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梵高绘画中的形式美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梵高是西方19世纪后期后印象主义画家,是一位用生命和激情燃烧艺术的画家,他那充满感性的笔触和约烂的色彩,以及充满东方装饰风格的线条给人强烈的印象。梵高抛弃了传统绘画那种纯粹技巧的抒情,创造出了一个全新而充满激情的绘画风格,从而成为西方现代美术较早的莫基人和实践者。
  【关键词】:梵高;色彩;线条;形式
  一、色彩表现
  色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西方造型艺术里,色彩总是给人们一定的联想,而艺术家们则更是把色彩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在西方绘画中,画家们经常赋予色彩寓意深奥的象征意义和个性鲜明的情感意味,这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色彩也因而在绘画中散发出极为耀眼的光芒。梵高在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对色彩的创造与表现。
  如果说艺术是梵高的生命,那色彩则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生命。梵高认为:“绘画的使命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是静止的,而应该是有朝气活力的。”1在他早期的《吃土豆的人》中,体现了梵高最早对绘画色彩的理解,该画描述了矿工的困苦生活,画面颜色灰暗,带有强烈的写实色彩,真实地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简朴。从现存的梵高的作品来看,他一生临摹了大量的日本的版画,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本版画的影响。他曾经这样谈过自己的油画色彩,“我是像日本的样式谈色彩的简化……因为日本人把一切反射抽象掉,只把一个又一个的色调相邻并列着,具有特性的笔触,紧紧抓住运动或者形式。”2他的《向日葵》等作品,则体现了梵高后期对绘画色彩语言的理解。在这些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块平整的颜色对比,这些作品与现代装饰画十分近似。像日本版画一样,他的色彩运用极富概括性和抽象性,把一切自然物象的反光抽象掉,将一块又一块的色彩并列在一起,并用坚实的线条围框起来,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
  梵高的绘画色彩带有明显的个性心理和示意性,比如运用红色与绿色的对比来表现人内心的矛盾心理,以此最终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也成了梵高的真实的主体。如他的《夜间咖啡屋》,他曾经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试着在《夜间咖啡屋》那幅画里,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性可怕的情欲,室内是血红和深黄的,中间是一种绿色的弹子桌,四盏柠檬黄的吊顶散发着橙绿光芒。在熟睡的小流氓身上,空荡沉郁的室内,在紫色蓝色里,到处是相互抵触,相互对比,最不和谐的红色和绿色。”他试图“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引人堕落的夜咖啡店的黑暗景象。”3
  二、线条造型
  梵高作为现代艺术早期的实践者,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他善于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他对线条和笔触所能蕴含的情感具有超高的敏锐度,这些笔触和线条粗狂、激情、主观,同时又富有节奏感,他将线条和笔触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在他的画里也能看到经常出现的波浪线以及螺旋式的笔触,借此表达了他真实的情感。
  线条是梵高绘画语言独特的符号,这些线条与传统意义上线条是不一样的。一方面表现在线条的形态上。梵高的线条是不工整有序的,也没有粗细变化的差异,而是如乱针似的长短不一、无拘无束,他的线条时而如火苗似的跳跃,时而如火山似的迸发,梵高在画布上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情感。这种粗狂的线条构成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同时在作品画面形成一种极度的透视感。另一方面表现的原则不同。他把塞尚的理性分析变成了热烈的喷洒,变成了以内在需要为依据的激烈的迸发,于是形成了他如火焰似的笔触。在梵高后期的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长短不一、毫无秩序的线条,在他的作品中,线条与线条之间相互交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梵高后期的作品《鸢尾花》,跳跃的笔触与线条仿佛使画面也动了起来,并且充满着节奏感,好似一首旋律丰富的乐曲,他成功地把线条造型艺术转化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因此,梵高的绘画艺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再现事物造型的手段,而是一种别有韵味的情感表现形式。
  印象派大师莫奈和后印象派大师塞尚曾经说过:“梵高这个荷兰人只不过是个灵魂,但这是个多么伟大的灵魂。”4梵高这一生虽然坎坷、穷困潦倒,生活给了他无尽的打击与失败,但是他从来没放弃对绘画的热爱,把自己一生的热情与激情献给了他所痴迷的绘画,在绘画中寻找自己,并探索和研究绘画的表现形式,吸收日本浮世绘等艺术的营养,梵高的艺术突破了西方油画的传统模式,在绘画形式语言上更加注重画面的平面性构成和绘画语言精神层面的探索,从而表达自己的绘画理念,从而使他的绘画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克勤、叶奕乾、杨秀君,《个性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年,第170页
  [2]宗白华译,《西方美术名著选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0页
  [3]吴冠中,《谈梵高》,《艺术文摘》[M]2004年 第十二期 第63页
  [4]周积寅、史金城,《近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中国的设计弊病已经不必用赘余的文字来书写,从中国设计的大环境下可以看出中国的设计逐渐被西方的设计样式所淹没,已经无法从西方的设计理念中摆脱出来,逐渐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东方韵味。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最原始古朴的中国古籍书目,还是现在具有浓烈设计形式感的书籍装帧,都有一条历经千年而不变的审美品评标准——“书卷气”,那么“书卷气”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衰,本文就从书卷气
期刊
【摘要】: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中国与西方由于历史文化起源的差异,造就了中西各名族在各自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传统文化,审美的不同。然而这些因数无处不在影响着建筑的发展。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建筑 ; 差异 ; 对比  一、中西方建筑的综合对比  在地理环境
期刊
【摘要】:杂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时至今日,杂技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呈现出宝贵的文化价值。杂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中国杂技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杂技艺术的历史演进  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中,杂技艺术并算不上古老,据推算,它起源于至今两千前左右。在汉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以民间技艺为基
期刊
【摘要】:我国的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中国人来说,戏是根本,曲是灵魂,而完成对戏曲灵魂塑造的主体就是乐队。进一步说,乐队的灵魂支柱就是司鼓,司鼓控制着整个乐队的节奏,一切乐队演出都依靠司鼓的节拍,一切戏剧的演出都依靠司鼓的指挥。由此可见司鼓在戏曲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司鼓,要知道自己在一场戏剧中的重要地位,并肩负起责任。本文将简单介绍司鼓这一职业,并对其在戏剧乐队中的演奏作用,及在整场戏剧中的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相互沟通的交际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法又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因此在新课标改革实施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新教材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就重要了。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优化而不是淡化语法教学”的
期刊
【摘要】:品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食文化,已经历史悠久,古老的茶文化艺术薪火相传,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的代表符号,茶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茶楼的诞生与发展,直到如今茶楼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空间,其室内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主题茶楼的诞生将是中国茶楼室内空间发展的一个重大创新点,研究主题茶楼室内设计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而研究茶楼室内设计的时,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影响主题性茶楼设计
期刊
【摘要】:“书籍装帧”是视觉传达设计应用较广的设计类别,但在书籍装帧中有些看似闲置页面却经常遭到设计师的忽视,这种页面因为诸多原因,几乎没有被注意过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本文中将这些页面暂且定义为“闲页”,通过对书籍装帧中 “闲页”加以定义、分析、总结,挖掘“闲页”在书籍装帧中的作用、形式以及在书籍装帧中的重要性,经过举例研究,呼吁设计师在重视书籍其他环节设计的同时也要重视“闲页”的设计。为了
期刊
【摘要】:水族马尾绣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开发应用马尾绣,在保护这一手工艺的同时,使水族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  【关键词】:水族马尾绣手工艺;保护;开发应用  一、马尾绣的手工艺特点及现状  水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民俗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其中水族的马尾绣服饰是水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马尾绣
期刊
【摘要】:为了使调性因素与十二音列实现平衡,需要把二者长期确立的严格法则进行必要的松动和调整。这与勋伯格和韦伯恩所遵循的法则老比较,又称为把十二音列技法推向更新的发展的表现。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所开辟的音乐手法是空前的,也为后代音乐技艺的发展做了极为重要的探索性贡献。  【关键词】:贝尔格 ;十二音列 ;小提琴协奏曲  1 作品风格  《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尔格在1935年4月创作的,它是在中断
期刊
【摘要】:创作灵感来源于我的家乡,一座新型工业城市——镍都。当今大工厂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利益,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污染。通过新表现主义创作形式的情感抒发,它具有主观性、情感化、个性化、抒情性和写意性,将我自己主观的情绪情感和感受融入到创作中去,油画不再是模仿自然,而是把油画作为表现自己情感的艺术媒介。从中让观众能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体会到工业污染给我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并提倡大家保护环境。  【
期刊