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菜谱

来源 :燕赵诗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汁醋味鸡
  成都人做凉菜,爱放极重的红油,夫妻肺片、凉拌鸡块都是,所有凉菜差不多只有一个味,叫我看来,简直是糟蹋了上好的原料。市面上极卖得的廖记棒棒鸡、紫燕百味鸡、红油兔,味道稍有改良,浓汤中加了些醋,但红油仍极重。有回到宜宾吃著名的李庄白肉(当时我故意把招帖念成“李白肉庄”,众人一笑),竟然也是这么个德性,让人吃得很不过瘾。
  而我们家不这样做,黄瓜、青菜头、菜瓜等做凉菜一般先用盐略渍一会(这个过程,川南、成都一带叫“揽”,我们叫“鲊”,也许应该是“鮺”字),清水里泡一下撇干水,再拌,为的是去汁,入味。姜切成细丝或粒,放醋,加鸡精,撒花椒面。加以油熟辣椒,盐,酱油。
  这个菜一定要姜和醋,姜提味,而醋开胃,爽口。不可要蒜泥,蒜泥白肉那是另一种做法。油熟辣子,陕西叫油泼辣子,这个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要把握好度。
  花椒,山东一带叫麻椒。我在济南经六路菜市场上问有花椒卖吗,都摇头,后来我看到摊子上有,说,这不就是嘛。店主说,这是麻椒,你早说麻椒不就对了。我晕,不知山东是否另一种调味品叫“花椒”的。
  鸡最好是土鸡。土鸡,大约是相对肉鸡或养鸡场圈养鸡才出现的叫法,我们小时候只听有公鸡母鸡,从来没听说还有土鸡。这个叫法也不一致,有叫山鸡的,山东叫草鸡,东北叫柴鸡(相应的,蛋叫柴鸡蛋),也叫遛达鸡。遛达鸡,这个听起来有趣,也和农家鸡没事在房前屋后遛达的样子极相符,还有几分悠然自得的田园情趣。不过形象是形象,但为什么只有土鸡才遛达呢。
  这种做鸡方法我无以名之,但经纠正几次后,夫人也能嗜之,并称善,终于改掉了她好吃红油味的陋习。后来在席桌上看到,说这叫姜汁醋味。与我老家做法约略相似,但醋汤更多,加了葱白丝。
  此法不限于鸡,可推广到凉拌白肉等其他拌品上去。
  酸菜魔芋烧鸭
  魔芋大约属于南方的特产,北方是没有的,我曾和东北以及山东、北京的朋友讲起魔芋,总是无法沟通。他们会问,是地瓜吗?——他们讲的地瓜又不是南方的地瓜,而是红薯,而南方的带皮、白而脆、可作水果的地瓜,他们又无以名之;后来山东一位朋友想了半天,说地瓜他们那里叫“蔓菁”。多怪的一个名字。或者问是不是山药?或者土豆?让人差点要晕过去。
  我只好告诉他们,魔芋是球茎,长成后,外形极像一只下大上细长颈的花瓶,颈上有长颈鹿似的斑点,形状极美,可入画。但这东西不好打理,汁多腐蚀性,偏偏又得用手去磨,如果用石磨推,汁液浓得会把石磨黏住,难以推动。常常是女人们戴着手套,在石板上磨,磨啊磨的,才磨出来,然后加水,倒铁锅里熬,加碱。那些女人们的手往往会给咬得红红的,如果不小心溅到眼睛里更麻烦,生痛。小时就纳闷,魔芋这种东西是谁发现可以吃的呢?真麻烦啊。所以要见谁家在磨魔芋,光是佩服,心想这家女人真劳得神。
  熬魔芋时要边用瓢或擀面杖慢慢搅,防止粘锅,烧糊,或者潽出。慢慢浓了,凝结起来,成品叫魔芋豆腐,其实和豆腐是两种东西,韧而稍透明,叫豆腐,仅仅是工艺有些像。魔芋豆腐可烧可炒,别看做工麻烦,但味道确实不错,是个好菜。
  后来我们乡上出了家魔芋精粉厂,专门生产魔芋粉,块把钱买上一小袋,另一个袋里配了碱,加水里搅了,居然能长出一大锅魔芋豆腐来。大家都高兴,以为有了什么新工艺,结果有人上乡上去,看到乡里一些女孩子们戴了手套,在那里艰难地搓,只不过手套变成了胶的,长长的可以护住手和手臂。女孩子似乎也有气无力,毕竟她们挣得也不多。再后来那厂子停了,说是乡下魔芋不好收了,种得人少。这倒也是,魔芋这东西,长得慢,产量还可以,就是怕水。有年父亲种了门前一园子,看看要丰收,后来遇见秋霖,雨水不断,一园子魔芋全烂了。
  不知何年传出,说魔芋吃了防癌,我一个远在北方的伯伯,那年不幸查出肺癌,孩子给我电话,让找点魔芋,我卖了一大包精粉寄去。我一个堂姐后来又背着鲜魔芋,去给伯伯磨了好长一段时间魔芋豆腐,伯伯也天天吃,但不幸的是,半年后,那位伯伯还是过世了。
  现在市场上的魔芋,差不多都是精粉搅出来的,颜色偏黑,放在水里泡着(据说可让碱味淡点,是不是也能防止水份散失,减斤少两?),挺受欢迎,一般拿回去烧鸭。这东西很奇怪,烧鸭是绝配,似乎用来烧鸡就不成了,不过也很少人用来烧鸡,慢慢成了约定俗成。烧鸭分两种,加些豆瓣,或辣椒酱;或再加泡青菜切碎,加少量泡辣椒,这样味道更佳。
  另外,若没有鸭,直接用魔芋烧泡酸菜即非常好吃。如果没有魔芋而只有酸菜呢?那就酸菜烧鸭血,也是非常地道下饭的一道菜。如果实在连鸭血也恰恰没有,那就只好将就一下,泡酸菜下稀粥吧。
  我喜爱的作家汪曾祺也是位美食家,写尽了云南的小吃,家乡高邮的野菜,对各大菜系也极谙熟。可惜他不懂魔芋,在一篇文章中说云南“还有一种不知是什么原料做成的紫灰色像是鼻涕一样的东西,叫做‘魔芋豆腐’”(《日规》)实在对魔芋不公,这老先生肯定也没吃过魔芋,更别说酸菜魔芋烧鸭。没办法,只怪他口福浅。
  芹菜鲫鱼汤
  小时上学,要经过一个小河边,总不时能看到有小船在水潭深处划来划去,看到打鱼子(我们对渔夫的称谓)在船上撒网、收网,对他们那种在水乡林间的浪漫生活既充满了向往,也满怀羡慕。因为父亲给我们讲过,打鱼子都自备一些小炊具,打了鱼,就在岸上烧燃小铁锅,不用刀,拿手就能把小鱼剖了,熬一大锅汤,稀溜稀溜美滋滋地几口就喝了。
  打鱼子煮鱼,总少不了一样东西:小野葱。是一种长在野地里的葱子,无人种,自己会长,极小,味极香,比家里的白头葱、火葱要香得多。煮汤最佳。而打鱼子随便在地上找几找,都能找到一窝二窝,他们掐根,去水里涮涮,想必就已经在想象着鲫鱼汤的美味了。
  野葱毕竟是野葱,不可能家家都用这个。所以芹菜是最常用的熬鱼汤的佐料了。家里煮鱼,母亲总少不了去园子里掐一把芹菜,洗好,嚓嚓嚓几刀切成段,撒在汤里,鱼好后,就闻到满鼻子的香味。   家乡只产草、鲢(即白鲢)、乌、鲤、鲫和鳙鱼,而乌鱼很少,这是种吃鱼的鱼,养鱼的人怕堰塘里蹿进这种鱼苗,有了都恨不得赶尽杀绝。其他鱼里边,最以鲫鱼为贵,说是补品,对孕妇还有催乳功效,对久病之人则能迅速补充体力。我有个朋友生了场大病,听人劝,天天到市场上买来鲫鱼,用打浆机打到稀烂后熬汤服下,连吃三个月,见他的人都说他气色好多了。因此鲫鱼这东西着实是好。但鲫鱼不多,又长不大——要五两以上的又不够香了(后来有人带非洲鲫鱼进来,宽得像巴掌,一二斤重一条,却不那么好吃)。这种鱼喜欢吃钓,以蛐蟮为饵就能钓上(“早钓角,晚钓边,晌午钓中间”,这是在塘里钓鱼的口诀)。这种鱼还喜随水跑,奔上水,山堰里涨水了,堰后的淹水田里就一田都是鲫鱼,一脚踩下去,只觉脚下一滑,几条鲫鱼从脚巴印里就蹿出去了。每年七八月下过大雨,我们就跟着父亲,拿了罩,在淹水田里大呼小叫,深一脚浅一脚地罩鲫鱼,总是能捉上半篾背来。
  东北人做鱼名之为“炖”,最有名的是铁锅炖鱼,一圈人围着生铁大锅(乡间分铁锅以直径计,如尺六锅,尺八锅,双边大锅直径二尺二),大坨的鱼,大块的老豆腐。其实鱼肉最不经煮的,起初我就纳闷鱼为什么要“炖”呢,后来明白东北河深水冷,鱼长得慢却大,肉老肉粗,非久炖不可,不像咱南方鱼小不禁煮。——顺带说句,鱼是越小越好吃,比如黄辣丁(江苏叫“昂刺”),银鱼。而鲫鱼是个例外,炖烂在汤里无妨,——营养本来就在汤里。
  鲫鱼不仅汤香,肉也细。猛然想起,野生鲫鱼肉还真有点像在江苏吃过的阳澄湖大闸蟹那大螯肉的味道。而鲫鱼汤越熬越白。
  芹菜要小芹菜,茎是青色的,最好不要白茎的大芹菜,这种芹菜看着莽实,但不够香,是外来良种。正应了那句俗语:大辣子不辣。
  豆腐烧肥肠
  猪大肠这东西,说起来不雅,但喜好者看来也真不少。二十年前在成都读书,知道小店里有种粉蒸肥肠,与粉蒸肉一样,用玉米粉、辣椒面等掺在一起和了大肠圈蒸,味道虽然还将就,但不喜欢粉在嘴里的那种感觉。当地另有种干煸肥肠,和青辣椒一起煸(“煸”这个词,似乎比炒更来劲,要炒得更狠一点,好比某人说,揍扁你。这个煸也许正从这里来),这个倒是很香,好吃,但如果师傅把握不好火候,太干没了油气,或者又没煸够吃着嘴里稀松。但总不会太错。北方(以山东为主)店里有“溜”肥肠,或者应该是“熘肥肠”,其实也就是炒,和山东其他菜一样,黑糊糊的,但以我短暂居留济南的经验看来,也比其他菜要适合我的口味。
  我原长期呆在川北的一个地方,江油,这儿原是诗仙李白的故乡(对生于西亚碎叶城一类说法,此处“存而不论”),这儿的人民对肥肠深有所好焉。这里的做法是“烧”,烧,大约是汤汁略少的意思。江油城中,“贺肥肠”(鱼市口附近一家小店,只一个口面,生意极好),“宋肥肠”,“关肥肠”,名店比比皆是,更不论小店了,还有些肥肠粉店,以肥肠佐米粉,红苕粉。要是谁说城外某处新开一家好吃的肥肠,定是群起而趋之。我曾纳闷江油何以有这么多的肥肠供应,后来听人讲,许多是从周边外地运来,还有人尝试用火车从外省运的。江油人对肥肠的热情,可见一斑。
  烧肥肠有红汤,清汤,但以红汤为多,清肠是以豌豆炖肥肠。可惜在川人中开店,尤其这种需要入味的,要没点辣味,店里生意就只有如名字一样清淡啰。而红汤,以辣椒酱为主,要佐以八角、桂皮、三奈等大料,但大料又不能太多。有人说火锅久吃能上瘾,是因为其中加了罂粟壳,这烧肥肠中,该是没有吧。
  江油人进店,一碗肥肠一碗米饭,米饭没吃完,又加一碗肥肠。一只碗里半碗净肥肠(后来肥肠贵了,才有大白萝卜等佐料),有少许汤,是伙计刚刚舀了端上来的,上边放几颗葱粒,一人能吃得了三五碗。城里有家关肥肠生意不错,后来家人不睦,致兄弟分家,据说法律裁定另一家不得叫关肥肠,遂改名“老肥肠”,挨着关肥肠,生意也还不错。
  我们家,大哥的豆腐烧肥肠做得极好。
  大哥原是烧菜弄饭的好手,性格也温和,一回家,自觉地就进了灶房,替换下母亲,让母亲在外边能休息会儿,乐呵呵地陪客。大哥则在里边,只听得一会儿刀在案板上响,一会铁锅“吱——”一声,锅铲乱响,不多久就整出一大桌可口的菜来。而在我的记忆中,大哥作豆腐烧肥肠这个菜的时间不算太长,有年春节,我们都在敞房里烤火,大哥起身,去天井里,拿出一只瓷盆在弄什么,问,父亲说是打理肥肠。母亲问,烧肥肠呢,可以啵?我口头虽答应可以,但心里有些犯嘀咕,心想吃了江油那么好的肥肠,大哥还能做出啥新鲜花样来?!但大哥不紧不慢,一会儿在火架上煮,一会儿收拾姜啊蒜的,中午开饭时,他用一只大盆端上来,见是豆腐烧肥肠,上边有葱段,香喷喷的。将信将疑夹块尝了,豆腐、肥肠均极鲜美。且值得回味。
  (提示,豆腐要卤水点的,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卤水豆腐就是比市场上用碱点的好吃。卤水即胆巴,我原来以为是两种东西,却是一物二名。肥肠臭味不易除,要用醋挼,多洗几遍;或者用淘米水泡洗。这两种方法均很有效。)
  从那以后,大哥又多了个拿手菜,年底我们会不自觉地盼望豆腐烧肥肠。大哥自然还是母亲灶房里的大厨,看着一桌子要煮的炒的蒸的材料,我们就头痛,都说,“等大哥来,大哥来。”大哥总是耐心地在厨房里忙着,不厌其烦地洗,切,炖,然后给我们端上香喷喷的一桌子菜,其中就有一锅豆腐烧肥肠。
  大哥这手艺算是另一路做法,这做法即使在“肥肠之都”江油我也未见别人做过。
  萝卜烧鸡
  鸡而要烧,却不用炖,而且非要用萝卜,似乎比较少。
  成都有白果炖鸡,黄色的汤上浮着一层鸡油,很让人有胃口,喝上一口汤,着实很香,而且白果咬起来也有韧劲。有年兴起药膳鸡,用当归、洋参(还有加杜仲、天麻的,看各人情况)炖,味道虽然有点异,但据说滋补。但这两种主要是喝汤。在烧鸡公作法传入成都前,我怀疑成都人是不是把鸡都是这样拿来没盐没味地蹧蹋了?不过烧鸡公自内江、重庆一带大举入侵后,成都周边的农家乐都以“烧”为主了,挂着一大牌子:活鸡点杀。那倒真是点杀,捂住鼻子,到鸡舍里看到活蹦乱跳的鸡公,看中哪只点哪只。主人家把鸡擒住,过了称,交给等在一边的师傅,一刀剁了,三下五除二打整干净,高压锅一压,二十分钟就端上桌了。直径接近60公分的大瓷盘,占据了大半个桌子,里边佐了芋儿,或者青笋,有密密的辣椒、花椒,看着就带劲,口水就下来了。   川中另有种“黄焖鸡”,鸡块略小,不加干辣椒。这黄焖二字从何而来,未知。我在贵阳有名的“龙二哥”吃过黄焖鸡,极幽静的小山坳里,竹屋,小楼,坝子里停满了车。一盆黄焖鸡端上来,没有辣椒,打着麻将的人都没了胃口——贵州人其实比四川人更喜玩麻将,再普通的店铺包房都有麻将机,否则无客上门,做不走生意——让赶紧“加辣椒,加辣椒”。
  做萝卜烧鸡在我们家较早,农村本来就缺味道,要把一只鸡没盐没味地熬汤,那是给病人滋补身体的吃法,平常则怎么着也得用辣椒酱拌、渍一下,然后用油炒到半熟,再加水,盖上锅盖炖,到水半干,放入萝卜,待萝卜熟,鸡也就熟了。
  不经意的做法仍然不错。其间换过其他,如青笋、冬瓜,均不及萝卜香。而这萝卜,要水萝卜,即皮色水红,内里白而亮者,若以大白萝卜充之,味道总要逊上五分。
  牛皮菜炒蚕豆
  牛皮菜叫法颇多,以我家乡一地,有叫瓢儿菜的,有叫鹿耳菜的,记得小时候听到邻县有人叫厚皮菜的,还满心里不习惯。这种菜多在七八月栽(不是种,是栽苗),八九月长成,一直要到四五月才长苔、开花、结籽。苗期长,边撇叶子边长,跟大青菜一样道理(谁要像拔萝卜一样连根拔起那是不行的)。我们老家原来只是作猪草用,大片大片地种,大背大背地掰,切了给猪喂。或者是撂地上给鸡啄。人食者少,无他,这菜炒了总有股子涩味,舌头上涩涩的。我母亲有种做法,先用开水汆上半熟,然后放醋拌了,涩味去除,酸溜溜味道还真不错。但喜欢这样吃的不多,好象那厚厚的白杆里还是有股子水气,母亲就独自拌上一碗自己吃。
  后来在外地看到用牛皮菜炒蚕豆的,却很好吃。这蚕豆,我们叫胡豆,在我家乡似乎没有什么大用,老了很硬,炒了很难嚼得动,只有年轻人当零食,拿一把,偶尔摔几颗在嘴里,“嘎嘣,嘎嘣”地咬。老年人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忌妒,就笑着说,“莫把牙巴崩脱了哦”。还有就是用水煮到稀烂然后凉拌了吃,倒也不错。至于外地油炸做成怪味胡豆,以及江浙一带的茴香豆做法,我们那里则未见过。对青胡豆,多是加点腌菜(主要是腌青菜)或者泡青菜,用油炒了蒸干饭,待饭在大铁锅里蒸好,一揭锅盖,那满鼻孔的香啊!口水就流出来了。因为用处终究不大,胡豆也很少成片的种,多是点在田边地角,收点是点。至于这牛皮菜炒胡豆的做法,还是头回见。
  牛皮菜和胡豆这两种菜,单独炒都说不上好吃,有点怪涩味,但二样一中和,却十分下饭,“什么毛病没有”。是不是两种菜的内在物质起了化学反应,对冲掉了?这个有待科学研究,但这种搭配,绝对是绝配。
  做这菜的要点,牛皮菜仍然需要在开水里氽一下,切成姆指大小块,胡豆也最好煮一下,软,烂,吃起来有点酥酥的。
  对牛皮菜,我家夫人补充,成都本地做法,先煮了晾冷,再用豆瓣炒,加豆豉,要油重,很下饭,可吃三大碗云云。
  2011年4月5日,6日,7日
其他文献
一  扬州的风,从南京开始刮起(九月的南京啊,还多么闷热!),扬州的明月,让深陷南京战局的人感到一丝清凉,心里踏实,仿佛那是悬在饥饿的天上的饼子,——在南京,轻易说战局有些轻佻,但他想作一次现代的戏仿,这里是当代的战场。扬州,那里有天下三分之二的明月(五亭桥的桥孔里,在月明之夜甚至可以看到十五个月亮!),有清朝最多的盐商——他们在瘦西湖两岸斗富,在精致的小园里坐雨吹笙,听评弹,一夜之间就能给乾隆修
期刊
一  物资公司货车司机褚卫常驾驶那辆已经有些破旧的皮卡车,在厂区大道上开过,像没发出声音。他常把车停在礼堂门口,打开门,弯腰下来,拖声扬气地在喊谁。那边,灯光球场上,车间的年青人正在打篮球,没人听见他在喊什么,他微昂着头,眯着眼,夹支烟在手上,加快了脚步过来,在某人的肩上拍一下,说,日你哥哦,喊你五道了没听到?  看球正看得入神的那人一惊,车过头看是褚卫,老熟人了,问有啥事,褚卫说没事,看到你,想
期刊
一  钟小萍家住在筒子楼的一楼楼梯边,上下的人都要从她门口过。  钟小萍是火炬帽厂的缝纫工,生得娇小玲珑,鸭蛋脸,眼大有神,衣着朴素,看着也还干干净净。从楼梯边过往的,都能看到门口坐着的她公婆韩老太,而钟小萍在狭窄的屋子里忙忙碌碌。她屋外就是整栋楼的一长溜灶台,一到中午、晚上,锅吱吱地响,人喊马叫。  院子里的人不在同一个单位,但都是东郊工厂区的,属于工人阶级,“穷哥们儿”,又都不是啥大厂的,知根
期刊
一  十月,一下飞机就到了吴国。  阖闾和夫差都在苏州,只是没看到夫差曾演练水军的太湖(他们说,非常近了)。他们说太就是大,很大。这地方,目前也是富可敌国(GDP全国第二)。吴和越,这里的人们都偏好兵器,性格激越,下属动辄在鱼肚里藏下短刀,请一个勇士剌杀上司。或者鞭尸,将头颅挂在城墙。失败了也能忍辱负重,在柴薪上睡觉,日里舔舐苦胆,不惜献出自己心爱的女人,为的是在某一天复仇。但同时,广袤的平原和充
期刊
一  ……阳光洁净而流动,清风徐来,四周多么宁静,仿佛是一个虚空的世界,六月的阳光竟如月光一样洁白而温柔。人都走哪儿去了?怎么一个都不见?我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惴惴不安,东张西望,只见宁静的小路弯弯地伸向了柳林深处,我顺着小路找过去,仿佛有什么令人欣喜的东西在前边等待,竟令人心中几至窒息。轻烟飘散,笑声传来,一个荷塘边,圆圆如伞盖的叶子团团紧闭,阳光倾泻在叶面上,洁白的荷花在静美地开放,多么洁白
期刊
一  那时,通锦桥大街背后有一排平房,离河不到五十米。河边有很多大柳树,槐树,榆钱树,一到五月,就落下很多槐花,一地的榆钱。那条宽阔的河流叫饮马河,对岸的人家能看得清清楚楚。门前一个洗衣台。那些树中间最大的是一棵黄桷树,它长出地面的根像些乱跑的蛇,树冠遮天蔽日,像一把大伞,树下是那一排破旧房子里的居民们天然的活动场地,人们在那里乘凉,吃饭,说话,孩子跳,狗叫,构成了一个热闹的世界。  莉莉6岁前住
期刊
一  那年,我们往一个在建的水电站工地上去,开始离开川西那座有山有湖的美丽小城,先穿过一大片黑郁郁的松林,天高云淡,空气清新,仿佛是开始一次旅程。驰上大凉山,正是7月,索玛花大朵大朵开放,洁白,淡紫,高山草原一派青绿。  慢慢往大凉山深处挺进。上山,下沟,再绕盘山路蜿蜒上行,山上的绿色变得稀少,满目荒凉,那么高的山,苍鹰在山腰盘旋,白云在公路下飘荡。而突然出现的一个个“老虎嘴”,看样子简直不可能安
期刊
此时,桐荫正洒满小径,我们的爱  飘逝无声。那些轻若梦境的花蕾,在悄悄落下去  夏日午后,你有过一次短暂的走神  一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她是多么美啊。纯洁,清纯,漂亮,来形容她都很合适。那是一个夏日的雨天,办公室空气沉闷,又没多少事,我翻了翻闲书,看细雨把对面荒园里的小草和树木洗得更加清翠,外边多么清凉。我就出门去,打着把伞,在雨中漫无目的地乱走了一阵。等心情好些了,才又慢慢回办公室来。其他房间
期刊
马皮包·豆鸡公  马皮包,豆鸡公,在故乡人眼里,这是两种带点神性的物什。  有人说,马皮包见了人就不长了,立马会坏掉,过几天去看,里边就是一包坏粉了。所以若看到没长成的马皮包,一定不要走近,要装着没看见,待几天后长大了再去把它摘了。又有人讲,马皮包今年在这个地方,明年在那个地方,总之不让人找到,躲着人。  而豆鸡公,据说也是见了人就再不长大了,还会自动消失。但这种菌往往去年长的地头,今年还会长。 
期刊
一只鸟在雨水里找不到窝了怎么办    一只鸟在雨水里找不到窝了怎么办?  雨水落下来,而它游荡着,尖叫着,  在不再属于它的天空中越飞越矮  怎么办?天空没有了飞鸟,甚至  连鸟的影子也没有了,只有一团团  的湿气怎么办?它不能越过障碍物,  或者越过了,却无法再次找到与之  相应的动作与反应怎么办?当夜  落下来,它听着夜,却看不到夜的  尽头怎么办?它看到了尽头,而又  不甘心怎么办?它穿过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