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梵高是西方19世纪后期后印象主义画家,是一位用生命和激情燃烧艺术的画家,他那充满感性的笔触和约烂的色彩,以及充满东方装饰风格的线条给人强烈的印象。梵高抛弃了传统绘画那种纯粹技巧的抒情,创造出了一个全新而充满激情的绘画风格,从而成为西方现代美术较早的莫基人和实践者。
【关键词】:梵高;色彩;线条;形式
一、色彩表现
色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西方造型艺术里,色彩总是给人们一定的联想,而艺术家们则更是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在西方绘画中,画家们经常赋予色彩寓意深奥的象征意义和个性鲜明的情感意味,这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色彩也因而在绘画中散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梵高在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对色彩的创造与表现。
如果说艺术是梵高的生命,那色彩则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生命。梵高认为:“绘画的使命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是静止的,而应该是有朝气活力的。”1在他早期的《吃土豆的人》中,体现了梵高最早对绘画色彩的理解,该画描述了矿工的困苦生活,画面颜色灰暗,带有强烈的写实色彩,真实地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简朴。从现存的梵高的作品来看,他一生临摹了大量的日本的版画,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本版画的影响。他曾经这样谈过自己的油画色彩,“我是像日本的样式谈色彩的简化……因为日本人把一切反射抽象掉,只把一个又一个的色调相邻并列着,具有特性的笔触,紧紧抓住运动或者形式。”2他的《向日葵》等作品,则体现了梵高后期对绘画色彩语言的理解。在这些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块平整的颜色对比,这些作品与现代装饰画十分近似。像日本版画一样,他的色彩运用极富概括性和抽象性,把一切自然物象的反光抽象掉,将一块又一块的色彩并列在一起,并用坚实的线条围框起来,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
梵高的绘画色彩带有明显的个性心理和示意性,比如运用红色与绿色的对比来表现人内心的矛盾心理,以此最终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也成了梵高的真实的主体。如他的《夜间咖啡屋》,他曾经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试着在《夜间咖啡屋》那幅画里,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性可怕的情欲,室内是血红和深黄的,中间是一种绿色的弹子桌,四盏柠檬黄的吊顶散发着橙绿光芒。在熟睡的小流氓身上,空荡沉郁的室内,在紫色蓝色里,到处是相互抵触,相互对比,最不和谐的红色和绿色。”他试图“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引人堕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3
二、线条造型
梵高作为现代艺术早期的实践者,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他善于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他对线条和笔触所能蕴含的情感具有超高的敏锐度,这些笔触和线条粗狂、激情、主观,同时又富有节奏感,他将线条和笔触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在他的画里也能看到经常出现的波浪线以及螺旋式的笔触,借此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
线条是梵高绘画语言独特的符号,这些线条与传统意义上线条是不一样的。一方面表现在线条的形态上。梵高的线条是不工整有序的,也没有粗细变化的差异,而是如乱针似的长短不一、无拘无束,他的线条时而如火苗似的跳跃,时而如火山似的迸发,梵高在画布上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情感。这种粗狂的线条构成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同时在作品画面形成一种极度的透视感。另一方面表现的原则不同。他把塞尚的理性分析变成了热烈的喷洒,变成了以内在需要为依据的激烈的迸发,于是形成了他如火焰似的笔触。在梵高后期的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长短不一、毫无秩序的线条,在他的作品中,线条与线条之间相互交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梵高后期的作品《鸢尾花》,跳跃的笔触与线条仿佛使画面也动了起来,并且充满着节奏感,好似一首旋律丰富的乐曲,他成功地把线条造型艺术转化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因此,梵高的绘画艺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再现事物造型的手段,而是一种别有韵味的情感表现形式。
印象派大师莫奈和后印象派大师塞尚曾经说过:“梵高这个荷兰人只不过是个灵魂,但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灵魂。”4梵高这一生虽然坎坷、穷困潦倒,生活给了他无尽的打击与失败,但是他从来没放弃对绘画的热爱,把自己一生的热情与激情献给了他所痴迷的绘画,在绘画中寻找自己,并探索和研究绘画的表现形式,吸收日本浮世绘等艺术的营养,梵高的艺术突破了西方油画的传统模式,在绘画形式语言上更加注重画面的平面性构成和绘画语言精神层面的探索,从而表达自己的绘画理念,从而使他的绘画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克勤、叶奕乾、杨秀君,《个性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第170页
[2]宗白华译,《西方美术名著选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0页
[3]吴冠中,《谈梵高》,《艺术文摘》[M]2004年 第十二期 第63页
[4]周积寅、史金城,《近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
【关键词】:梵高;色彩;线条;形式
一、色彩表现
色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西方造型艺术里,色彩总是给人们一定的联想,而艺术家们则更是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在西方绘画中,画家们经常赋予色彩寓意深奥的象征意义和个性鲜明的情感意味,这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色彩也因而在绘画中散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梵高在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对色彩的创造与表现。
如果说艺术是梵高的生命,那色彩则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生命。梵高认为:“绘画的使命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是静止的,而应该是有朝气活力的。”1在他早期的《吃土豆的人》中,体现了梵高最早对绘画色彩的理解,该画描述了矿工的困苦生活,画面颜色灰暗,带有强烈的写实色彩,真实地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简朴。从现存的梵高的作品来看,他一生临摹了大量的日本的版画,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本版画的影响。他曾经这样谈过自己的油画色彩,“我是像日本的样式谈色彩的简化……因为日本人把一切反射抽象掉,只把一个又一个的色调相邻并列着,具有特性的笔触,紧紧抓住运动或者形式。”2他的《向日葵》等作品,则体现了梵高后期对绘画色彩语言的理解。在这些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块平整的颜色对比,这些作品与现代装饰画十分近似。像日本版画一样,他的色彩运用极富概括性和抽象性,把一切自然物象的反光抽象掉,将一块又一块的色彩并列在一起,并用坚实的线条围框起来,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
梵高的绘画色彩带有明显的个性心理和示意性,比如运用红色与绿色的对比来表现人内心的矛盾心理,以此最终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也成了梵高的真实的主体。如他的《夜间咖啡屋》,他曾经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试着在《夜间咖啡屋》那幅画里,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性可怕的情欲,室内是血红和深黄的,中间是一种绿色的弹子桌,四盏柠檬黄的吊顶散发着橙绿光芒。在熟睡的小流氓身上,空荡沉郁的室内,在紫色蓝色里,到处是相互抵触,相互对比,最不和谐的红色和绿色。”他试图“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引人堕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3
二、线条造型
梵高作为现代艺术早期的实践者,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他善于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他对线条和笔触所能蕴含的情感具有超高的敏锐度,这些笔触和线条粗狂、激情、主观,同时又富有节奏感,他将线条和笔触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在他的画里也能看到经常出现的波浪线以及螺旋式的笔触,借此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
线条是梵高绘画语言独特的符号,这些线条与传统意义上线条是不一样的。一方面表现在线条的形态上。梵高的线条是不工整有序的,也没有粗细变化的差异,而是如乱针似的长短不一、无拘无束,他的线条时而如火苗似的跳跃,时而如火山似的迸发,梵高在画布上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情感。这种粗狂的线条构成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同时在作品画面形成一种极度的透视感。另一方面表现的原则不同。他把塞尚的理性分析变成了热烈的喷洒,变成了以内在需要为依据的激烈的迸发,于是形成了他如火焰似的笔触。在梵高后期的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长短不一、毫无秩序的线条,在他的作品中,线条与线条之间相互交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梵高后期的作品《鸢尾花》,跳跃的笔触与线条仿佛使画面也动了起来,并且充满着节奏感,好似一首旋律丰富的乐曲,他成功地把线条造型艺术转化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因此,梵高的绘画艺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再现事物造型的手段,而是一种别有韵味的情感表现形式。
印象派大师莫奈和后印象派大师塞尚曾经说过:“梵高这个荷兰人只不过是个灵魂,但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灵魂。”4梵高这一生虽然坎坷、穷困潦倒,生活给了他无尽的打击与失败,但是他从来没放弃对绘画的热爱,把自己一生的热情与激情献给了他所痴迷的绘画,在绘画中寻找自己,并探索和研究绘画的表现形式,吸收日本浮世绘等艺术的营养,梵高的艺术突破了西方油画的传统模式,在绘画形式语言上更加注重画面的平面性构成和绘画语言精神层面的探索,从而表达自己的绘画理念,从而使他的绘画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克勤、叶奕乾、杨秀君,《个性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第170页
[2]宗白华译,《西方美术名著选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0页
[3]吴冠中,《谈梵高》,《艺术文摘》[M]2004年 第十二期 第63页
[4]周积寅、史金城,《近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