,严守德育教育“主阵地”,提高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提高 小学思品 教学实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满足学生的识字愿望”。文章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误区展开研究,并根据教学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促使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规避误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 识字教学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號】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56-02  前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指一、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