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形势下的文言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的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它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观主张的是因材施教,用礼乐来教化人,倡导人的向善的美德,是以人的发展为立足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意义提出了鲜明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要求,但其立足点仍然是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所要进行的课程改革,不是矫枉过正地对传统对历史的否定,而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是对过去某些不合适做法的匡正。在文言文教学改革中,我们要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蕴,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挖掘传统语文教育的精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读”“讲”“赏”三方面来谈文言文的教学。
  一、指导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而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師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诵读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读出效果。
  首先,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读准语音,读准句读,做到字正腔圆。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如读《孟子》,要读出“浩然正气”,读《庄子》,要读出
  “汪洋恣肆”,读《岳阳楼记》,要读出范仲淹的“宠辱皆忘”,读《醉翁亭记》,要读出欧阳修的“超然自乐”。
  其次,要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读”,富有表情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结构;让学生领会语义,把握主题;让学生融入情感,进入文章的角色。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该文表达的是作者向往隐居、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书生形象,读时不妨让学生扮个超脱先生状,用悠长的语调再现当时的氛围,体味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在诵读中就能积极参与到文章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真切地感悟作者的情感起伏,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活”化串讲,优化课堂教学
  串讲是比较传统的教法,其弊端是在教学中往往由教师对作品进行字字落实的条分缕析,教学费时费力,课堂枯燥无味。串讲存在弊端,但并非一无是处,如果我们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活”化,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活”化串讲要做到两点:
  一是改传统教学中教师每课必串讲为有选择性地串讲,主要是选择文言知识较深奥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利用丰富的知识、抑扬顿挫的语言、独特的风格把串讲处理得更具表演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活跃思维,使学生在阅读中少走弯路,较好较快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如教学屈原的《离骚》一文时,由于文章古奥难懂,教师采取串讲,便可为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使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更好地体味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情感,从而较快地领会课文的内容,为他们进一步阅读鉴赏打下了基础。
  二是改教师主讲为学生主讲,教师点拔,化呆板为生动。如在教学知识难度中等的课文时,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第一个同学,朗读课文中的某一句;第二个同学讲解该句中的重点字词,如有疑难,老师帮助解决;第三个同学,翻译该句子;第四个同学,强调重复,向同学们提醒该句中比较难读难写的字,难解释的字词,如文言词类活用,古今词义等。如果有缺漏,老师再补充讲解。如此串讲,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习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串讲中纠正了学生认为只须掌握整句翻译而忽视重点字词的不良倾向,从而逐渐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并学会运用自己已有的文言知识,来完成新的内容的学习。
  三、鉴赏评析,挖掘文章意蕴
  新课标指出:“必修课必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体现其基础性,因为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决定了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有有了深厚的积累,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质的跃升。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绝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教学上,我们要努力挖掘文章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纵观选入新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因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滕王阁序》《黄州快哉亭记》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报任安书》是一篇“足以使司马迁‘复生’的‘奇文’”,是其在痛定之后长歌当哭的奇作。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尝试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比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要从字面上读懂全文,还要学习司马迁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的选材方法,让学生在品味作者的文字功底的同时,品味作品的文学美。
  总之,新课标实施伊始,文言文教学在内容和方式上都需要新的探索。探索新的东西不等于把旧的全部否定,而必须继承原有教学理念和方法中积极的因素,把革新的脚步踏得更稳。“新”与“旧”的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对决,而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学整合,只有客观、冷静,深入思考,积极实践,才能在矛盾中找到统一,在困惑中找到出路,在柳暗花明处看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作者通联:广东梅州大埔县虎山中学。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以下简称<身份证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于2003年6月28日发布,将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安部经过反复调
期刊
调查数据及分析第一部分:宣传目的企业进行宣传的总体目的见图1,83%的企业选择宣传企业,89%的企业选择宣传产品,50%的企业选择宣传服务,28%的企业选择宣传某种概念.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局限,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影响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主动性。比较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方式,学生在利用比较阅读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时,需要将两篇或者几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文章进行衔接比较,利用求同存异思维,找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应用  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对初中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在接受了教师正确的
摘 要:开展幼儿的经典诵读启蒙教育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经典诵读的启蒙,要从幼儿的兴趣、想象力、思维、价值取向等角度,选择以画报为载体,以童话故事、诗歌为表现形式,确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幼儿;经典阅读;兴趣;想象力;智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
因为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在我们平时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资源的普及应用,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应当认识到这种现实情况,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空间。我们在考虑到网络资源介入初中语文课堂作用的前提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的优势发挥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对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论及写作时曾有“凤头”一说,意在强调俊美精彩的开头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的确,俊美精美的导语,对于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的设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一、勾连旧知,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多的相似点,由此及彼的类比启发,能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情境。这是导入语最常见的设计方式。   例如在执教《六国论》时
"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流群体,高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应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帮助"00"后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
问题点击:  现在不少考生在临场写作都愿意选择议论文的文体,或欣然主动,或无奈被动,但不少考生却是“貌似”而无法“神似”,始终在门外徘徊不前,不得要领。不少考生要么文体不明,叙述多于议论,照搬素材,照抄材料,写成了“四不像”;要么结构混乱,叙述散乱不符逻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不知所云;要么观点不清晰,和主题若即若离等等。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议论文的要领。而要有效地解决上述
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要坚持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